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能源产业东西互补因地制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能源产业东西互补因地制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产业振兴大车上,产业布局规划调整如火如荼。为平衡东西部发展,纺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都不同程度地开始热议西部转移计划。

即将出台的石化产业振兴规划,依旧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线,优化产业布局。

从目前中国的石化产业布局来看,集中分布在华东、华南的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那么,作为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安全的支柱型产业,为优化产业布局,石化产业是否也应该加强实施西部转移?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石化处副总工程师刘延伟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表示,由于石化产业是大宗的、临港、经济型产业,需要同时依托原料、交通和市场三方要素。因此,大规模的石化产业西部转移目前不太可能,但是按照产业布局的调整,可能出现石化下游产业向内蒙、宁夏、陕西、山西等西部城市的转移趋势。

不能为了转移而转移

石化产业不宜西部转移是有多重原因的。

刘延伟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解释,首先,临港石化产业以大运量、大产出为特征,并且对进出口依赖大,需要以港口为依托。同时,石化产业大多也是资金密集型项目,因此,西部地区既无法满足港口运输条件,也没有一定程度的经济承载能力,无法开拓市场,不适合大规模转移。

再者,说到西部,能源产业首先想到它的突出优势就是富饶的自然资源。目前西部现有的比较大型的两个石化产业基地开发在新疆,因为有克拉玛依和塔里木两大油田支撑,并且可以通过新疆管道来解决输送问题。而其他西部地方,刘延伟告诉《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还是以天然气化工和煤化工为主,因为西部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占全国的87.6%和39.4%,而石油资源无论储量还是开发条件在西部来说都不如天然气和煤炭甚至不及华东、华南。

此外,由于石化产品对产业链的衔接要求十分高,上一环节的产品、副产品、废物就是下一环节的原料、能源;石化企业的物料供应和废物处理也可以通过建设共同设施来传输和排放。这种特殊性,决定了石化产业的发展必须按照产业链关系,统一规划和布局,集聚各个企业。这些必需的条件对目前的西部地区来说,真的还都很难实现。

“总归而言,大规模石化产业西部转移的条件还不够成熟,加上市场定位的不对口,目前来说没有太多必要转移。毕竟,不能为了转移而转移。”刘延伟说。

加强东部环保布局

讨论是否需要必要的产业转移,最终是为了促进整个产业的协调发展。考虑更多的因地制宜以后,我们得出结论:石化产业不适合大规模的西部搬迁。那么,东部地区现有的石化产业发展状况怎样?如何利用适合的东部环境来促进石化产业的良性发展和优化升级?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产业发展部副主任王孝峰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表示,从环保的角度考虑,目前的东部石化产业布局仍有待调整。

从现有布局可以看到,我国石化项目遍布黄海、渤海,一直延续到南海,从大连、营口、天津、青岛、上海、连云港、宁波、福建,到广东的惠州、茂名、湛江,再到广西的北海,炼油厂遍地开花。众所周知,任何石化项目污染物的排放不管处理得多好,其排放的二氧化硫和VOC(挥发性有机物)总量都是难以改变的。王孝峰担忧到,项目如此分散,也就意味着污染的分散,非常不利于集中排污和治理。对此,王孝峰给出的建议是,首先,有关石化产业的选址和项目批准,需要政府政策和当地主管部门的严格把关。

同时,王孝峰强调,治理污染可以通过加强石化产业的园区化建设,选择园区化、循环化发展模式。园区化、循环化发展模式就是需要结合主体功能区的规划,统一布局,集聚企业,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和企业之间资源的循环利用,节约开支,也可以对污染进行集中治理,提高综合防治水平,保护环境。

尽管西部目前条件不适合石化产业的大规模西部转移,在东西部互动环节上,专家给出的建议是,可以在西部地区重点建设以天然气化工、煤化工为主的重化工工业园区,以引进东部地区项目及承接产业转移的“外向”、“互赢”项目为主的化学工业园区,以园区化管理石化产业项目。这样,对于东西部各自产业经济的发展都是非常利好的。

■观察:科技突进放眼新能源

2月19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从“规划”内容不难读出,除了振兴石化产业之外,国家还将大力扶持和发展煤化工新能源产业。

规划谈到,要“重点突破现代煤化工等高端化和前瞻性技术,抓紧制定、出台煤化工等产业政策、建设现代煤化工产业化示范重大工程、大力推动二甲醚等新产品应用示范”。

新型煤化工是以生产洁净能源和可替代石油化工的产品为主,如柴油、汽油、航空煤油、液化石油气、乙烯原料、聚丙烯原料、替代燃料(甲醇、二甲醚)等,它与能源、化工技术结合,可形成煤炭――能源化工一体化的新兴产业。新型煤化工的发展对于中国减轻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降低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均有着重大意义。

因此,对于煤炭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来说,不适合转移石化产业看似对经济发展是个遗憾。但如果因地制宜发展煤化工新能源产业,配合国家的产业振兴,则意味着一个更加合理的新的发展机遇。

(李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