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水稻钵苗机插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水稻钵苗机插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采用水稻钵盘育苗、人工模拟机插,配套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进行超高产研究,结果表明:钵盘育出的秧苗带土量大,秧体干重大,充实度高,大田返青快,分蘖发生早,有利于构建高产群体,从而获得高产。

关键词 水稻;钵盘;机插;超高产栽培;秧苗素质;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5-0038-01

钵形塑盘育苗机插是稻作生产方式上的一次重大技术革新,近年来已在江苏、黑龙江、江西、安徽等地示范应用。钵苗可育出根部带有完整钵型营养土块的秧苗,具有叶龄较长、秧体干重大、充实度高等特点,移栽时带钵土,不伤根,无植伤,因此栽后基本无缓苗现象,分蘖发生早,出穗早,增产效果显著。因为没有水稻钵苗播种机和机插机,采用钵盘人工播种、人工模拟机插替代攻关。以探索水稻钵苗机插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特点,研究超高产规律,建立有本土化的稳定超高产技术,为钵苗机插机的推广应用提供配套的农艺支撑[1-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在泰州市姜堰区沈高镇河横水稻综合展示基地内进行,土壤类型为潴育型水稻土,基础地力6 600 kg/hm2。供试超级稻品种为武运粳24。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2个处理,分别为:采用钵苗移栽(A),以技术近似、本地主体栽培方式抛秧为对照(CK),面积均为0.67 hm2。

1.3 试验实施

5月19日采用钵盘育苗即处理A,每盘用种70 g,大田用钵盘600张/hm2,用种45 kg/hm2;抛秧(CK)播种52.5 kg/hm2,用抛秧盘900张/hm2。大田营养土拌伟杰壮秧剂7.5 kg/hm2;二叶期100盘用15%多效唑4 g对水喷雾。1叶1心时秧池上水追施尿素75 kg/hm2;移栽前5 d秧池上水追施尿素112.5 kg/hm2。为保证秧苗质量,齐苗揭膜后不用无纺布覆盖,坚持用吡蚜虫、毒死蜱轮换喷雾防治灰飞虱,每2 d用药1次[4-6]。二叶期后坚持不卷叶不补水。处理A于10月14日人工模拟机插移栽,行株距30 cm×18 cm,栽植18.45万穴/hm2,基本苗79.5万株/hm2;CK同日点抛28.2万穴/hm2,基本苗70.5万株/hm2。为达到目标产量12 t/hm2,处理A总用氮354 kg/hm2,基肥∶分蘖肥=39∶61,基蘖肥∶穗肥=57∶43;CK总用氮343.5 kg/hm2,基肥∶分蘖肥=40∶60,基蘖肥∶穗肥=50∶50。处理A于7月10日搁田,叶龄10.3叶,茎蘖苗306万个/hm2,施肥前轻搁2次;CK于7月4日搁田,叶龄9.5叶,茎蘖苗325.5万个/hm2,施肥前轻搁3次。

1.4 调查项目与方法

移栽前考察秧苗素质、田间苗情记载;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各生物时期干物质积累;田间调查穗粒结构、5点梅花状取样实割调查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秧苗素质

由表1可知,处理A成苗孔率96%,平均单孔4.3株苗,苗高15.5~17.7 cm,波幅2.2 cm,塑盘间、孔之间苗数、苗高、粗状度基本一致;CK成苗孔率89%,平均单孔2.5株苗,苗高9.5~18.2 cm,波幅8.7 cm,整齐度差;处理A基茎粗、百株干重较CK分别高0.07 cm、1.1 g,秧苗充实、粗壮度显著好于CK。

2.2 群体综合质量

栽后5 d调查,处理A新增分蘖0.12个/株,之后每个叶龄期稳进生长至11叶时够苗,近14叶出现高峰苗,高峰苗是设计穗数的1.2倍,成穗率86%;CK没有现青,8~10叶龄期生长量大,10叶时够苗,高峰苗提前至12叶,高峰苗是设计穗数的1.4倍,成穗率72%,比钵苗移栽少14个百分点。可见处理A群体生长质量明显好于CK。

2.3 各生物期物质生产积累

由表2可知,处理A水稻在移栽至拔节期干物质积累量少于CK,拔节后显著提高,拔节期—抽穗期、抽穗期—成熟期占成熟期干物质积累的比例均占40%以上,增加量显著高于CK,所以最终总生物量显著增加,并保持较高经济系数获得高产。

2.4 穗粒结构与产量

由表3可知,处理A有效穗数为313.5万穗/hm2比CK减少12万穗/hm2,每穗总粒数增加20.1粒,颖花量比CK增加4 725万朵/hm2,增幅11%。处理A产量为11 592 kg/hm2,较CK产量(10 326 kg/hm2),增产1 266 kg/hm2,增幅12.3%。

由此可以看出,钵苗移栽显著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群体总颖花量的显著增加,同时保持良好的结实性状。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钵苗育出的秧苗带土量大,秧体干重大,充实度高,大田返青快,分蘖发生早,其育苗方法的创新有效克服了抛秧分蘖质量差、根系分布浅、下层穗比重大、分蘖发生量大等弱点。通过构建适宜的群体穗数与较大穗型协调产出足够的群体颖花量,保持正常的结实率和千粒重而实现超高产。在生产中,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培育壮苗。壮苗标准:适宜秧龄25~30 d,叶龄4.5~5.0叶,苗高15~20 cm,成苗孔率96%以上,平均每孔3~5株苗,苗高、粗壮度整齐一致。适期早播确保生育进程与季节同步;精细播种,大田备钵盘600张/hm2,秧大田比1∶50,每钵用种60~70 g,每孔播种5~6粒;通过底土拌和壮秧剂、1叶1心施用多效唑2次化学调控、秧田期控水等旱管措施培育壮苗。二是移栽规格定量。保证足量适宜的穗数是水稻超高产的关键,行距30~33 cm,株距12~18 cm,基本苗90万株/hm2左右。三是精确定量施肥。根据斯坦福公式明确施肥总量,氮肥后移,提高穗肥、促花肥的用量,氮肥运筹基蘖肥∶穗肥=6∶4,基肥∶分蘖肥=5∶5。四是精确水浆管理。寸水活棵,茎蘖苗达穗数苗90%时开始轻搁田、多次搁;覆水后实行湿润灌溉,干干湿湿,收获前7~10 d断水。五是其他配套技术。选用本地生长的高产潜力品种;精细整田,提高机插质量;根据植保部门意见做好病虫防治工作。

4 参考文献

[1] 邴延忠,陈宗凯.水稻钵苗移栽机械技术研发与开发[J].农机科技推广,2011(4):52-53.

[2] 张洪程.水稻新型栽培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1.

[3] 凌启鸿,张洪程,丁艳锋,等.水稻丰产高效栽培技术及理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4] 张琳,吴华聪.水稻机械插秧技术的研究发展[J].福建农机,2005(4):12,14.

[5] 丁颖.中国水稻栽培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61.

[6] 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等.中国抛秧稻作技术体系及其特征[J].中国农业科学,2008(1):4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