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监狱或劳教警察职业倦怠研究述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监狱或劳教警察职业倦怠研究述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D916.7 文献标识码:A

摘要:近几年,我国研究者对监狱劳教警察这一特殊警种的职业倦怠情况做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职业倦怠的统计学变量差异的研究方面,并且多采用横向比较法进行研究。普遍来说,研究不够系统深入。

关键词:监狱或劳教警察;职业倦怠;我国

职业倦怠一词,是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登伯格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的心理学概念,并应用于心理健康领域,用来指从事助人行业的工作者由于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要求而产生的生理、心理、情绪情感的耗竭状态(Freudenberger HJ, 1974)。包括情感衰竭、去人性化和成就感低落三个维度。

监狱或劳教警察作为警察殊的群体,由于工作性质的单调性、工作时间的超长性、工作内容的繁杂性、工作的不规则性和特殊性,使得监狱警察成为职业倦怠较严重的人群之一(邹长华,刘晓林,2010)。

以下就我国国内近几年对监狱或劳教警察职业倦怠感的研究状况进行探讨。

一、监狱或劳教警察职业倦怠的状况研究

国内对监狱或劳教警察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主要有:

广州大学的陈丹丹 (2009)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了100名广州市监狱的基层男性警察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与国内警察常模(公安警察)比较,监狱基层男性警察的工作倦怠程度高于公安警察。邹长华和刘晓林(2010)对随机从安徽10多所监狱进行分层取样的390名监狱警察的调查结果表明,和其他警种相比,监狱警察在情感衰竭、成就感降低和总倦怠维度的倦怠程度均较高。

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与工作倦怠的关系上,陈丹丹等人研究显示是否独生子女在情绪衰竭维度上的得分有显著差异,独生的监狱基层警察表现出更高情绪上的筋疲力尽和对他人的冷漠态度。在年龄上的差异比较发现,去人性化方面,41岁以上的监狱基层警察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个人成就感方面,41岁以上的显著低于20~25岁,26~30岁和31~35岁的警察。邱迪嘉(2007)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广州市340名监狱基层警察的工作倦怠状况、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研究结果显示,基层警察具有中等程度的情感衰竭,较轻程度的去人性化和较高的个人成就感,年龄41-50 岁、警龄16-20 年的警察工作倦怠最严重。

受教育程度和工作年限的研究也表明了不同条件下的监狱民警存在差异。李岩的研究显示,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组的被试玩世不恭的分数显著高于高中及以下学历组。在职业效能上,工作5年及以下的被试分数显著低于26年及以上组。杨苏勇、杨波和安莎莎(2008)使用警察职业枯竭量表对北京、云南两地的176名劳教工作警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刚参加工作的警察在工作中产生较强烈的身心疲倦和消极情绪,到从警的第11~15年这种职业枯竭降到最低,但是到参加工作的16年左右这种不良体验再度增强。

职业倦怠的工作岗位差异和日均工作时间差异也所研究。杨苏勇等发现具有一定领导职务且处于二线的警察体验到较高的成就感,对他人的消极情绪也较少。而在日均工作时间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情绪衰竭维度上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的警察的得分显著高于工作时间少于8小时的警察。

另外,杨苏勇的研究还发现,在北京地区劳教所工作的警察比在云南工作的警察职业枯竭更强烈,说明职业枯竭在地区间存在差异。

二、监狱或劳教警察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1.工作的数量和质量。调查表明,监狱基层警察平均每天要工作近12个小时,节假日更是难得休息,这些损耗使警察精力、心力、体力严重透支。另外,随着监狱管理工作的逐步规范,对警察执法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稍有不慎就会使自己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而且工作内容单调、枯燥,管理对象又特殊、顽固,长期处于一种成效不大的失望、沮丧的心理失衡状态,使警察在心理上产生较大的厌倦情绪。

2.人际关系和家庭压力。由于大多数监狱地处偏远山区,在警察生活事件调查中显示,监狱警察的负性生活事件主要来自于信息闭塞、自然环境差、文化生活缺乏、恋爱困难、子女管教困难、住房困难等方面。

3.个人素质和发展机会。在进行素质教育和继续教育方面,由于受时间、名额和工作等的限制,相当多的警察还未有得到系统的培训教育,导致在面对新的押犯构成和管教方式上无所适从,工作缺乏成就感。

4.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在警力不足,岗位难以定位的情况下,监狱基层警察往往是集教育、管理、生产等多重角色于一身,工作角色复杂,导致对自身职责认识不足,专长无法表现的工作枯竭感。

5.心理积极因素消退。监狱警察长期从事管理、教育、救助那些心灵具有某些缺陷,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的罪犯,同时还要抵抗消极阴暗思想的侵蚀,生理和心理承担双重压力,更易产生职业的压力感和身心的疲惫感。

6.待遇、地位反差挫伤工作积极性。监狱警察在条件艰苦的环境中默默奉献,而其他行业、警种和国家公务员却比他们有较好的经济回报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巨大的反差大大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热情,所得与付出不成比例,不可避免的产生职业倦怠。

三、监狱或劳教警察职业倦怠的干预措施

1.加强社会支持。社会各界共同关心、重视警察群体,建立广泛的社会支持系统,新闻媒体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塑造先进典型,可以使监狱警察真切感受到社会群众对他们工作的支持和理解,提高他们的工作成就感。

2.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可以采取完善干警晋升制度,强化教育培训等措施激励警察,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还应该建立互助的支持团体,开设警察心理健康保健机构、心理咨询中心、咨询网站等,及时了解并对警察的各种心理失衡问题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

3.实施情感激励并提高工资待遇。这样可以使警察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得以协调,可以缓解民警压力,并能提高警察工作的积极性。

4.减少工作负荷。应保证监狱警察得到必要的休息时间。还可以通过对工作的简化与标准化设计,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减少工作倦怠感。

四、监狱或劳教警察职业倦怠研究展望

从现有研究可以看出,我国对监狱或劳教警察的职业倦怠的研究并不多,并且集中在对其工作倦怠的统计学变量差异的研究,而对其成因及干预方法的实证研究很少,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从这两方面着手,找出针对监狱或劳教警察的对职业倦怠的实用性的干预措施。另外现有研究缺乏纵向研究。使用纵向和长期跟踪的方法应该更能够揭示其形成的本质规律, 并进而探索警察职业倦怠的因果变量和内在机制。从某种角度来说,其研究出的对策应该更具现实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陈丹丹. (2009). 监狱基层男性警察工作倦怠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社会心理科学,24(6), 81–82.

[2]邱迪嘉. (2007). 监狱基层警察工作倦怠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浙江大学.

[3]杨苏勇,杨波,安莎莎.(2008).劳教工作警察职业枯竭调查.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16(3),351–353.

[4]邹长华,刘晓林.(2010).监狱警察职业倦怠和社会支持人格特点关系的研究. 巢湖学院学报, 12(1), 32–33.

[5]Freudenberger HJ. (1974). Staff Burn-Out. J Soc Issues, 30, 159–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