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传热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几点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传热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几点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结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省精品课程《传热学课程的自身教学建设的推进速度,从资源共享与立体化教学相融合的角度出发,制定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的总体规划,分阶段安排任务并实施。利用网络优势,构建基于网络的学习平台,在资源的共享性,学习的自主性和师生的交互性方面建出特色,最终建设成一个立体化多模式教学平台

关键词:传热学;网络资源;教学平台;精品课程

一、引言

在热能动力、机械制造、航空航天、化工、材料加工、冶金、电子与电气、建筑工程等生产技术领域中存在大量的传热问题。传热学是研究温差驱动下热量传递规律的一门科学,主要内容包括:导热基本定律,稳态导热,非稳态导热,导热问题数值解法,单相对流换热理论,对流换热的实验关联式,沸腾与凝结换热,热辐射基本定律,物体辐射特性,表面辐射换热,火焰辐射换热,传热过程及换热器,传质学等[1]。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对热量传递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有深入理性的认识,掌握传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定律及基本计算,并初步具有解决实际传热问题的能力,为以后解决课程学习或工作中涉及的热问题,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传热学是热能动力、机械制造、航空航天、材料加工、电子电气、建筑工程等相关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的《传热学》素有重视教学、优质育人的光荣传统,注重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并及时将科研成果反映到教学中。教研组凝聚教学力量,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建设观,分层次,有目标,有步骤地开展教学基础条件建设及教学改革研究,确立了“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山东省精品课程建设为主线,以教学基础条件建设及教学改革研究为基础,以多层次教学模式的相互促进为特色”的教学改革方针。将研究生层次的高等传热学教学、优秀本科生的创新研修课教学与本科生传热学教学结合起来;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之中,形成科研与教学的有效互动。为了配合和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特别是促进学生结合专业进行学习,近年来我们编写了系列配套教材,并指定了大量与专业结合的参考教材,还编写了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验教材和讲义,能够按照大纲开出所有实验[3]。我们开发建设了传热学网站,教学资料全部上网,网站还具有在线答疑、网上实验预约等功能。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课程组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即:(1)建立了内容丰富、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2)强化课堂讲授、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3)紧密结合专业,注重学生工程概念和意识的培养。虽然存在着专业多、专业需求差异大、教师人数少、教学任务繁重等诸多困难,但经过教研室几代人的共同努力,1997年本课程在学校组织的第三次优质课程评估中被确定为校级优质课,于2001年和2004年的第四、五次校优质课评估中被再次确定为校优质课。2006年列入山东省精品课程建设。

二、课程建设总结

1.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组又是科研组,成员们经常在一起对教学中遇到的疑点难点、授课方式及科研方向等进行讨论,相互学习提高。我们注重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并及时将科研成果反映到教学中。教研组主讲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优秀的教师团队成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人员基础。

2.选用优秀教材与教材建设。本课程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无论是北京石油学院建校初期开设的《热工学》,还是后来的《热工基础》,以及目前的《传热学》,开课对象均为我校的石油骨干专业,作为这些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它在石油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986年以来,随着我校热能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专业的招生,它自然地又成为这些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目前我校有十个专业、每年近40个班约1100名本科生学习本课程。教学组针对不同专业的本科生,选用不同版本的国内外优秀教材,有区别地制定教学计划与教学模块。同时撰写了四本参考教材,既可作为创新研修课及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本科生学习的课外参考书。我们完成了《传热学》教学网站建设(http://121.251.254.2:8000/)。丰富的教学资源成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有利工具。

3.探索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多层次教学模式。将传热学教学分为本科生的传热学、优秀本科生创新研修课和研究生阶段的高等传热学三个不同层次。对于本科生传热学教学,采取启发性教学,注重基本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针对学有余力的优秀本科生,开设创新研修课,开拓学生的视野。而研究生层次传热学知识的详细揣摩,又丰富了本科生传热学的教学内容。适宜的、多层次的教学方法成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有力手段。

4.提高学生科研实践能力。在学校大学生自主创新基金的支持下,引导优秀的本科生积极参与到与本专业相关的创新型实验与设计中去。组织引导学生申请创新实验立项,利用教师的科研实验台作为创新研修课的实验平台,使学生尽早接触科研课题。多方位的实践教学手段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动手”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校的优秀本科生在全国节能减排大赛、全国挑战杯大赛等竞赛中屡创佳绩。

三、课程建设特色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高水平的科研工作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与成长,将教师在科学研究方面的深厚底蕴,变为教学内容更新与优化的丰富源泉,带动影响教学质量的课程要素建设,建设适应研究型教学的高水平多、层次课程体系,完成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所需的高水平教学工作。注重基本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两层次目标的的有机结合,课堂教学过程中,将科研内容深入浅出地引入,针对学有余力的优秀本科生,开设创新研修课,实施精英教育,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研究生层次的高等传热学教学、优秀本科生的创新研修课教学与本科生传热学教学相互促进,培养具有扎实传热基础知识的优秀学生。成立热能与动力工程系实验教学中心,建立依托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知识体系的一体化管理,多层次开课的实验教学体系。组织引导学生申请创新实验立项,参加老师的科研项目,利用科研实验台进行本科生创新研修课实验等。

四、《传热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步骤

结合课程自身教学建设的推进速度,从资源共享与立体化教学相融合的角度出发,制定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的总体规划,分阶段安排任务并实施。

1.完善、修订、更新基本的教学文件建设,如教学大纲、实验大纲、课件、考试大纲等。

2.选择高质量的课外教材和参考书。结合现有的教材,引进国内、国际上经典的教辅材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完成相应的辅助教学资源的建设。在网上开展新技术、新知识专题讲座。

3.探讨建设在线实验室。在现有的常规实验室的基础上探讨增建网络实验室,结合教学内容,为补充常规实验测量技术不容易实现的实验,建设若干个网络数值试验平台,进一步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技创新能力。

4.加强基于网络的教学资源建设。利用网络优势,构建基于网络的学习平台,在资源的共享性,学习的自主性和师生的交互性方面建出特色。

五、《传热学》课程网络拓展资源建设目标

依托现有的网络平台,建设成一个既可供学生课外学习,又可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辅助教学的网络课程,包括建设以本课程各知识点为单元的开放式网络课件库;建设若干既能为开展案例课程教学提供必需的教学资源,同时也为网络课程建设提供丰富的优秀教学素材的案例库;建设一个既能满足网上测试需要,又能够用于校内教学诊断的试题库,最终建设成一个立体化多模式教学平台。

1.完善平台自有的教学管理功能,为课程的教学管理提供方便。比如,用户可以分级为学生、教师、管理员、访客等,给各级用户赋予不同的权限。

2.增加网络教学平台的辅助教学功能,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与更新教学资源信息,进行作业、批改作业、测试等教学活动;通过答疑信箱、师生园地(BBS)等互动交流空间,课程老师定期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使得精品课程真正用于教学,克服课程建设与教学应用脱节、与人才培养目标脱节的弊端,使精品课程收到更加显著的教学效果。

3.增设网络教学平台的备课功能,教师可以随时自主修改、调整与更新课程内容,控制课程内容的;建设课程相关的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试题库系统、作业系统。

4.改善课程教学网站的可扩展性,使得所规划与设计的网站能更加灵活地适应因课程建设发展所带来的资源扩充需求。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师、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学生用户可以协同工作,发挥各方面的能动性和参与机制。

参考文献:

[1]杨世铭,陶文铨.传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傅秦生.热工基础与应用[M].北京:机械出版社,2007.

[3]李兆敏,黄善波.石油工程传热学:理论基础与应用[M].青岛:石油大学出版社,2008.

基金项目:本文受到中国石油大学人才引进科研启动金支持(基金号:Y1215037)

作者简介:王富强(1983-),男,博士,黑龙江鹤岗人,中国石油大学教师,主讲课程:《传热学》、《太阳能热利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