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城疫综合防控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城疫综合防控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城疫又称亚洲鸡瘟,我国民间俗称鸡瘟,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禽类,以呼吸道、消化道粘膜出血和神经症状为主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除家禽外,至少有200多种鸟类可以自然或通过试验感染新城疫病毒。我国将新城疫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新城疫最早于1926年发生于印度尼西亚的爪哇,1927年Doyle在英国的新城首次分离到该病毒,并将其命名为新城疫病毒,该病称为新城疫。新城疫病毒自1946年在我国首次分离至今,已在中国存在了60多年。新城疫病毒一直处于不断进化之中,虽然只有一个血清型,但目前已产生了多种不同的基因型。新城疫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分布的禽类重要疫病之一,对养禽业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一、新城疫流行的特点

(一)呈地方流行性发生

现阶段随着免疫制度的完善和疫苗品质的提高,典型新城疫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随着新城疫流行毒株和常规毒株在抗原上的差异,再加上新城疫毒株毒力的不断加强,使现行的疫苗保护效力受到一定的限制和削弱,导致个别地区产蛋鸡群中虽然有着很高的新城疫抗体滴度,但仍然会发生新城疫。

(二)任何品种和年龄的禽类都可发生

新城疫病毒主要侵害任何生长阶段的鸡和火鸡,但幼禽和中雏易感性要比成年鸡高很多,其他禽类包括野禽也有感染。野禽鸟特别是野生水禽和家养水禽都是新城疫病毒的自然贮存宿主,水禽对新城疫病毒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即使感染新城疫病毒强毒株也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由于家养水禽与野生水禽共处于同一个生态系统中,而家养水禽与陆地禽类又同处于一个生态系统中,因此家养水禽在新城疫病毒的流行和传播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无季节性 ,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源

新城疫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是以春、秋两季多发,这主要取决于不同季节的管理水平。新城疫病毒传播以接触为主,可以通过空气、粪便、饲料及饲养员人为的传染此病。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污染的环境和带毒的鸡群,流行后期的带毒鸡,常呈慢性经过,是造成该病流行的常见原因。在健康鸡群中引入貌似健康的带毒鸡,并将其合群饲养或宰杀,都可以使新城疫病毒散播。

(四)临床上多见非典型病例

鸡群感染新城疫病毒后,通常会有2~15天的潜伏期,平均为5~6天。非典型新城疫和典型新城疫在临床上的共同特征表现,都以呼吸和消化道症状为主,病鸡呼吸困难,张口呼吸,气喘,甩头,出现呼吸罗音;排绿色稀粪,采食减少;产蛋量下降,软壳蛋、白壳蛋增多。

二者临床区别主要表现为,发生非典型新城疫的鸡群一般都已进行过疫苗免疫接种,血清抗体血凝效价比较高,病鸡精神状态稍差,食欲减少但不会完全消失,粪便略呈淡绿色,一般没有神经症状,蛋鸡产蛋量逐渐下降但不会完全停产,产软壳蛋、沙皮蛋、薄皮蛋数量增加,没有混合或继发感染其他疫病时死亡率较低。而典型新城疫一般出现在未经免疫或免疫后抗体水平极低的鸡群,病鸡精神高度沉郁,食欲减少直至废绝,粪便深绿,病鸡有时表现盲目前冲、后退、转圈、啄食不准、头颈后仰或扭曲等神经症状,蛋鸡产蛋迅速下降最终停产,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

(五)混合感染

近几年禽类疫病发病呈现混合感染趋势,从而致使病情复杂化,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球虫病、大肠杆菌病、马立克氏病、传染性喉气管炎,以及传染性法氏囊病等禽病易与新城疫发生混合感染。

二、产生非典型性新城疫病例的原因

由于国家对新城疫采取了免疫预防措施,很少发生典型新城疫。但由于各种原因非典型性、慢性型新城疫仍然威胁着养禽业。发生非典型新城疫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雏鸡母源抗体高、离散性大

实施新城疫疫苗免疫接种,雏鸡出壳后都具有一定水平的母源抗体。但是,由于种鸡群年龄不同,免疫次数、方法和时间不一,以及不同批次种蛋同时入孵等原因,致使雏鸡群体和个体之间母源抗体水平参差不齐,从而影响免疫效果的一致性;另外,如果鸡群被野毒感染,母源抗体水平也较高。如果不考虑鸡群的具体情况就盲目进行弱毒苗免疫,势必会有相当数量的鸡只因母源抗体的干扰而达不到预期的免疫效果。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鸡场,都实行新城疫7~10日龄首免的做法,由于母源抗体的干扰,不仅导致首免效果不佳,而且二免前后也会发生非典型新城疫。

(二)免疫抑制因素的影响

免疫抑制是导致新城疫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当前,对新城疫的免疫干扰,也包括其它疫病和不良环境因素或应激造成的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常见的就是免疫抑制性疫病,例如,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症、禽白血病、鸡传染性贫血、传染性法氏囊病等。应激因素主要包括寒冷、高温、饥饿、缺水、运输、饲养密度过大、通风换气不良、有害气体浓度过高等。对应激状态下的鸡群进行免疫接种,免疫应答能力减弱,也达不到预期的免疫效果。

(三)疫苗质量和疫苗间的干扰

在疫苗生产、贮存、运输等环节,没按要求操作,导致疫苗质量差。弱毒疫苗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因温度过高或反复融冻、油佐剂疫苗被冻结、疫苗临近或超过失效期等都会使疫苗减效或失效。应用这些疫苗后会严重影响免疫效果。

此外,疫苗间也存在一定干扰。雏鸡刚刚孵化出来之后,即刻开始接种疫苗,雏鸡使用多种疫苗,尤其是弱毒疫苗,其先后顺序和间隔日期对免疫力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如新城疫Ⅱ系、IV系疫苗与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疫苗联合使用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扰。有的鸡场在进行新城疫免疫的同时,还做鸡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的免疫接种。病毒进入体内,细胞产生干扰素,由于不同病毒在体内启动速度不同,往往启动速度快的如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就抑制启动速度慢的新城疫病毒,造成免疫干扰,导致新城疫免疫失败而发生非典型感染。

(四)免疫程序不合理

目前在养鸡生产中由于条件限制,很少有人能做到在检测雏鸡母源抗体的基础上制定其免疫程序,特别是一般的商品肉鸡场,因而所采用的免疫程序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不知道新城疫抗体水平有多高,而是频繁免疫,或盲目推迟免疫,出现免疫空白,都是免疫程序不合理,致使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