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消费需求的产品包装设计过程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消费需求的产品包装设计过程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信息社会,瞬息万变。质量再好的产品也需要符合自身的良好的形象包装。“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早已过去。信息,关注度就代表着财富,甚至可以说关注度本身就是财富。本文针对如何利用平面设计的方法,合理合情合境的将产品进行包装。起到产品与消费者之间信息传达的作用。通过符号、通过多样化的包装设计手段,多媒体的技术,让消费者更好的认识产品,产生印象,萌发购买的欲望。

关键词:产品包装;符合学;情感;消费心里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2-0000-01

一、设计产品包装首先要了解消费需求

任何产品的包装目的,绝不是简单的美化。从而让产品变得更加色彩艳丽。这甚至是有些本末倒置。从产品包装的根本目的出发,是为了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加深消费印象,达到提高产品认知,提升产品市场份额的目的。所以,产品的包装不应该闭门造车,应该全面考虑消费者的感受与需求。

消费者最早期最基本的需求当然是满足生活中的种种需要,从这点出发,产品包装设计中,对产品的功能应充分的体现,同时加强满足消费需求的匹配点。从而让消费者迅速从包装设计中迅速找到自己的需要。我国居民的生活指数日趋提高,幸福度也逐步提高,所以消费者的需求也从完全的物质功能需求上升道了精神的层面。有时人们购买产品是出于让生活更加舒适,有时甚至是为了心里感受。一个让消费者感觉舒服,感觉到关怀与体贴。感觉到共鸣的产品,就可以让消费者做出购买行为。

选择增多,购买力增强。是竞争,同时是包装设计发挥作用的契机。抓住消费者的心里。让产品包装设计符合消费者的理念,给消费者舒适感。是包装设计成功的前提。

二、好的产品包装设计者要了解产品包装设计的发展

包装设计的发展历经了维多利亚时期。当时采用绚丽奔放的色彩,产生吸引力,以美感换取关注。它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可以说取得了成功。但是,它也存在不足之处。颜色使用过艳,长期观看会给人以疲劳感,同时对消费者的需求关注不足。包装设计也经历了东方文化崇尚自然的包装风,更受到了现代实用主义的功能为王的设计理念影响。而今天已经是包装设计进入了一个成熟期,它关注面更加广泛,从产品的功能性,包装的美化度,文化搭配乃至消费心里的捕获。处处体现。真情实感,引发共鸣更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三、产品包装设计中平面设计技法的应用

(一)产品包装形态要素可分为立体要素和平面要素。立体要素是三维形态,它包括不同的结构。平面要素指的是二维的形态,具体来说包括各种图形、书写的文字、版面等等。二者相辅相成,共同造就了包装设计。平面与立体相互结合形成了稳定的外在形象,对于内在的情感因素也可以灵活的应用道包装要素中来,这是更高的设计要求。

(二)运用点、线、面和各种几何曲线或利用偶然纹样抽象构成画面也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方法,这种表现手法更加新颖,体现出大度、简洁和庄重的特点,使设计走向新的界面和层次。抽象构成画面虽不能表达一个肯定的意义,但它能给人以含蓄的意境,通过人们的视觉经验,使消费者产生与商品有关联的美的遐想,从而了解商品,产生购买欲。但这些抽象的图案不能基于设计者凭空想象,而应间接或直接从自然物中得到启示而获得。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例如摄影技术,用风情自然之美的图片呈现在适合的环境中。利用形象的图片来体现到生动,具体的作用。在产品包装中,除了摄影还可以使用声音,视频。当然这属于电视产品包装的范畴。另外也可利用多媒体形象,比如经典动画图像、经典文选中的文字或者人物使用等。都属于多媒体技术的借用与应用范畴。

四、产品包装设计具体组件举例

商标是一种符号,是企业、机构、商品和各项设施的象征形象。商标是一项关用工艺美术,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法制以及艺术等各个领域。商标的特点是由它的功能、形式决定的。它要将丰富的传达内容以更简单洁、更概括的形式,在相对较小的空间里表现出来,同时需要观察者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其内在的含义。商标一般可分为文字商标、图形商标以及文字图形相结合的商标设计,应该是创意表现有机结合的产物。创意是根据设计要求,对某种理念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概括,通过哲理的思考,化抽象为形象,将设计概念由抽象的评议表现逐步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设计。

材料要素是商品包装所用材料表面的纹理和质感。它往往影响到商品包装的材料要素是包装设计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余永海,周旭主.视觉传达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袁由敏.图形设计教程[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3]张长兴.酒文化[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

[4]朱志荣.中国审美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6]何人可.工业设计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黄英杰.构成艺术[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8]朱和平.中国工艺美术史[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9]徐少华.中国酒与传统文化[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10](英)艾伦・斯旺,著.张锡九,译.英国平面设计基础教程[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