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存在问题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存在问题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是在剖析我国数学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综合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成果,进行的有益探索。改革的宗旨是力求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方式,但在如何处理数学推理证明、学生学业负担、教师业务培训、民族教学传统等方面仍有争议。高中数学教师要主动更新教学理念,转换教学角色;加强课程研究,提升教学能力;改善教学评价,努力适应并积极参与课程改革。

关键词:课程改革;课程标准;背景;现状;对策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已成为数学教师的必然选择。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数学教师已经开始逐步接受数学新课程的理念与教学方式,但在全面落实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与困惑。这些问题与困惑的解决,关系着数学新课程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困惑

但从目前各方反映看,数学课程改革困难重重。这些意见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

第一,关于数学推理证明。新课标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淡化数学证明,其意图是降低形式化要求,“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应该说,强调让学生自主探索、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本身并不错,但绝不能取代数学上严格的证明。数学证明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产生的科学、简明的“说理”方式,同时也是数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思想方法;

数学的特点是严密,数学的思维方式、数学的精神能使人们养成缜密、有条理思维的习惯。

第二,关于学生学习方式。新课标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通过情景设计,密切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但实验教师却反映,现在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动手多了,学习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但动脑少了。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只是表面现象,相当一部分同学只是凑热闹,没有或很少有实质性的智力活动。不少人担t2,实际学习效果会下降。应该说,数学学习是一项艰苦的智力劳动,只有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才能领略到数学的真谛。这在新课标中没有得到正面的引导。

第三,关于学生学业负担。数学学科是一个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整体,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新课标对各个模块的课时限制很严,对顺序安排灵活性较大,容易出现重复、脱节等问题。有些章节低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而有些该强化的内容没能得到应有的地位,学生的学业负担不合理,不利于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同时,新课标只对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作出规定,而高考究竟考什么、怎么考,至今还没有明确的答复。由于考试与评价不匹配,许多学校同时使用新旧两套教材,新增加的内容要学,删减的内容还要学,导致师生无所适从,负担反而加重。一些实验区、实验学校作秀、作假,说的一套,做的一套,课程专家并没有了解到一线最真实的情况。

第四,关于教师业务培训。新课程不直接对教学的具体内容、教学顺序等问题作硬性规定,只是对这些问题提供建议和多种可供选择的设计模式,为教师用活教材、进行师生互动提供了机会与可能。新课程的多样性、选择性要求中学数学教师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现在教师的实际水平和教学理念与课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一些新的课程计划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并不是课程本身的问题,而是由于教师没有积极参与或不能适应的缘故。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再好的教材,也需要中学教师去贯彻,要给教师留有学习、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避免课程已经开了,教师还没有教材、还不知所措的尴尬局面。

第五,关于民族教学传统。新课标“通过国际比较,剖析我国数学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从国际意识、时代需求、国民素质、个性发展等各个方面综合思考,形成了制定《标准》的基本理念。”但新课标没有或很少继承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大纲》中的基本立场,对其他国家时髦的东西学得多,对祖国几千年的优秀文化批判继承得少,许多看似好的“理念”却严重脱离教育实际。

二、高中数学教师应对策略和措施

1.建立和完善师资培训机制。教师是新课程教学实施成败的关键,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适应新课程教学的师资培训机制,最终实现由综合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担任新课程的实验工作。教育部门和学校应系统扎实地做好师资队伍的培训工作。除了到定点师范院校集中培训的方式外,还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多组织教研组集体讨论、交流心得等活动,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行为。加强在校教师的师范技能培训,有利于教师适应数学新课改后数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电脑影像资源处理技术等达到教学目的。

2、更新教学理念,转换教学角色

西方有些学者认为“课程实施的最大障碍就是教师的惰性”,这里的“惰性”,可以理解为“习惯做法”。实施新课程,就意味着要扬弃原来熟悉的一套方法和程序,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经验。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新课标认为教师应该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们不能把“以学生为本”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更应落实在行动中。

3、加强课程研究,提升教学能力

高中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也是课程的研究、建设和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新的数学课程增加了教学中本来就存在的不确定性:其一,教学目标与结果的不确定性――允许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多元表现;其二,教学对象的不确定性――不使用统一的规格和评价标准,尽可能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个别化教学,不同年级的学生也可以在一起上课;其三,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有极大的余地,只要是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其四,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教师有较大的自主性,将更为灵活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其五,教学评价的不确定性――只规定教学要求的下限,没有上限,减少和淡化了考试得分点,教师要花很多的时间查找资料。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年总目录(一)(2012年第1期~第21期)[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1:126-144.

[2] 程桂花.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实施[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1:87-90.

[3] 胡艳霞.关于数学文化教育研究的思考[J].信息系统工程,2013,02: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