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雾霾压城 第3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雾霾压城 第3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经过一场雨雪的连绵洗刷,2月1日,北京终于结束了连日来的漫天灰霾,PM2.5监测值大幅下降,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1月份,北京经历了四场严重雾霾天气,非雾霾日仅有5天,为1954年以来同期最多。其中,1月13日,北京市气象台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当天城区的PM2.5指数一度逼近1000,网友称之为“爆表”。

深陷“霾伏”的不止是北京。1月30日,环境部通报,全国灰霾面积达到143万平方公里,覆盖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湖南等地。

当日,在环保部空气质量日报检测的68个重点城市中,51.47%的城市受到不同程度污染,仅海南三亚和广东湛江的空气质量为优。

伴随着31号冷空气的南下,这场大范围雾霾天气被认为将告一段落。但对政府和公众而言,一场旷日持久的“雾霾攻坚战”才刚刚开始。

霾来自何处

“过去雾霾天也很严重,但像今年这样,从北京一直延伸到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数千公里连成大片的情况却是第一次。”中国环境科学院副院长柴发合表示。

专家表示,高浓度的PM2.5、较差的空气扩散环境,以及一定量的水蒸气,是灰霾天气所需的三个条件。

其中,不利的空气扩散条件是近期雾霾天气的直接原因。自1月中旬以来,东亚地区没有强的冷空气活动,地面风力小,降水少,大气层结稳定,形成非常不利的扩散条件,再加上冬季取暖烧煤等因素,使得中东部地区接连出现雾霾。

但不能回避的是,灰霾出现的前提是高浓度PM2.5。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认为,霾的本质是空气中细粒子浓度太高,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北京这样的城市中,已经没有纯粹意义上的雾了,不管空气中水分有多大,细粒子等污染物都是存在的。包括夏季的“桑拿天”,其实也是雾霾混合体。

PM2.5真正进入大众视野,始于2011年冬季北京等地的大范围雾霾。此前,大多数人以为这仅仅是“雾”。即便在霾天,依然可以看见老人户外晨练的身影。

PM2.5这种细小颗粒直径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能进入人的细支气管、肺泡甚至血管,短期暴露会诱发肺部疾病,如哮喘、急性气管炎、呼吸道感染;引起心脏病发作;若长期暴露将导致肺功能下降、慢性支气管炎,甚至早亡。

另外,PM2.5极易吸附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使得致癌和基因突变的几率明显升高。

北大环境与健康中心研究员黄薇及同事发现,当PM2.5浓度每增加103微克/立方米时,居民全部死因的超额死亡风险会增加2.29%,滞后时间在1-2天。心脑血管疾病增加的超额死亡风险更高,为3.08%。

“超额死亡”,是指在正常死亡概率之外,因为空气污染贡献的死亡率。黄薇等人的该结论去年发表在国际顶级流行病学期刊《美国流行病学》上。

2012年12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危险的呼吸—PM2.5的健康危害和经济损失评估研究》,认为2012年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四城市因PM2.5污染造成的早死人数将高达8572人,因早死而致的经济损失达68亿元。报告指出,单纯的末端空气污染控制已不足以解决中国空气污染的现状,建议立即进行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尤其是在PM2.5已不堪重负的东部城市群。

遭遇空气污染侵蚀的不只是居民健康,还包括全社会的经济成果。

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2009年空气污染带来的成本相当于中国国民收入的3.3%。这些成本包括心肺疾病、交通事故以及航班取消发生率的日益上升。

那么,“罪魁祸首”霾,到底出自哪里?

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主任张大伟表示,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等污染源是造成霾的根本原因。

北京市环保局大气处处长于建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提供了一组具体的数据:北京雾霾天气从影响来看,机动车占22.2%,燃煤占16.7%,扬尘占16.3%,工业占15.7%。

据了解,目前,北京城市能源结构中有30%是燃煤,每年燃烧2600万吨煤。而截至2012年11月,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518.9万辆。

中石化等企业提供的燃油品质成为众矢之的。中石化负责人承认燃油品质对雾霾天气负有责任。然而燃油品质提升绝非容易,有分析认为,油品质量的每一次升级,炼厂都要伴随着巨额的成本投入,三大石油炼化企业若将车用汽柴油全部由国III升级为国IV,其投入要达到500亿元之多。

政府:要用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

一场强的冷空气活动可以驱散雾霾,但是,政府显然清楚不可以“环保基本靠风”,必须积极应对。

1月28日,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通知,对霾预警信号标准进行了修订,首次将PM2.5作为预警分级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应对霾天,1月14日,北京市紧急启动防控应急措施,30%的公务车停驶,54家重点排污工业企业减排30%,20家工地停止土石方作业,北京现代停产一天,并加大对货车遗撒、尾气超标等查处力度。

2012年12月5日,由环保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面世,这是中国第一部综合性大气污染防治规划。该规划划定了13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辽宁中部、山东、武汉及其周边、长株潭、成渝、海峡西岸、山西中北部、陕西关中、甘宁、新疆乌鲁木齐城市群。

它们也是中国东中西部经济较为发达、人口最为密集、污染最为严重的代表性区域,一组数据如下:

这13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占据14%的国土面积,集中了近48%的人口,产生了71%的经济总量,消耗了全国52%的煤炭,排放了48%的二氧化硫,单位面积污染物排放强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9-3.6倍,有82%的城市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直辖市以及15个省会城市在内的共计47个城市,被列为重点控制区,将严格限制钢铁、水泥、石化、化工、有色等行业中的高污染项目。

针对公众最为关心的PM2.5治理,《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的治理的目标,即到2015年,重点区域PM2.5年均浓度下降5%,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这三个区域的要求更高,要求年均浓度下降6%。

2012年2月出台的《北京市2012-2020年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方案》则提出了更明确的目标:到2015年,北京市空气PM2.5浓度降至每立方米60微克;到2020年,降到每立方米50微克。预计2030年,才能够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5每立方米微克的标准。

有专家称,如果能够在18年里治理成功,也可算是一个奇迹。

尽管事实沉重,但已别无选择。在会议上表示,面对雾霾,要用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

近期在谈及空气污染治理问题时说,“积累问题是个长期过程,解决问题也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但是我们必须有所作为”。

呼吁全国层面的空气立法

在前不久结束的北京两会上,北京市宣布将地方的《北京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列入今年的立法计划,这是早于全国层面大气法修法之前,地方上启动的修法计划。这一被认为是“最严厉、最细致”的条例规定,包括遇到大气严重污染等环保突发事件,可责令排污单位停产,部分机动车停驶;在一定区域内机动车拟限行;停车三分钟车辆应主动熄火;超四级风停止拆除工程等。

《新京报》的社论呼吁在全国层面出台“空气清洁法”,明确全国各级政府、企业、个人在空气治污中的责任。

“如果没有周边地区联动,无论出台多么‘严厉细致’的条例,北京都不可能单方面彻底改变本地区的空气质量。”这一社论说。

针对北京的雾霾,伦敦市前副市长John Ross撰文表示,对环境污染的矫正不会自然而然出现。环保技术通常成本高昂,需要政府进行严格管控并对清洁发电站和相关产业进行巨额投资,这是治理环境问题的唯一经济途径。他表示,除了需要政府下决心制定政策,还需要公众的支持。

上个世纪50年代,享受工业文明的伦敦人一度呼吸着“豌豆汤”一样的黄色空气。起先人们并未意识到其严重性,直到事态在1952年恶化——一场持续4天的“大烟雾”(Great Smog)导致1.2万人死亡。

伦敦着手解决空气污染的历程,是一个法律不断完善的历程。1954年伦敦通过了《城市法》;1956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空气清洁法》,该法要求工厂减少烟雾排放,鼓励居民从煤转向燃烧产物更清洁的焦炭或燃气;1974年又制定了《控制公害法》。

“霾”也是最近微博的热点。中国的年轻人们在微博上调侃北京各大景点风光一致,吐槽距央视大楼百米已看不清其“裤衩”外型,诉说有一种咳嗽叫做“北京咳”,但自嘲之余难掩焦虑。

漫天雾霾中,大家都感受到了环境恶化的切肤之痛。

人们选择在手机上安装PM2.5监测软件,上环境监测中心网站查询空气质量实时数据,停止晨练,出门佩戴医药级的口罩,放弃开车选择公共交通,购买小排量车型伴随着空气污染的加重,民众的环保意识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觉醒。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经在全国31个省区市开展问卷调查,近7000名公众接受调查。结果显示,91.4%的人认为当今的空气污染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同时有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为改善环境质量伸出援手。

民众日益觉醒的环保意识,无疑会对政府和企业的信息公开及政策落实,形成压力。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日前强调,PM2.5监测及其污染防治,将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呼吸一样的空气,注定了这场“雾霾攻坚战”没有局外人。但毫无疑问,对于政府、企业和个人而言,这场“攻坚战”都是一种旷日持久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