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东坪山 城中山 山上与上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东坪山 城中山 山上与上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他们都在

山上玩

东坪山上有一种人情脉络,比如喜欢观鸟种菜的台北认识了爱香草的贝壳,贝壳认识了做得一手泰国菜的美姿,美姿认识了摄影师福利……一个个介绍上山,居山当村民。这样的圈子在东坪山有好些个。我们走在山上时,会感觉到由这些人带来的不一样,他们让东坪山变得有趣了许多。

兰花之后

试验精致农业

玩家:林伟文

身份:厦门市兰花协会会长、厦门雪兰谷生态园主人

玩法:养兰、兰花美食、种植台湾木瓜、试验精致农业

十年前,林伟文上山的时候,不过是为了种植兰花,经营兰花生意,并不曾想过要做长久的山中人。雪兰谷虽也断断续续租了十亩地,养兰所占面积却一直只有三四亩,其余山地要么养鸡种菜,要么放任自由。因食养之需、招待之用或朋友之请,雪兰谷断续开发了一些兰花美食,渐渐在朋友圈里声名鹊起——林家太太的厨艺实在太好了。

而今,东坪山游客日增,新移民不断上山,村民亦蠢蠢欲动,对于它的开发也形态百千,良莠不齐。东坪山何去何从,自然成了林伟文等老山客关心的问题。因之,雪兰谷也已不止于养兰花,研发兰花美食,它已经从台农二号木瓜入手,启动了山上的精致农业试验,算是对这一问题的回应。

山居兰花宴

周末的晌午,我们探访雪兰谷,一来是为品尝林家太太的兰花美食,再则也是要了然林伟文的山地兰花种植之路和山中十年的变迁。

林家太太为我们准备了清香翠绿的石斛榨汁、老鸭甲鱼石斛汤,更有土鸡煲、兰园高丽、韭菜炒鸡蛋等雪兰谷自产的生态菜肴。由于人数有限,其他如金线莲炖鸽子等菜,遗憾没能尝到。品茗用餐的地点,设在兰花大棚中,兰香满溢,一边赏兰,一边兰花美食,不仅口齿留香,更添心神爽朗。

林太太的拿手好菜着眼于石斛和金线莲。石斛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中药养生品之一,东汉《神农本草经》就有记载:“石斛一味甘平。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金线莲更其珍贵,药用价值也更高。养花30年之久的林伟文,很懂得这些道理,就连他的小孩,也是喝金线莲茶、石斛榨汁长大的。他在东坪山上的园子里,尽是这些兰科好食材。

兰花喜阴畏阳,对于温度及空气湿度,都有较高要求,18-30摄氏度及空气相对湿度60-70%时,生长最好。由于湿度原因,厦门岛内适合兰花种植之地并不多。东坪山是例外。雪兰谷所种兰花品种也极广,先是以国兰为主,春兰、莲瓣兰、蕙兰、建兰、寒兰、墨兰、春剑七大类多有所产,后来兼顾洋兰品种,像卡特兰、蝴蝶兰、石斛兰、万代兰等,我们在雪兰谷都有所见识。十年耕种,林伟文随季节变化,规整了数块兰花地以及众多兰花大棚,以野外种养为主。

以兰会友是中国文化里的一大传统。耕耘10年,很多朋友慕名上东坪山,来雪兰谷赏兰,品兰花美食。林伟文早就不是“独乐乐”了,雪兰谷成了厦门市兰花协会的山中据点,除了山地兰花观光,这里还常有兰花品鉴交流沙龙、兰花科普教育基地,不仅可赏百种兰,用谷中山泉井水泡金线莲茶,冲兰花蜜,饮石斛榨汁,还可下菜地自种自摘时令菜,闲度半天或一个周末。

这也是林伟文十年山居生活的常态。

十年东坪山

让我们惊讶的是,2002年之前,身为厦门人的林伟文,都不知晓东坪山。2004年他为了养兰花,租用雪兰谷地块时,村民还不是很理解,“这么些荒地,租来干嘛?”十年过去,现在想租地太难了。

林伟文说,十年前,山上只有一条好路,而今有三条。十年前很少人迹,蟒蛇、石豹、眼镜蛇是常见之物。石豹进村偷鸡,也是平常事,早些年,文屏一带的居民,听见石豹叫声都不稀奇,现在很罕见了。有一年冬天他还养过一条20斤的大蟒,春暖花开就溜进了山林。现在虫兽都远避人踪,人越来越多。

我们在兰花宴上偶遇的厦门阿源,是雪兰谷常客之一。他同为兰花协会成员,玩东坪山也有十年之久,在山中也租有一块地,现在准备发展成为树屋住宿、生活方式品赏之地。他一样感慨东坪山这十年变化,就单单拿农家乐来说,那时候的东坪山上只有东坪山大排档、南靖小刘土鸡土鸭农庄、老周农家乐这几家,现在东坪山大排档已经改为民宿,其他几家仍然是这些“老山人”心中的金字招牌。

东坪山现在的一个现实是,想上山做点事的人越来越多,游客也越来越多,山上的地难租了,东坪山的巨变也开始了。林伟文把东坪山比作“厦门的阳明山”,厦门阿源则视其为厦门人“周末最佳的心灵休闲地”,他们忧虑“巨变”会否变成过度开发,也在思考东坪山“好的方向”在哪里。比如,东坪山到底该做一个什么样的公园?东坪山是不是需要引进更多树种和农作?农家乐如何优化?观光交通如何发展?

撇开这些似乎需要专家和政府回答的问题,林伟文开始迈出他自己的步伐:精致农业。以他自己的经验,他认定这是东坪山的方向,也希望给东坪山提供一种“合理”的试验样本。

台农二号的试验

林伟文的精致农业之旅,“台味”很浓。和他一起做这件事的,还有台湾的朋友。

精致农业在地域偏狭的台湾、以色列等地区,发展尤为迅速先进。其中,与厦门一水之隔的台湾,精致农业因1980年代台湾农业转型和区域粮食安全而生,利用有限的土地和先进的农业技术,造就了“花金花土”、“菜金菜土”、“果金果土”的特有现象,并兼具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等特色。

1980年代台湾的问题,亦是今日大陆的问题。林伟文觉得那也是东坪山的问题。他的想法是,要把精致农业导入雪兰谷,导入东坪山,在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品产量的同时,形成休闲观光农业景点。

在台湾朋友的建议与合作下,林伟文选择以台农二号木瓜为突破口,因其生育强健、株型较矮、产量高,几乎每月都可采摘,适合观光农业,是快速切入种植及市场的一个尝试。他规划拿雪兰谷里的三四亩来种植台农二号木瓜,首批瓜果今年秋天有望面市。

细心的探访者或游客踏入雪兰谷之后,会发现进门右手边的龙眼林,以及扑面而来的山茶花盆栽。林伟文会为龙眼嫁接更矮的植株,方便观赏采摘,规整之后的龙眼林,是一个纳凉、娱乐、采摘的户外休憩地。而山茶花将成为雪兰谷中绚丽的赏花景地,目前他收集了300多个山茶花品种,部分已开始尝试种植。风靡台南的山地咖啡树,也是林伟文要引种雪兰谷的一种休闲观光植物。

当然还不止这些。试验精致农业后的雪兰谷,会是个更开放的山中空间。农业人士、市民、旅行者、乐活者、其他游学者,均可参与其中,品好茶、尝美食、玩采摘、赏兰花、体验自然、体验山居、参与到雪兰谷的农业试验中……对于林伟文来说,这是新一个十年征程的第一步。他说,精致农业的要义在技术与管理,台湾30年之路,大陆很难毕其功于一役,但可以慢慢调整,逐步靠近。对于东坪山与东山两村的居民及其他山中人来说,精致农业之路走好了,也是回归本业、优质提升的好机会。

东山之森

自然是教育

玩家:台北

身份:中学教师、东山之森牵头人

玩法:山居、自然教育

台北(化名)的真名是台湾另一座都市,朋友们戏谑,老叫他台北。不知道他这么热爱自然,有没有受到这两个名字的“反作用力”,反正他现在爱做的事,并不聚焦于城市水泥,而是乡土。他和一群伙伴们,在东坪山上“播种”了一个新兴项目——东山之森,定位为自然教育,他们觉得这特别适合东坪山,会是东坪山对于厦门人的另一重意义。

新移民上山

关于台北的身份,他的伙伴们定义为东山之森的“主力”、“主心骨”。这群伙伴,要么在东坪山居住,要么常在山上活动。而且,个个有专长,有的玩帆船,有的玩摄影,有的玩观鸟……无论精通什么,焦点却是一致的——关注自然。

这群人都是东坪山的新移民。他们从山下或厦门以外的都市而来,落脚东坪山,体验、审视东坪山,给出我们一个相同的认知:东坪山的未来,一定是基于“自然”。半年前离开北京加入东山之森的摄影师福利说,之所以在城市里兜兜转转那么多年后暂停厦门,也是因为“厦门好像离自然更近些”。而东坪山“离繁华不远”的城中绿野之姿,吸引他更进一步,直接上山定居,做回山中人。

台北上山已有3年。东山之森大约在5年前埋下根基,这些年他所做的,是聚拢人。

台北和太太被伙伴们称为“体制内的人”。两人都是供职于厦门岛内中学的教师。太太教语文,台北最初教生物,现在教授校本课程中的自然类知识,与东山之森算“专业对口”。

台北的自然教育之路其实已经走了很长。十几年的生物教学不说,他还是厦门观鸟协会的资深人士。大约2005年、2006年开始,厦门观鸟协会依托媒体力量,在厦门掀起一股观鸟风潮,把“亲近自然、观察自然”的观念,以有趣方式带入鹭岛。有着教师身份之便的台北,据说还是最早将“观鸟”作为一门课程带给厦门的中学生的人。

上山不是件容易事,要放弃许多都市元素;再者,自然教育并不成熟,得耐得住等待。对于台北而言,首先要做的是找到志同道合之人。台北说东山之森如今聚集的“共同做一项事业”的人有“几十号”,仅仅住在东坪山的,就有十几户。比如福利一家。

摄影师福利,曾在国内知名体育类纸媒工作。初来厦门时,他还在东坪山脚的集盒艺术营开过工作室。他后来跟我们说,“观察土地最后也可以回归到艺术”。现在他已关闭集盒艺术营的工作室,带着老婆孩子住在东坪山上台北的家中。

再比如贝壳。很多厦门人了解贝壳,是因为帆船。2008年,贝壳与伙伴们驾驶“太平公主号”从厦门五缘湾启航,试航到香港并向全球公开招募船员,之后一行8人从香港出发,抵达台湾基隆碧砂渔港,再沿琉球、日本,横渡北太平洋,历时180天。此次航行对贝壳的影响,他博客上的某篇文章中是这么说的:重回商业社会,对城市生活感到失望的他开始有意无意地选择亲近土地。现在贝壳在东坪山上做香草种植。他在鼓浪屿拥有自己的香草小铺,东坪山算“农产基地”和住所,在东山之森伙伴中,他是最早上山的人之一。

有一些没住在山上的伙伴,负责着东山之森的营销推广,为项目找落地点、找支持方。我在台北家中认识的刘永芳、肖振辉便是。被大伙称为“班长”的刘永芳上山做事的想法也很简单,因为“到了这个年纪,常常回想小时候的生活,自己都判断不出好坏,就想努力在东坪山上留个样本,给以后的人去评价”。

每个人的自然课

初采访时,台北便提醒我们,东山之森还在播种、浇水的阶段而已。东坪山上这十几户伙伴,目前最主要的事情,是研发课程,也就是那些“种子们”。

东山之森的自然教育课程,基点是东山之森的人。所以,3年沉淀所得比较完整的40多个项目,基本都是依傍个人能力,带着很明显的个人色彩。

福利的项目是“自然养育”。福利的太太以前也是媒体人,后来在国际学校编制过自然教育类课程。因为两人有一个1岁多的孩子,他们便把课程定位在幼儿园的小小孩,试图帮家长和孩子抓住一些“自然养育”的线头,自己去摸索前行。而针对福利的摄影专长,台北另有想法,他想做一个影像馆,聚集一群热爱摄影与自然的成人、孩子。

在东山之森的新浪微群里公布的其他项目中,还包括“和大自然约会”、“自然的气味”、“贝类”、“与鸟儿歌唱”、“我喜欢露营”、“我们的书吧”、“我的香草铺”、“我的自然游戏”、“声音地图”、“味觉地图”、“蔬菜”、“青草药”、“书籍收藏”、“酿酒”等等。“我的香草铺”依托的便是种植香草的贝壳;观鸟十多年的台北,依旧会把观鸟课程承担下来;户外体验的部分则由团队中专长于户外的伙伴负责。

台北说,东山之森的课程大部分是针对中小学生,40多个项目的课程体系可统分为3个部分:自然观察、自然记录和物种深度体验。自然观察的目的是培养主动观察的习惯,让参与者学会延伸式的思考。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是:用500字描绘一片叶子。一个习惯主动观察的孩子,可以轻易完成,但对于一个总是被动观察的成人来说,却很难做到。自然记录则会包括文字的、绘本的、影像的甚至于更接近艺术的雕塑、雕刻等。物种深度体验是东山之森目前做得最多的。通俗地解释,许多花圃、农庄只会让参与者(譬如游客)了解植物(比如农作物)的种植,东山之森则希望开发出“如何体验种植”、“如何使用”、“营养价值如何”、“可不可以入菜”、“产品怎么推广”等细化的子项目,让购买课程的“学生”全方位体验。

这些听起来,好像都只是停留于“设想”。但台北在接受采访时一直强调东山之森的可行性。他明显拥有些优势,也许是教育系统的背景,也许是人脉资源,也许是其他,他很注重似乎也懂得如何把东山之森和政府行为或项目挂钩。比如,之所以将东山之森定位为“自然教育”,他的理由是,这与政府对东坪山的“公园”定位是吻合的。如何推进?他计划借力人大提案,年年提,慢慢磨,总会有成效。

在东坪山上,还有一家东山书院。东山书院是实体形式,类似于“学校”,经营了两三年。书院的重点是国学经典教育,也有自然感知(如音乐、手作)、户外体验(如帆船体验)等内容。东山之森与东山书院的定位差异,在于更偏向自然体验。这有多方面的考量,人员的专长和兴趣不说,还涉及到东山之森如何组织如何架构。因为一旦涉及教育,便会有政策、资质、师资等各方面的难题,冒风险去做,不是台北想要的。注册NGO?也不是件容易事,对后续项目发展,也未必有利。台北正在筹划的是,东山之森将以一个自然学校的身份,挂牌于厦门市科协之下,避开政策风险,又为项目的持续性找到基石。

目前与东山之森有关的项目,有万寿山的自然教育综合基地,是区长督办项目,东山之森拟以顾问团的形式参与基地规划运营之中,台北说,这个基地会将重点放在“自然教育师资培训”。另外,他们还希望与忠仑公园合作,在公园二期建设时,以自然教育为主题,比如,做观鸟,做树屋,做特种植物森林区。他们还计划在同安租1000亩地,作为自然体验的基地;甚至于,在厦门各中学的楼顶,推广水培。

山上是示范和生活

东山之森计划要做的许多大项目,不在东坪山。东坪山的意义呢?台北说,就是个示范。

作为一名游客、市民,你当然可以在东坪山上体验到东山之森的一些项目,比如香草种植、自然体验、观鸟、蔬果种植等。不过台北他们的想法是,山上的“内容”,更应该提供给决策者们。他说,厦门的自然教育还是很乐观的,厦门人的环境意识不错,无论是学校还是政府,对自然教育的认知都没有问题,关键是怎么实施以及实施的难度。东坪山毕竟地域有限,自然教育的内容又极其丰富,尤其是针对中小学生的自然教育,必须依托其他区域的土地资源。所以,台北经常想法子让政府官员、教育系统的人上山来,亲身体验或观察东山之森怎么做种植,怎么做手作,怎么让学生“参与”自然,“给他们看到一个样本”,东山之森后续在其他地方的项目推进,就会更容易些。

东坪山对台北他们的另一意义是,生活。台北说,他们对自然教育的关注,都是源于自己的经历,对自然教育的投入,也是因为自己对自然有需求。

东坪山有两个村庄,东山村和东坪山村。相较而言,东坪山村开发得更多,也更吵闹些。台北租住的房子在东山村,一栋很典型的村居小楼,从西林方向上山,甫进村就到他家。

都市成人和孩子都有自然缺失症,台北夫妇的山居生活,很质朴,就是回归自然,回归土地。下山是上班,上山像是下乡。不上班的周末,在田地里忙活,午饭来碗简单的面线,关键是,很安静。他们的院子倒是明显规整过,干净,有着像咖啡座一样的座椅,白色围栏,小清新的架子上种着蔬菜,像个小花架……初次见到,会以为这是家庭旅馆的风情小院。

院子一侧,是片菜园。紧挨着院落的那一块,是台北他们的有机菜园,自给自足之外,亦供给朋友圈,大家可上山亲身体验。东山之森还吃着自己种的大米,他们向农民租地,按自己的方法来种,还计划开发米醋、米酒。

东坪山上的这一片菜园也是试验田。菜园里除了一些普通蔬菜,还有原产日本的明日草。从江户时代开始,明日草就在日本作为八丈岛药草而闻名。因为含有丰富的有机锗等各种治疗成分,特别是特有物质查尔酮含量极高,明日草的食用价值很高。原本三年一个周期的明日草,在台北的菜园里一年半就开花,台北觉得这未必好,所以他们正在用自己的舌头做实验,了解明日草对东坪山的适应性,还有开发菜式,甚至用老叶做茶,看看明日草在食用上可以玩出什么花样来。台北说,这又可以衍生出新的东山之森项目——小众的生态产品和生态厨房,这些都是完全可以吸引都市人的好项目。

两个女孩的山茶花

玩家:小壳、Nar

身份:插画师、白领

玩法:开旅馆

ciao山茶花对东坪山还是件新鲜事。我们上山采访时,好些人向我们推荐一家“东坪山大排档”,因为那是东坪山上最老牌的大排档。去年7月,这个口碑大排档变成了旅馆山茶花,好多人还不知道。老板也从“村里的书记老张(音)”,变成了插画师和个性白领——两个年轻的、文艺的姑娘。在东坪山新移民还偏向男性化、中年化的现在,她们好像更应该出现在鼓浪屿、曾厝垵、南华路,而不是东坪山。

没什么比得过这一山好景

除去农家乐,东坪山上的玩家,大概有三波。最早上山的人,像兰花协会会长林伟文,开发花木基地。第二波,有点钱,租块地,养鸡养鸭,做个小木屋,玩休闲。再往后,一群人租栋房子做据点,比如玩骑行,玩会所,有许多不对外。偶尔会有涉及对外的住宿,如李香兰HOUSE,但不多。

好些个在山上玩了三五年的男人们都在说,东坪山旅馆不好做。房子都是村民的,不好改造;山上规划为公园,一不小心就可能遇到政策难题;公交没上来,缺客源。怎么想,都不合适。

我们把这个问题抛给山茶花的老板之一小壳。她说,之所以上山开旅馆,是因为没什么比得过东坪山这一山好景。至于客源,尽管不好做,还是可以靠网络与口碑,所以尽管“放宽心去做”。而且,曾经的东坪山大排档老板,也就是山茶花现在的房东,是山茶花的外援,负责帮旅馆接送客人上下山,解决了交通的难题。虽然旅馆投入不算低,不过因为合二人之力,小壳觉得只要不亏钱,“这事儿也就这样了,挺好。”

山茶花位于东坪山村村庙附近,从假日商城这条路上山,进村很快就能到达。天气好的周末,东坪山上人不少。山茶花的招牌在路边,真正要进入店中,却要经过一条宅宅的小巷。大概十几步的路程而已,却把大半的喧嚣挡在了店外。巷弄墙上有一句话“与君初相识,似是故人归”。

山茶花的调性清新文艺,装修也是,从其微博里,看得出已经聚集了一群“山茶花粉”。小壳她们却不太强调这一点。在寻找“打工换宿小伙伴”的微博帖中,他们用“看得见风景的大房间”和“偶尔可以看见流星的夏末夜晚”作为两大强势广告语。小壳说,厦门的游客区太混杂了,所以,即使你的小店设计得再好,也没有这一山好景来得舒畅。

从山茶花继续沿村路往山上走,很快会到达三条上山道路交汇的三岔路口,左边一条通往西林方向,是愈发安静的骑行、跑步好线路,还可以走到没那么多农家乐、更加质朴的东山村,云顶岩寺,东山水库以及一些看山、看海的观景台。右边的路通往知名景点梅海岭、怪坡。

而从巷弄进入山茶花,首先吸引我的,是穿堂而过即可到达的阳台。阳台上摆着几张桌椅和摇椅,一对情侣在等待咖啡;还摆放着些花草和书籍,店狗大黑慵懒地躺着假寐。然后,就是东坪山水库了。山茶花的阳台是直接延伸探入东坪山水库之水面上的。前些年,东坪山水库是山上环境整治的老大难,现在钓鱼场的进入,让水库环境大有好转。没有了怪气味,有时甚至还能看到水中的林木倒影,再来几个上山垂钓的玩家在对面停留个半日,闲坐山茶花的住客,颇会有种山中临水居的小美感。

所以,如果入住山茶花,我们挺建议你选择带阳台的客房,这些客房阳台都对着水库。还有个关于山茶花的私家推荐是,隔壁钓鱼场的鱼汤、姜炒鸡、炒鸡蛋和姜母鸭都很好吃,据说主人还养了四十几只猫。

青年们的下午茶

山茶花经常招募打工换宿者,这样的形式在台湾、香港民宿很流行。山茶花也会招募所谓长期员工,有时也只要求不低于1个月的工作时间。旅馆用这种方式,邀请外地年轻人深度体验厦门。

两次去山茶花,都遇见在这里打工换宿的来自昆明的学生,我问他怎么被面试上的,他很认真地说,嗯,老板还挺看中“面相”的。

山茶花的招聘帖里,往往会传递这种有关“面相”的信息,比如“靠谱的英俊少年们”。以我的理解,小伙子说的“面相”,应该是“清新”和“亲切”,像文艺片里的青年男女们。我在山茶花见到的不少住客,也是这样。

所以山茶花,也很像是这群青年们跟着小壳和Nar一起玩的。

小壳和Nar有一群玩设计玩fashion的朋友,小壳独立插画师的身份,也是山茶花的招牌。我问昆明小伙子第一次来厦门,怎么就上山了,他说,因为上官喆。上官喆是以时装设计师身份成名的独立设计师,山茶花的朋友,小伙子很喜欢他的设计。因着上官喆这条线索,学土木工程的昆明小伙子从网络上知道了山茶花,发现了围绕山茶花的厦门圈子,然后感叹“厦门怎么会有这么多好的设计师啊”,对厦门好感更增,就上了东坪山。

据说山茶花经常会有一些主题派对,让员工“认识最酷的朋友”,比如昆明小伙子如果运气好,也许会在某天的派对上认识上官喆。

小壳和Nar还会把她们的爱好融入旅馆的活动设计中,比如用“看不完的好电影”吸引住客、招募员工——山茶花经常会举办对住客和员工开放的观影活动。山茶花甚至于还曾把“提供课程教学”列入了招聘信息,这些课程包括羊毛毡、风筝、调酒、料理、手工皂等。

寻找“有一门可爱的特长”的人,是山茶花坚持的,比如会烹饪,会烘焙,会做果酱,会打鼓,会拍照,然后还得会分享。现在,在住宿之外,山茶花也在主推下午茶和午晚餐,希望吸引那些想拥有“片刻安静”的都市人上山消费。菜品和下午茶均出自这些有可爱特长的店员之手,因为喜欢烹饪或手工,店员出品的山茶花下午茶面相很是不错,百香果柠檬茶、华夫饼冰激凌、椰奶可可、松饼、虾饼等都有忠实拥趸。

设计师们的小旅馆

山茶花,是服装设计师、插画师、酒吧小老板……一起设计的山茶花。

山茶花去年7月正式开业。小壳说,当时“标准的白领人士”Nar提议上山开旅馆,两人一拍即合。作为独立插画师的小壳,亲自动手规划设计,为旅馆省掉了第一笔设计费。

小壳和Nar没有去定义过山茶花的风格,出于女孩子对家的梦想,她们找来各种喜欢的图片拼凑在一起设计,“当是在做一件作品”。4个月时间装修,最终呈现的山茶花挺日式:木地板,抽象意境的长框画,白色粗粝的墙面,老式吊扇……它所有公共区域的面貌,文艺而简单。

但客房不一样。山茶花的客房仅有7间。小壳和Nar找来许多好友,参与客房的设计,山茶花的宣传册上说,这些房间,“有不同的人格魅力”。

壳屋(Ke Room)是山茶花最“意外”的一间客房。设计者是小壳本人。小壳定义自己是典型的射手座,乐天,有趣,向往自由。壳屋的入口,在山茶花伸向东坪山水库的小阳台上。没有走到阳台,你真的不会发现,右手边居然还“藏”着这么一间小小客房。小壳给壳屋的定义是“独居者的小天地”。

另一位设计师Cotton为山茶花设计了“Angel”和“休息”两间客房。 “休息”应该是网络上曝光率最高的山茶花客房之一了,很大缘由在于Cotton为这个房间书写的“休息”二字,楷书文字印在白色纱帘上,是住客推门而入时眼中、脑中所得的第一信息,告诉你,该按下暂停键,享受你的时间了。与“休息”相邻的Cabin,又是另外的服装设计师设计。一墙之隔,风格便大不一样,南美洲的印加风情与色彩在房中呈现,住客所感受的是来自树木天然的原始感和温热。

山茶花还有简洁利落的小卧室Room001/002,以及像学生宿舍一样的大房间,7张铺位交错排列,适合结伴而行者或背包旅行者,大房间也是打工换宿者的宿舍。

集盒艺术营 生活乌托邦

集盒艺术营最初启动时,发起人陈杰庆等人的想法,还是做一个类798式的自由、互动、开放的当代艺术社区,以艺术家和设计师群体为主。起初,也是有一批艺术家入驻营内,但后来大多撤出了。经过一年多的自然生长,它反而变成了一个以兴趣为主、兼顾艺术的生活空间。

位于东坪山脚下的集盒艺术营,目前为止共有7000多平米,有4栋石头或砖头平房,30来间木屋。因为土地租用合约1年一签,目前并不适宜长远投资,又因为离东坪山不远,是闹中取静的城中村,性价比及环境都很优越,集盒艺术营吸引了一批有工作、有艺术爱好、可以小成本投资或玩乐的玩家,像素音斋古琴工作室、东篱闲居汉服工作室、红叶拾楠咖啡馆、静香de店,就是其中小资文艺空间的代表。而莲品视觉、“默。墨工作室”,准确地说,应该是工作空间了。至于一山馆、鸟窝客栈提供的,则是公共场地或住宿,是活动空间。

正如“默。墨工作室”品牌总监、音乐策划人黄烁杰所言,集盒艺术营是个平台,流动着不同的资源,大家因为兴趣不同,目的不同,就会开不同的花,结不同的果,但有一点是共通的,入驻营里的玩家,像古琴、剑道、国学、汉服、茶艺等玩家,都是以兴趣为基础,在玩当中寻找与艺术的结合点。

玩家们平时有很多交流互动,也会实现资源的流通借用,一山馆会租用东篱闲居的汉服,素音斋也要租用一山馆的场地举办音乐会等。对于都市上班族而言,有这样一个暂时远离常规工作、闲暇时间可以放松心灵或忙兴趣之事、又有多种玩乐方式的院落,自然吸引力爆棚。

不独营里的玩家如此,游客若住宿其间,或逛完了东坪山、去过了曾厝垵之后,来此闲散半个下午,听听古琴或黑胶,玩玩剑道或茶道,尝尝长汀米酒或精品咖啡,与大家一起种菜摘菜、包饺子、分享旅途故事,也是乐事一桩。

陈杰庆还是想拿下更多的地,跟院落后面的山地连通起来,然后联合更多的盒子玩家,把生活、创造、游玩联动起来,组成一个艺术生活公社。他认为,这对于城中村的改造及生活品位提升,都是有价值的。这是他设想的玩法。

素音斋里的开放琴韵

玩家:小琴

身份:素音斋合伙人

玩法:古琴弹奏、古琴雅集

集盒艺术营里,常飘来断续的琴韵。那一定是素音斋里有人在弄琴,但未必就是斋主小琴。素音斋不是一个“独乐乐”的私密空间,也不全是三两好友私聚的小据点。小琴和她的合伙人意在营造一个开放的琴韵小屋。

素音斋里常放一把古琴,一席茶座,还有各处淘来的个性小物件。小琴她们自己常来这里弄琴。集盒艺术营里的其他玩家偶尔来此小弹几首。厦门古琴社的朋友,闲暇时也把这边当成集合点。慕名而来艺术营的游客,若有兴致,不妨问榕树旁边、素音斋邻——红叶拾楠咖啡馆,借用素音斋钥匙,进来斋里,练练琴,喝喝茶,畅聊,看书,发发呆,度大半个琴韵声里的清幽下午。

2013年底,素音斋还曾借用一山馆的场地,办了一场古琴雅集——《四季琴思》,邀约九霄琴舍馆主陈默等人,来弹奏春韵《佩兰》、夏韵《欸乃》、秋韵《平沙落雁》、冬韵《梅花三弄》。因之素音斋也是一个修习古琴的地方,通过素音斋,可以参与九霄琴舍的古琴修习课。

其实呢,对于小琴和她的合伙人来说,集盒艺术营就是一个生活乌托邦,素音斋亦是其中的一个点。在这里,她们隔绝外面的嘈杂,给自己一个心灵休憩的所在。

到红叶拾楠尝精品咖啡

玩家:崔濛濛

身份:红叶拾楠咖啡馆合伙人

玩法:精品咖啡

很多旅行者都梦想过,行走到一个地方,因为喜欢,待上一年半载甚至三年五载,然后再出发,下一站;很少有人能把这梦想变成现实。崔濛濛这样做了。

崔濛濛,天津人,从小学主持,因为痴迷于精品咖啡,毅然投入到生豆贸易和精品咖啡馆的事情上来。精品咖啡,对于气候、土壤、种植、采摘、烘焙、冲泡,都有着严苛的标准,分美式精品咖啡(美国精品咖啡协会SCAA认证)和欧式精品咖啡(欧洲精品咖啡协会SCAE认证)。

集盒艺术营里的红叶拾楠咖啡馆,就是崔濛濛的精品咖啡空间。红叶拾楠的吧台上,放着墨西哥、南非、印度尼西亚等地的精品咖啡豆。崔濛濛喜欢浅烘焙的咖啡,店里更多的则是中度或深度烘焙的豆子,大部分人的认知或口味使然。

在红叶拾楠,可以品饮精品咖啡,也可自己尝试冲泡,甚至参与精品咖啡沙龙,还可以尝到手工烘焙的饼干;布置温暖,氛围轻松,适合聊天或打盹。

红叶拾楠固定周三打烊,因老板娘去厦门其他咖啡馆溜达去了。

一山馆里的

剑道公开课与艺术沙龙

玩家:陈简

身份:一山馆合伙人

玩法:剑道、策展

若是周日下午来到集盒艺术营,不妨参与一山馆的免费剑道公开课:赤足室内,穿剑道服,戴护具,持竹剑,一对一练习,按规则相互击打有效部位,一山馆的剑道老师在一旁随时指导。

剑道是有规可循的竞技或休闲运动,既可锻炼身体、放松心情,也可娱乐交友。一山馆因台湾已故剑道教练郑立山而起,合伙人原来都是开南剑道馆的师兄弟,也按师兄弟的方式招收新学员,进行一带一式的练习。不仅有厦门的剑道爱好者来此修习,之前竟有一个住在集盒艺术营鸟窝客栈的房客,花了一个月时间享受厦门生活,同时在一山馆深入练习剑道。

一山馆的发起人之一陈简女士,本是策展人,从上海回厦后,兼顾剑道与策展事宜。因之,一山馆不仅适合练剑,也举办各种音乐演奏、舞台演艺、公益讲座等,像素音斋的古琴音乐会、希腊舞蹈艺术家Vangelis Legakis的无界即兴舞蹈、博耐特·汤普森爵士钢琴演奏会都曾在此演出。旅行或游玩至此,兴之所至,均可赏玩这些新鲜的艺术形式的演绎,健身修心两不误。

当然,陈简她们的玩心还会更大,以一山馆为俱乐部核心,聚拢国际性武术、舞蹈及音乐艺术家,尝试鲜活的生活艺术产品。那么,集盒就是这些艺术活动的策源地,而不止于小圈落乌托邦的随性行事。

默。墨工作室

从黑胶唱片开始

玩家:黄烁杰

身份:“默。墨工作室”品牌总监、音乐策划人

玩法:黑胶唱片、定制音乐演奏产品

按黄烁杰的本心,这里本来可以是一个与藏书朋友合伙的黑胶书吧。如今唱片林林总总,书吧未见影踪,他的朋友最终没能一起来玩转这个盒子。不然的话,集盒艺术营里就多了读书听黑胶的好空间了。

“默。墨工作室”从黑胶唱片开始,有1920年代至今的各种音乐原音,更有1952年COLUMBIA唱片公司灌制的、卡拉扬指挥的音乐会黑胶唱片……随后,有一群音乐爱好者组成了一个小型俱乐部,大家一起听黑胶、分享音乐等。工作室里的黑胶唱片机很平常,唱头最贵也不过4000元,大家只是直奔黑胶唱片声音的质感和历史感而来。

相较于集盒里面的其他玩家而言,“默。墨工作室”相对专业,也更在商言商。黄烁杰等人一直在整合或邀约各种上游的艺术家资源(像剑道、无界舞蹈、跆拳道、瑜伽、国外艺术表演等)来一起玩这个俱乐部,策划各种定制音乐演奏产品,提供给客户和大众,像“村上春树的古典音乐事件”、“新年下午茶之《弓弦之舞》”以及“‘宫崎骏与久石让的音乐时间’ 媒体见面会”等。场地都是一山馆,陈简也是“默。墨工作室”的发起人之一。

鸟窝客栈

城中村的木屋生活

玩家:阿沐

身份:鸟窝客栈&六门空间老板

玩法:木屋客栈、石屋客栈

集盒艺术营既是艺术生活空间,特色住宿怎能缺失。阿沐的鸟窝客栈便承当了这一功能。

阿沐是东北人,来厦十多年,小一半的时间花在客栈经营上。除了鸟窝客栈外,黄厝溪头下海角1号青年客栈也是他开的。海角1号就在海边,而鸟窝客栈却隐藏在龙虎山路旁的村落里。

在集盒艺术营的这些盒友当中,阿沐算是最早一批盒主。集盒艺术营甫一开张,鸟窝客栈就入驻了。客栈以木屋、石屋为主,有二十几间。除了木屋住宿以及温馨似咖啡馆、摆满各种贝壳相框的迎宾间外,特色全在集盒艺术营的自在放松空间、城中村的便利和闹中取静、以及营里各种有意思的空间和玩家。“我喜欢轻松自在的生活氛围,也希望提供亲近自然、温暖舒心的住宿环境。集盒艺术营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在集盒,参与感很重要。聊天分享故事是参与,玩剑道、练古琴是参与,一起做早餐、包饺子或者烧烤是参与,打开六门空间,品茶、交流沙龙、小型讲座等也是参与。六门空间算是鸟窝客栈提供给集盒艺术营的一个公共空间,投影仪、长桌、茶座不一而足。

特别推荐

到集盒艺术营,还可以玩什么?

除了剑道馆、古琴工作室、音乐工作室、精品咖啡馆外,集盒艺术营里的玩家其实五花八门,摄影者有之,国学者有之,音乐电台主播有之,甚至活水馆、米酒馆、酒吧以及小型飞机,都可见踪影。营子里面近山处,另有菜园,游玩之余,种种菜,摘摘菜,也不失为乐事一件。

汀州汀州喝红军可乐

这是家米酒工作室,老板人蛮好,逢人就介绍最美的小城长汀。“红军可乐”更是夜晚的佐兴米酒。在厦门,集盒艺术营,听着古琴和黑胶古典音乐,微醺过周末也是不错的体验。

静香de店喝下午茶

静香就是店主人,店比红叶拾楠要大得多,因之玩乐和休息的地方也更多,玩法也可更杂,手工磨的咖啡也可一试。室外几棵树环绕,小院落里也摆了藤椅和沙发,还可以烧烤、吃简单的自助餐等。

跟蓝通航空预约飞机环岛

集盒艺术营中间广场处,就展览了一架蓝通航空的飞机。如果想飞机游环岛路,可以提前跟他们预约试乘。当然,起飞点不在集盒艺术营,而且飞机也不是那么随意就可以起飞的。

去东篱闲居玩汉服

东篱闲居毗邻红叶拾楠和素音斋,室内以汉服陈列为主,也可品茶赏香,因闲居主人兴味于茶道、香道及书法。厦门其实有个汉服的圈子,通过东篱闲居,可以参与进去。

上山学做泰国菜

玩家:明辉、美姿

身份:餐厅老板

玩法:刚刚起步玩,在山上开餐厅,做泰国菜培训

吴明辉和寇美姿看上去就是那种感情很好日子过得也还不错的夫妻。他们原本在曾厝垵有一家口碑泰菜馆,去年却突发奇想似的,在东坪山上东坪山村租了一栋三层楼房,花了四五个月的时间装修,然后打算把曾厝垵那间“赚得还不错”的餐厅给他的朋友管理。两人说要在东坪山上居住、开私房菜馆、教人做泰国菜——教授泰国菜的部分由美姿这个泰国美女亲自主持,而且计划向家庭主妇们开放。

作家黄橙在《漫步厦门》一书中,推荐了明辉和美姿在曾厝垵的餐厅“泰之家”。营业3年下来,“泰之家”已是厦门颇有名气的泰菜馆。其实更早的时候,他们是把店开在了沙坡尾,没过多久又搬到了曾厝垵,这么“折腾”,粉丝数量居然不怎么受影响,爱吃泰国菜的饕客们呼啦啦地全跟着去了曾厝垵。《漫步厦门》里就讲了吴明辉的一句豪言:在厦门的泰国人没有不去我家吃饭的。

“泰之家”的口味由太太美姿把控。美姿是地道泰国人。明辉说因为美姿家里有许多厨师,所以耳濡目染,她很有做菜天分。高中时美姿曾想毕业后报考中厨,可家里人觉得女孩子做厨师不合适,最后她改读了中文,并于2007年到厦门进修汉语以图毕业后可以回泰国当名翻译。不过,到厦门的第一天她便认识了教授太极拳的吴明辉。后来的几年,他带她逛过街,她陪他相过亲,再到两人恋爱,结婚,并一起做了泰国菜这门生意。

“泰之家”的菜肴是家常泰国菜。美姿都是靠自己的经验,选择适合中国人的泰国家常菜编制菜单,形成了“泰之家”独有的特色。这几年,夫妻俩还是常常去泰国,到处吃,然后带回他们觉得“不需要改良也可以在中国生存的好菜色”。所以,无论是咖喱系列还是冬阴功汤,这里的口味就是让饕客们觉得更地道更泰式些。

东坪山上的“泰之家”新店计划3月28日开张,这好像是比在曾厝垵开店更大的一次冒险。3年前明辉和美姿把店铺开到曾厝垵时,曾厝垵远不像现在这么火爆,美姿说那里“根本就没有人”。现在的曾厝垵,到处都是穿着花裙子拖双人字拖的姑娘以及小伙们,各种餐饮店一家比一家门面大,招揽着来往游人。要以挣钱的角度来说,我们都觉得这对中泰夫妻太有战略眼光,他们却说,不是的,当年就是看上曾厝垵安静才去的,现在太吵了,一定要跑,跑到山上去。

明辉介绍了他们的上山蓝图。山上的房子为三层小楼,三楼自住,二楼用于培训,一楼做餐厅。餐厅也就是“泰之家”,但是相较于曾厝垵的店面,这里强调私房定制。我们上山采访时,新的“泰之家”正在做最后的装修。除了门口招牌上的泰国风景画,这家店并不那么泰式,装修很清新,简单。美姿说,这样的风格才是“我们泰国最常见的那种餐厅”,有个小院落,院子里有蓝色的木顶棚,顶棚上挂着古朴的吊扇……而绝对不是满满的佛像、寺庙元素。

山上这个门店还有个名字叫“香茅叶”,是明辉和美姿上山蓝图中很重要的部分。基于“泰之家”这几年名声大噪,夫妻俩计划把曾厝垵店面授权给他人去经营,即便“这家店还蛮挣钱的”。他们还打算以授权的方式,让福建的每座城市都有一家“泰之家”,比如福州、漳州、泉州。为了公平和品质,这个授权每个城市只有一家可得,店址和装修明辉他们都不管,他们负责的就是“泰之家”的授权,还有在东坪山上培训厨师。美姿甚至还在二楼预留了两间客房,给前来培训的厨师们居住。

美姿和她培训起来的厨师会一起负责“香茅叶”的培训。如果是针对授权“泰之家”餐厅厨师的培训,美姿等大厨拟教授40道正宗泰国菜,费用约为每人3万元。但“香茅叶”的培训也计划提供给家庭主妇和“其他热爱泰国菜的人”,并且按照泰国厨师学校的方式,按每道菜计费,也售卖些地道的泰国配料。明辉说一道菜的学费大概三五百元,这其中包括食材费用,做完了还可以带回去自己吃。

这些都是明辉和美姿的新尝试。他们说,之所以上山,是觉得生活更重要,“找个地方住而已,顺便做做生意”。新的“泰之家”走私房路线,只接受预订,是为了控制他们的工作节奏,留足享受山上生活的时间。做泰菜培训,也可让整个步骤可控,不会像在曾厝垵那样挣得多忙到乱。我问美姿要是哪天东坪山也热闹起来了怎么办?她说,山上不通公交车啊,应该不会吧。如果真的会,也许会再换个地方。不担心客源吗?她说做生意也就图个够吃够用,只要菜品好,有老客户,在哪儿开店都一样。

四季都在山上“跑”

玩家:厦门老西

身份:adidas马拉松签约跑者

厦门公益马拉松教练兼队医

跑者网()创建人之一

玩法:跑步(休闲跑+训练跑)

厦门老西本姓洪,2008年始跑步健身,2009年参与厦门马拉松全程跑,后认识厦门马拉松公益训练营黄力生副教授,与其共同运转这一公益组织,并参与组建跑者网。

从那时起,他就与东坪山结下了不解之缘,时常来跑山养生,为此他甚至把工作室搬到了山脚的金鸡亭小区。他觉得东坪山上跑步,既可吸氧洗肺,又可流汗排毒,更可健身养生。朋友们因为他的推荐,不少也参与到乐跑东坪山中来。

每周二、四,下午三点钟,厦门老西忙完棘手的事,就换上运动衣、减震鞋,戴上导航表,从金鸡亭小区出发,跑往东山水库,或者沿着水库跑上五六圈,或者跑向观景台,有时甚至穿过东坪山,跑到文曾路。一路上吸氧,流汗,看风景或云彩,然后再折返,洗澡换装,继续工作或者回家。“我一般都会跑上40多分钟、10公里以上。10公里是我的下限,不要浪费每一次跑步机会。而每多跑一公里,就是多锻炼一公里,多享受一公里山路。”

五年来,这已然成了厦门老西的日常跑山格式。五年的跑山经历,也让他比大多数人更了解东坪山这座城中之山的四季景致之变。春天三四月,柚子花开。春夏之交,满山的龙眼清香,相思树、荼蘼花也渐渐开放。夏天跑山,因为山上夹道林荫,负氧离子含量充足,温度较之山下也略低2度。到了秋冬,松针香浓郁,11月还能见到曼陀罗花,以及“臭菊”、牵牛花开成的“花墙”。雨天跑不跑?厦门老西说,寻常雨天跑山,别添神清气爽。

厦门老西最推荐的路段,有东山水库段,稻草人农庄附近的柚子林段,这些都是他常跑的、印象深刻的路线。从东山水库出发,途经东山村,各种山花夹道,点缀乡村,更添村落风情。穿过东山村后,山势陡然升起,直抵“一山观两门”观景台。随后是曲折而下的下坡路。这是骑行者最迷恋的路段,但对于跑步者来说,尤要注意调整步伐与脚力。

上李水库附近的梅海岭路段,也是很多跑山者的最爱,山路蜿蜒,三角梅夹道,赏景跑步两不误。

东坪山跑步观景TOP 5

东山水库

东山水库毗邻东山村,占地70多亩,四面环山,林木阴翳,空气清新,更可见高耸秀美的水塔,适合休憩、观景、钓鱼、绕跑。水库旁有两个停车场,交通便捷,成为各种玩山活动的天然汇合点。

观景台(一山观两门)

登上此观景台,山间碉堡横在眼前,绕过碉堡,视野猛然开阔,向南即可远眺大小金门。登山者常来此观日出,跑山者来此做做操、看看云彩,也是绝佳。

半岭宫

始建于明朝,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地方,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半岭宫上还有涌福禅寺,观景亭,跑步来此,可仰望万石山景致,俯视文曾路风情,近处更有修竹高耸,俯拾即是。

观音寺(寺旁有私人会所)

观音寺在雪兰谷附近,尚在修葺重建当中。东坪山十字路口处循石板路跑进来即可看见。此处可远眺厦港片区及南太武山。如果溜进旁边地中海风情的私人会所院落中,看山看海看城的视角绝对“私藏”。梅海岭

梅海岭看花,已是厦门一绝。此地已栽种三角梅1万多株,50多个品种,更有平日难得一见的樱桃色三角梅、鸳鸯樱花三角梅、斑叶塔式三角梅、柠檬黄三角梅、金叶紫花三角梅等。跑步至此,赏花小憩,还可以泡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