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消亡的乡村小学之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由于适龄学童减少,大量小学被废弃,中国的小学开始走上没落之路,未来不仅波及近百万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还将直接影响初中、高中以及大学的生存。
9月15日,几个村民正在石首市大公希望小学进门的路上剥晒莲子。当年修建的校园水泥路面,已经成为附近村民们的晾晒场地。
学校大门的右边,挂着写有小河口镇新河村村委会的木牌。四周杂乱的草木,让人无法从外面识别这里曾经是一所学校。步入校园,除了水泥路面,教学楼前后的空地上,全种上了棉花。偌大的一栋教学楼,矗立在棉花地里。
尽管看起来有些怪异,但教学楼并不显破旧――学校关门后,新河村便卖了村委会的老房子,将村委会搬进了教学楼二楼办公。
在教学楼一楼楼梯左边,挂着石首市丰盛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木牌,“其实就是一个肥料小卖部”。楼梯右边的一个教室,是新河村的幼儿园,总共只有二十几个孩子。
20里上学路
今年12岁的胡智琦,是柳教林老师带的最后一届毕业生之一,他现在已经在小河口镇初中读初一了。
胡智琦家在湖北省石首市小河口镇新河村,离位于小河口镇毕家铺村的新铺小学有20里路远。
在小学五年级以前,胡智琦每天早晨都要起早乘坐面包车到新铺小学上学。面包车是学校接学生的专用车,除了司机只有7个座位。从新河村到新铺小学,一般早晨有两趟车,放学后只有一趟车返回。车里没有空调,学生们都盼望天气变凉的日子。因为气温稍微高点,坐车回家的学生都被挤得浑身大汗。
早晚坐面包车往返于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胡智琦从一年级一直坐到四年级。
一天来回40里路,让胡智琦不得不每年多花800元的车费。由于离家太远,胡智琦每天都要在学校吃一顿中餐,一年又要多花700元钱。
到了五年级和六年级,胡智琦结束了一天坐两次车的日子,他开始住校了。每逢周一,都是由家人用摩托车送胡智琦到学校。周五下午,家人再用摩托车接他回家。
直到今年7月,胡智琦终于结束了这种赶远路的小学生活。而新河村其他的孩子,则依然往返于学校和回家的路上。
新河村的孩子本来可以在他们村的大公希望小学就读,但由于生源不足,这个学校早在2003年就被迫关门。
其实,随着生源减少,近年来地方政府纷纷“撤点并校”,给不少适龄学童带来了新的上学难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此前曾撰文表示,适龄学童“赶很远的路去上学”,导致“《义务教育法》规定学生就近入学无法实现”。熊丙奇认为,小学生赶远路上学“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要么就只能寄宿,但寄宿制其实并不适合每个年幼的孩子”。
废弃的希望小学
今年52岁的吴先舟在新河小学(后更名为石首大公希望小学)工作了24年。他1978年2月来到这里教书,在1988~1993年担任校长。
1998年的那场长江特大洪水,吴先舟至今难忘,“大水给新河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新河小学的校舍全被冲毁”。
随后,湖北省拨款20万元人民币、捐款20万元人民币、香港《大公报》捐款20万元港币,重建新河小学。
1998年下半年,占地长宽各60米、4层12个教室的教学楼、总建筑面积1150平方米的新河小学新校区开建。
1999年2月,新建的新河小学投入使用,当时挂了两块牌子,一块是“新河八一小学”,另一块是“石首市大公希望小学”。“加上学前班,全校一共有186个学生。”吴先舟现在仍然能清楚地说出当时学校的学生人数。
但随后的几年,学生人数不断减少。“平均每年要少招30个学生。”吴先舟说,“到2001年下学期,学前班只招到8个学生。”到了2002年上学期,全校学生总数仅有100人了。为整合教育资源,石首市大公希望小学接到了关门的通知。
2003年,刚刚投入使用3年半的石首市大公希望小学被迫关门。学校的7名老师,有5位下岗。新建的教学楼、校园随即被废弃,吴先舟和另外1位老师及近100名学生一起,被合并入新铺小学。
“教学楼的三楼和四楼,甚至沦为了养鸡场。”吴先舟为这个学校的没落无奈,“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其实,这种情况并非只发生在石首市小河口镇,湖北长阳、嘉鱼、大悟等地,也同样有大量希望小学被废弃,甚至沦为猪圈、鸭圈。
拥有21年教龄的李业庆,1989年起在小河口镇毕家铺小学担任民办教师。而这所小学早在1998年就不存在了,原校址如今盖满了房屋。
“毕家铺小学有近7000平方米大,当时全校有15位老师、300多名学生。”李业庆回忆,“1998年的大水冲毁了学校,后来没有重建,而是跟附近几个村的学校合并成了新铺小学。”
李业庆称:“毕家铺小学在1995年有420名学生,但现在的新铺小学,总共只有390名学生。”
自1999年以来,包括毕家铺及周边的新河、中洲、黑瓦屋等7个村的学生,都在新铺小学上学。
据了解,小河口镇原有24个行政村,每个村都有一所村办小学。加上小河口镇中心小学,全镇一共有25所小学。
随着后来的村合并和学校合并,小河口镇现在只有20个行政村,小学也在逐年减少。
目前,总人口3.8万人的小河口镇只剩4所小学,包括小河口镇中心小学、合兴小学、新铺小学和天河小学。
即便如此,随着适龄学童人数的减少,小河口镇仅有的4所小学依然面临生源不足问题。
这4所小学在校学生加起来不到1700人,其中人数最多的小河口镇中心小学不到800人,人数最少的天河小学仅有220人。
柳教林认为,村里人口出生率低是生源减少的原因,“平均一年全村只有6~7名新生儿童,中洲村幼儿园目前仅有17人”。
高校的生存危机
今年6月30日学校放假后,李业庆至今赋闲在家。 “小学关门,最先受到影响的就是老师。”
李业庆称,教了几十年书的民办老师,注定要成为生源不足的直接受害者。
就在9月1日开学那天,武汉市江夏区,有18位校长转岗到学校做保安,21位校长去种菜、养猪。他们此前的学校,几乎都因教育布局调整而被撤并。那些学校的186位教师接受安保培训,136位教师换到了食堂工作。
武汉市的教育官员坦言,学校和学生骤减致使教师超编,富余人员只能在承认和保留教职工身份及待遇的基础上进行“内部消化”。
而小学减少、生源不足,还将影响初中、高中的生源。从2008年开始,武汉市二十七中、六十五中等学校不得不停止招生。
当地媒体引述武汉市教育局局长谢世腰的话说,由于生源锐减,武汉市“普通高中将面临重新洗牌,办学效益差的学校将被淘汰出局”。
刚刚公布的《2009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公报》称,截至2009年底,我国内陆共有小学28.02万所,比上年减少2.07万所。同时,小学生在校人数连续递减13年,1996年曾达到最高峰约1.36亿人,到去年已下降为约1亿人,平均每年减少272.6万人。
而中国社科院此前的2009年《人口与劳动绿皮书》统计显示,到2020年,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将减少1800多万人。
刚刚公布的《2009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公报》也显示,199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共1032所,到2009年,已涨到2305所,增幅超过120%。
小学生源锐减,初中和高中毕业生越来越少,高校数量却越来越多,熊丙奇为高校是否对未来生源变化做好准备表示担心,“这应该是一个令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大问题”。
民办教师的未来
9月10日,李业庆老师和往年一样收到很多祝他教师节快乐的短信。不一样的是,他在回复的短信称,“虽然我已经不是老师了,但是我仍然很高兴”。
21年来,李业庆一直站在讲台上过教师节。而今年,他不得不在学校外面过。收到祝福的短信后,他在高兴之余,仍然掩饰不住失落感,他是独自一人喝闷酒过完了这个教师节的。
其实李业庆和王大松、柳教林、吴先舟三位老师,早在今年6月30日就被通知这学期不用到新铺小学代课了。
他们几位民办教师被辞退的理由是,“因为学校生源不足,学校不需要那么多老师了”。
下岗
现年40岁的李业庆,自1989年高考落榜后因家里贫困无法复读,就一直在湖北省石首市小河口镇毕家铺村担任民办教师。
“当时都是村办小学,所有老师都是民办教师,工资由村里发”。李业庆还记得当时的工资和奖金,“一个月有50元钱”。
李业庆说,从1995年开始,“老师们的工资才由镇财政拨款,每个月有120元钱。加上村里发的一点补贴,可勉强度日”。
直到2003年元月,按照石首市制定的统一标准,所有小学民办老师的工资才涨至每月300元。
就在2003年,小河口镇一共分到了53个民办教师的指标。到了2009年,小河口镇的民办教师再次减少。
李业庆称,“原来的定向拨款就分发给在职的每个老师,工资增加到了340元每个月”。
但340元每个月的工资只拿了一年,李业庆就不得不离开他站了21年的讲台。
未来
虽然当了21年的老师,但李业庆家仍然种着地。他的妻子除了种地,还在新铺小学食堂谋了一份烧饭的差事。
李业庆有两个孩子,“大孩子刚读大学,小的还在读小学”。他表示,“等收完地里的棉花,我就外出谋职”。
李业庆有教师资格证,“在家教书也只勉强维持生活,想到外地找个私立学校教书”。
和李业庆同龄的柳教林由于结婚晚,他的孩子只有10岁,现在正在读小学五年级。
柳教林说,“我想在家照顾她一年,接送她上学。等她读初中了,我就出去打工”。
而吴先舟在1984年为学校做课桌椅砍树时,被树木砸伤导致腰椎间盘突出和尾追骨变形,“加之年龄大,我只能在家拖着”。
吴先舟的老伴几年前就病逝了,他现在每天都要强忍病痛,“就是没有钱去医院看病”。
新铺小学有一公办老师生病,吴先舟正好去顶替为其代课一个月。“代完这个月的课,我又不知道该干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