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距离“互联网主导的年代”大约还要20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距离“互联网主导的年代”大约还要20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郑维():新加坡联合早报网主编

陈宇宁():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

互联网市场调查公司Hitwise公布的数据显示,联合早报网是去年新加坡最受欢迎的报纸网站,您怎样看待这个荣誉?

一方面喜,一方面忧。喜的是,联合早报网在新加坡本土众多的新闻网站中脱颖而出,成为蝉联这个奖项的新闻网站。能得到这个殊荣,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我们发现新加坡人对国内和国外资讯的需求正迅速加大,对海外各类资讯的求知欲不断提高,而联合早报网恰恰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每天,我们从母报《联合早报》转载200多条新闻、各新闻网站的综合交流的文萃有50~60条、“即时新闻”大概有30多条,再加上论坛更新等等,一天大概是400条新闻的资讯量。再者,是我们新加坡报业控股对新闻内容和版权的严谨把关,这直接保证了我们高素质的新闻资讯的水准。我们集团不妥协于商业运作,坚持不把新闻转售给那些本身不生产新闻的聚合新闻网站。读者要看新闻,就到我们集团的报纸和网站上看。不卖新闻,是我一直以来十分坚持的一点。

忧的方面是,越来越多新闻网站开始“非新闻化”,这是由于人们对传统“硬”新闻资讯的需求越来越淡。传统新闻机构严谨的报道方式,对读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弱。在这样的趋势下,我们明年如何保持高流量和遥遥领先的地位,再蝉联这个奖项,是我们正在探索的。

联合早报网对全球中文读者的吸引力在哪里?

我们的网站既然标榜是新闻网站,那吸引读者的卖点必然是新闻的水准。一个成功的新闻网站,与全面、客观、深入和及时的新闻是分不开的。联合早报网秉持集团的编辑方针,并且在强调网络新闻的多元化时,注重新闻内容的深度性。

整个中文新闻世界,因过去的政治和历史等原因被切割成很多部分。大陆、香港、台湾、新马、北美、欧洲等地方的中文媒体,都以各自不同的立场、角度来看待全球华人世界中正在发生的事情和变化。我们的母报《联合早报》能成为新加坡的旗舰中文报章,自然得益于新加坡在这些不同区块之间中立的政治立场。而我们联合早报网也是一个客观和以发展眼光看待事务的网站,这让我们成为中国读者了解外面的世界是如何看待中国大陆的一个窗口。同时我们也希望成为客观的“第三只眼”,让海外读者通过没有带着“有色眼镜”的新闻报道来看中国,把中国的真实形象更全面地带给海外读者。

我们的团队很小,包括我只有7个人,但却是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合作团队。每一位编辑的工作覆盖面很广,但各人都有自己的专工和主线。例如,有1名编辑专门做网站的更新和维修、有3名编辑专门负责即时新闻等。但大家的工作性质都具有可取代性,以防任何一位编辑告假。

我们希望,任何一名早报网编辑都能在这份工作中,持续提升自己对新闻的敏感性,对国际新闻和本地新闻都有准确的新闻判断。每天在新闻的大海里面,他们的“newssense”(新闻触觉)必须很强。此外,我们的编辑还要接触广告客户,了解新闻编辑以外的营运工作。这样全方位的要求,还是很高的。

很多人预测,新闻网站的崛起,对报纸的发展造成打击,甚至对报纸造成生死存亡的威胁。您怎么看待这个“有你无我”的媒介预言?

所有传播媒介的出现,都是为了适应人类社会接受资讯的要求和习惯。报纸作为最传统的媒介之一,它也经历了多次如电视和广播等新兴媒体对它的冲击。然而报纸作为一种最基础的阅读类的新闻媒体,还是有它不可替代的魅力。其他媒介都需要通过电视机、收音机或电脑等科技设备来进行传播,人,总有一段时间是脱离这些科技设备的。脱离这些设备的时候,手里拿着报纸,就能够满足当下对新闻资讯的需求。另外一面,我们也要看到报纸的阅读形式是最原始,也是最简单的,虽然其互动性和即时性有欠缺,注定它会流失一部分的读者到新的媒体平台上。

报纸培养出很多专业和出色的新闻工作者,这是新闻网站目前所不能做到的,甚至连广播和电视新闻也稍逊一筹。严肃的读者还是喜欢看报纸的。就算是把报纸的新闻转移到手机或电脑,报纸新闻的深度还是存在的。这是报纸的可贵性,具有不可取代的特性。

另一方面,网络正在兴起,但盈利模式还没成气候。以招聘广告为例,在传统媒体上可能是100元,互联网上可能只需要1元,同一条广告,在报纸和互联网上的盈利差别,注定了网站要挣钱的话并不容易。虽然互联网能够通过融资和其他渠道来获取盈利,但是稳定的收入还是一个问题。新闻网站和传统媒体在人力和资源需求差不多的情况下,虽然网络业正在蓬勃发展,但由于新闻网站的广告收入无法达到传统报业所能取得的水平,这些网站永远都面临经营的困境。电视和广播刚崛起的时候,也曾经历过这个困境。

毕竟,任何媒介都是独特的,迎合的是人们对资讯接受的不同要求,为人们提供更多元化的资讯环境。再说,报纸也在进行自我更新。例如免费报的出现,也是报纸迎战新媒介环境的策略之一。正是因为这些客观因素,我相信媒体还是会呈现一个百花齐放的局面,而不会出现报纸完全消亡的极端的结局。

在这样一个新老媒介竞争的环境里,早报网和母报《联合早报》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合作和竞争关系?

联合早报网和母报《联合早报》事实上是合作远远大于竞争的,我们的业务范畴并不一样,《联合早报》的读者市场在新加坡,而早报网则主攻国际市场,因此在广告商方面不至于出现竞争情况。

另外,新闻网站也因为网络科技优势,创造了自己的业务空间。例如新加坡部长的财政预算演说现在开始有网上直播,在从前没有互联网的时候,是不会有一个网络直播的服务项目的。然而在互联网出现之后,就有这样一个潜在的读者群。而针对这样的读者群,政府就会拨出专门的网络推广预算。早报网当时有幸拿到这方面的预算,这是新生的预算,不是从印刷版广告那边竞争来的。

不过,两者并不是完全没有竞争的情况。以时效性来说,就存在一个相当大的竞争关系。每一天所发生的即时新闻,联合早报网都会进行全面报道。然而到了第二天,《联合早报》的头条和重点新闻,早报网可能在前一天都报道过了,因此就不一定会把《联合早报》当天的头条直接作为网站的头条。早报网时常都会碰上要闻和《联合早报》选择不同的情况。

同一条新闻,早报网在及时性稍胜一筹的情况下,却无法顾及报道的深度和全面。而《联合早报》的记者经过一天的沉淀,却能把这条新闻的来龙去脉分析得井井有条,提供给读者不同角度的报道。《联合早报》能把握新闻内容的全面性,这一点就做得比早报网好。

从一个新闻网站总编辑的角度,您如何看待新闻网站在新闻报道/上的媒体角色,以及所塑造出来的网民文化?

新闻网站很注重它的及时性和互动性,这是报纸永远无法取代的一个优势。然而有一点必须注意的是,网民数量和其他媒介受众的比例来说低了很多,年龄层也比较年轻。这一群人的上网习惯以及他们对新闻资讯的选材,只代表他们这个群体,绝不能代表所有普罗大众。单看一条网站新闻和网民所回馈的意见,是不能全面反映社会的各个层面。一条新闻对社会的影响,应该整合报纸等各种传统媒介的受众回馈,才会得到一个比较完整的答案。除非未来,在总人口中有超过50%的人从互联网接受的资讯远超其他媒体,网站新闻的回馈内容才具有代表性,那它才有理由去获得有如报纸和电视等传统媒介的庞大资源和资金。

而要达到“互联网主导年代”,我个人估计,大概需要20年的时间。在这20年之间,手机的彻底普及化是一个关键,并让手机全面具备网络的便捷。例如,手机具备储存一张报纸的技术,或是当成手电筒,照在任何平面物体上都能投影出一份报纸每一页的内容,等等。这些科技都是可能办到的,但要普及就必须满足三个条件:成本低廉、操作方便、内容丰富。而且,新媒体也还要和政府的管制部门达成新的业务规范。这些都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