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阅读:评价性思维训练的最佳路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阅读:评价性思维训练的最佳路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良好的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其良好的语文素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评价性思维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学会立足文本,结合文化背景,多角度比较,课外拓展延伸等方法,达到对作品进行探究性阅读,加深理解和体验,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提供一点借鉴。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评价性思维训练 立足文本 比较 拓展延伸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6-0051-02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侧重进行评价性思维训练,可锻炼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广阔性、深刻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审美情趣[1]。围绕这一具体目标,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积极探索。

一、联系背景,深入探讨

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鼓励人文对话,即教师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对文本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情感能有深刻的理解、感悟和思考。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的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写作意图的体现,与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和生活环境是离不开的。而许多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并不重视文本文化背景的介绍,大多只在课堂的开始简略带过,致使学生在阅读中往往脱离作品的文化背景,而代入自己的时代背景去评价,致使他们的评价不够准确和深刻。

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文《我的母亲》(胡适)为例。在教学的拓展阶段,笔者要求学生对胡母的教子方式简要评论一下,结果大多数学生都不假思索地表达了一致的看法:胡母的教子方式太过严厉,不够宽容、民主,甚至有学生在喊“这是虐童”。笔者忍不住反问学生一句:“如果大家都认为这种严厉的教育方式是不对的,那胡适先生为什么在这篇文章里对母亲表达怀念与感激之情呢?”学生一下子安静下来,陷入思考。笔者趁机追问:“胡母这种严厉管教的方式,对胡适的成长有怎样的意义?如果当时胡母是用大家所说的‘民主、宽容’的方式来教育胡适的话,那胡适长大后会是怎样的人呢?”并提示学生,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平作深入思考,作出客观的评价。学生经过思考和交流讨论后,再次表达出来的见解开始贴近文本,并具有一定的深度,最终成形:“胡母的教育方式虽然严厉,却使胡适养成了守时勤学的好习惯,为胡适后来成为一代学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封建传统思想仍占主宰地位的时代中,胡母作为一名年轻守寡的传统妇女,她全部的希望就寄托在年幼的儿子身上,而在对待儿子的教育上,她并不如一般无知的妇女宠溺孩子,而是以一种严厉的教育方式,使儿子最终成为一名性格温和、谦谦有礼的学者。从这一点上看来,胡母反而算是一名坚强的具有开放思想的女性。”

“所有的文章都是作者被身处其中的现实生活唤起创作愿望后而写的,每篇作品都有实实在的现实(社会)针对性,都是有感而发,都会带有那个时代的生活特征。”[2]因此,生活在当代的中学生阅读过去时代的文本作品,很容易产生隔膜感,出现理解上的冲突。如果不帮助学生了解文本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作家的思想经历,学生就容易对作者的写作意图、情感倾向作出错误的评价。因此,在阅读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体会文本创作时的真实社会生活背景,联系文化背景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

二、纵横比较,辩证思维

在语文阅读过程中,比较分析是常用的方法,可用于人物形象、题材、结构、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从而在阅读中作出正确、深刻的评价。下面以鲁迅《故乡》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比较为例。

“变”是小说中人物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教授此课时要充分运用比较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多角度比较小说人物形象,对人物特点作出客观辩证的评价,进而深刻地感悟小说主题。即将闰土与次要人物杨二嫂进行对比,思考作者在塑造这两个人物时写法与感情态度上的异同。学生很快找出了不同点:作者对闰土作现实主义的描写,如实写出人物的不幸遭遇,他代表了生活在重压下艰难地挣扎着的中国广大劳苦大众,是辛苦麻木的人,作者对他是同情的态度;而对杨二嫂,则用漫画式的笔法勾勒其丑态,使人物显得可笑、可厌,她是庸俗的小市民的典型代表,是辛苦恣睢的人。但对于两人的共同点,学生一开始抓不着要点,经老师点拨,再次运用纵向比较的方法,进而发现杨二嫂的人生也如闰土一样发生了滑坡式的变化。于是,学生把目光集中在“辛苦”这一点上,进行讨论交流,纠正并补充了之前的观点:作者对杨二嫂虽有批判,但也有同情。作者写她,是为了更广泛地展示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与闰土的遭遇一样,都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经济萧条、衰败的悲惨景象。由此来看,闰土与杨二嫂都是作者笔下的可怜人,作者借人物形象的锐变表达了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愿望与信心这一主题。

三、拓展延伸,宏观评价

训练学生的评价性思维,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能力。教学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之外,还可鼓励学生多作拓展性阅读,以他山之石来攻玉,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成熟,最终得出富有个性化的评价[3]。

在教授鲁迅《雪》一文时,初期的教学效果令笔者很不满意,多数学生的思维仍停留在“雪的特征”上,对鲁迅的情感体验几乎是直接从“雪的特征”得出,显得比较概念化,缺乏“厚度”。于是,在第二课时,笔者结合附录的评论文,又多附加两篇关于《雪》一文的评论文,分别是王蒙的《读〈雪〉需要联想》和斯妤的《简洁精纯的〈雪〉》,让学生阅读借鉴,使其明白可以从主旨形象、艺术手法、结构特点等角度去评价一篇文章。在对老师提供的资料充分研读后,学生对鲁迅精神的把握开始丰满深厚起来,在读书笔记中纷纷写下了对《雪》一文的新的感悟与体验。有的学生从艺术手法角度评价,“作者详写江南的雪,但只是一种衬托,是为了突出后文写朔方雪的壮美。两者看似矛盾,实则和谐统一,都写出了事物的美好,共同表现了作者对美好、光明的怀念、向往与追求。”从这一点上看来,“雪”已融入鲁迅的灵魂深处,成为鲁迅的化身,含蓄地表达了他在孤独中向往美好的情感,在孤独中依然奋进的精神。

要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培养、发展学生的评价性思维,语文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因材施教。通过立足文本,结合文化背景,多角度比较、课外拓展延伸等方法,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探究性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和审美乐趣,从而整体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张孔义.新课程中学语文实用教学85法[M]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3]刘祥.教师应在拓展延伸中有所作为[J].河南教育,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