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机测普通话及其培训教学改革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机测普通话及其培训教学改革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计算机辅助评测技术已陆续在全国各地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中应用,测试变革后给普通话培训教学带来新的现实要求。本文分析了传统普通话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普通话教学方式方法应随之有新的对策举措。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改革

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的研制和使用,顺应了形势的发展,符合大范围、大容量测试的需求。与传统的人工测试(简称“人测”)相比,2007年以来各地开展的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简称“机测”)在测试环境、测试设备、测试程序、测试人员与测试管理等方面发生了许多改变。

一、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结果情况分析

就应试人普通话等级要求而言,与以前分散的、大规模人工评测相比,各等级一次性达标率普遍下降,且随等级上升而渐成下降曲线。据笔者对本校普通话培训测试点近一年1400多位应试者不完全数据统计分析,全校一次性合格率平均约为71%(二级乙等为合格),与前期人工测试的一次性合格率平均为95%相比,下降了24个百分点。据分析,造成合格率下降的原因有以下几个:一是计算机辅助评测的语音标准在各等级的语音采样因素;二是第四项说话“人测”新的评分标准的因素;三是应试者自身水平、态度因素;四是普通话教学与培训情况因素。

笔者认为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原因,是人工测试向计算机辅助评测过渡阶段出现的现象,是可以通过加强普通话的培训和教学得以改善的。

二、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前的普通话培训情况分析

(一)教学培训偏重理论,轻实践,方法单一。

在测试中我们发现,许多应试人在第一、二题的字词测试中都能做到发音准确、字正腔圆,但到朗读尤其说话时,吐字说话就显得生硬不自然,方音时有流露。这说明学生没有将课堂的正音练习融入具体的口语表达之中,缺乏对普通话综合语感的把握。这与教师在普通话培训中偏重理论教授,缺少实践,只重视语音训练,忽视普通话的表达训练有关。培训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侧重点不同。有的重理论,轻实践;有的只练习,不介绍理论,应试人缺乏系统的普通话知识,达不到推普的目的。受各种条件的制约,有的教师压缩培训时间。有的应试者只是在临测前接受教师的临时辅导,内容多是机测的注意事项,几乎没有也不可能涉及普通话语音的系统培训。这种短平快的培训测试模式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它没有留给应试人应有的消化培训内容和自我练习、巩固及准备的时间。学生自我练习的时间太少,其结果便可想而知。

(二)应试人测前心理表现各异。

我们在培训中发现,有些应试人语音面貌较差,短时间难以达标,自卑心理使他们在训练时羞于开口,不愿练习,患得患失,达不到训练的目的,自然测试难以合格;有些应试人自认语音面貌较好,不重视培训甚至不参加测前培训就直接上机考试,临场发挥不好,导致未达标;有些人功利心强,只为拿证书,不接受理论培训,缺乏系统的普通话知识,达不到推普的真正目的。

以上存在的问题是要认真研究的,只有加强培训教改,才能解决测试的效度。

三、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下的普通话培训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改进。

1.介绍机测模式,增加上机练习时间。

十多年的人工评分的模式深入人心,并为广大考生所普遍接受。而机测是一种全新的测试模式,应试人从心理上、操作上都会产生一定的障碍和不适应性,因此,测试组织部门应就机测的模式和要领对应试人员做好充分的测前培训工作。比如测试时应该采用中等音量(即两、三个人之间正常交谈的音量);考试时应保持适当的语速,一个字一个字念清楚。常见的问题是读得太快,字与字都粘在一起,每一个字都不清晰,都有缺陷。按评分规则,缺陷都得扣分,结果,得分自然不会高;测试时,前三项如果有“漏读”现象是要按字扣分的,所以要注意避免漏读,即使有不认识的字,也应揣摩着读一下。要注意的是,看着电脑屏幕考试同看着书面材料考试的感觉会有些差异,换行时有可能发生漏行的现象。建议读字、词两项时换行可稍放慢速度,看清后再读,不要漏行(最容易漏行的读单字项,行与行单字的颜色已设置成蓝黑相间,以便把握);朗读时要注意语义连贯,也不要漏行。

2.重视机测前的心理辅导,消除紧张心理。

在测试工作中我们发现,由于普通话水平测试形式的特殊性和机测技术的改进,加上许多应试人都是第一次参加测试,缺乏对测试的了解和准备,以致在测试中表现出焦虑紧张的心理。大部分应试人在培训和测试时焦虑程度过高。心理学研究指出,适中的焦虑水平能促进社会技能的获得,而焦虑水平过高则会引起对学习的抑制。不良的培训测试心态不仅直接关系到应试人普通话水平等级的高低,而且关系到普通话在全社会的真正普及和提高。为此,在培训过程中,可依据实际情况,适量加入应试心理教育的内容,采取各种途径激发应试人的学习动机。这样不仅能客观上提高应试人的通过率,而且是圆满实现测试目的的有效保证。

教师要根据测试的性质、测试大纲的要求,阐明计算机辅助评测技术对第一项“读100个单音节字词”、第二项“读50个多音节词语”、第三项“短文朗读”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对于前三个项目来说都是读音非常标准、语流语感十分规范的客观性测试。保证给每位应试人预留必要的自我练习和准备时间,它有助于消除应试人不必要的紧张心态,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练习词语,反复朗读作品,准备说话题目,提高通过率。

3.培养普通话思维习惯,重视语感实践。

学好普通话的目的应该是提高普通话的运用能力。正如前文提到的许多,应试人在第一、二题的字词测试中都能得到较高分数,但在“说话”这一道题中,却表现得结结巴巴、词不达意,语言表达严重脱节。有的人将网上的范文下载后直接背诵,缺乏口语化,语流不自然。这说明他们没有将课堂的正音练习融入具体的口语表达之中,缺乏对普通话综合语感的把握。

平时学习普通话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一定要学会用普通话的习惯去思考。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都会在头脑中形成语汇,在方言地区长大的因为从小接受的是方言,所以头脑中思考问题时用的都是方言,在他们想说普通话的时候就需要多一个“翻译”的工序,反应自然就会慢一些,在考试时说话的环节就容易出现脱节,一旦着急紧张还容易卡壳。所以学生在平时要注意培养普通话思维习惯,强化口语训练,重视语感实践。

普通话教学以知识传授为切入点,以普通话语言能力的培养为最终目标,包括理论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掌握两个方面。理论知识传授的目的是语言能力的培养,应结合语言实际,做到“简明、形象、实用”,深入浅出。只有做到在不同的场合方言思维与普通话思维的自由转换,即在公众场合能完全用普通话进行思维、表达,才可以说掌握了普通话的内在核心因素。

(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

1.改进正音方法,攻克方音难点。

培养良好的读音习惯,增强规范读音意识。改进正音方法,攻克方音难点。声韵调的训练是为朗读、说话的表达打基础的,可以结合朗读作品来练习。比如:在讲平翘舌音的时候,可结合作品5号,让学生找出400个音节中翘舌音和平舌音,并统计个数,了解平翘舌音在口语中的出现频率,将其放在语境中学习,从而加强认识,认真纠错,加深印象。二乙段的学生声调上的错误很少,主要是缺陷,尤以阳平、上声明显,阴平、去声次之。普通话声调调值的特征是高扬成分多。教学中要注意把重点放在声调的调型上,特别是上扬的调型,要求多练习。变调中的儿化部分,学生存在错误比较明显的是ou、u的儿化,如老头儿、眼珠儿。缺陷明显的是ao、a、o、e、iao、uo的儿化,如刀把儿、干活儿、小鸟儿、草稿儿,要重点培训。

2.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采用录像摄影设备、电化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发音部位图的展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微格教学方法的使用可使普通话教学更生动、形象、直观,更能让学生对自身的普通话水平有一个清晰认识,在此基础之上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训练,效果不言而喻。

利用网络多媒体进行普通话训练,扩大了学习语言的空间。现在许多省语委办的语言文字网和高校校园网中都设立了“普通话教学”一栏,根据普通话教学与测试内容进行板块分设:普通话发音技巧与语感训练、经典作品吟诵欣赏、朗读语感训练、优秀话题说话作品赏析等。如普通话发音技巧与语感训练是为系统学习语音知识、发音技巧和语感训练的学生设计的,主要辅导方式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语音讲解,讲授语音的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并对发音规则、方法、技巧作详细解说,插入相应的动漫口型图,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展示;示范朗读,针对难点语音、语流作示范朗读,让学习者观看示教口型,掌握发音技巧;作品领读,并在领读时对篇章情感、停连、逻辑重音、轻声、儿化、多音字词、语流中的音变等重点问题加以提示。另外,在普通话教学网络中可设立易读错字词库,纠正错误读音;还可设置复读软件,在反复跟读中纠正发音,建立普通话语感。网络多媒体教学能体现个性化教学优势,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安排进度,随意重复未掌握的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进行普通话口语表达训练,达到别的教学形式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世荣.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小学教学研究,1980,(1):17.

[2]孟广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手册[M].吉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

[3]叶军等.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7,4.

[4]赵则玲.徐波普通话口语教学的语感培养[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