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与ICD-9-CM-3的编码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与ICD-9-CM-3的编码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常见治疗方法的ICD-9-CM-3手术编码。方法:编码人员在进行编码时,要仔细阅读手术记录,查阅相关资料后,根据实际治疗情况给予编码。结果: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较多,编码时要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查找相应主导词,才能正确进行编码。 结论:要求编码员不仅要熟悉icd-9-cm-3这本书的结构和常用主导词,还要对肝癌的各种治疗方法有一定了解,才能确定正确的主导词,给予准确编码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ICD-9-CM-3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1-0067-02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高发于东南沿海地区,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49岁最多,男多于女。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确定,目前认为与肝硬化、病毒性肝炎、黄曲霉素等某些化学致癌物质和水土因素有关。从病理组织上可以分为三类:肝细胞型、胆管细胞型和二者同时出现的混合型,我国绝大多数原发性肝癌是肝细胞癌(91.5%)。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方法。但是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发现率低,多数患者为合并有肝硬化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据统计仅有15%~30%的肝癌病人适合于手术治疗。对不能手术治疗的患者,可视情况采用:化疗、放疗、生物治疗、冷冻治疗和高温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以进一步提高肝癌的整体治疗效果。作为编码员,要仔细阅读手术记录,了解肝癌不同的治疗方法,再按照ICD-9-CM-3的编码原则给予编码。

1原发性肝癌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肝癌切除术是目前肝癌治疗最有效的根治性手段和首选方法[1]。手术切除应以较小的手术范围、最小的手术危险性而又能获得较好的远期效果为原则,主要是保证切缘干净无瘤和确保病人有足够的肝脏。由于肝癌的发生与复发同乙型肝炎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所致的肝硬化有密切关系,保留正常的肝组织是预防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重要措施。根据Couinaud的现代肝脏解剖学概念,完整的肝段切除可以使肝功能损害降至最低。Couinaud最初把肝脏分为8段,相当于尾状叶为Ⅰ段,左外叶为Ⅱ、Ⅲ段,左内叶为Ⅳ段,右前叶为Ⅴ、Ⅷ段,右后叶为Ⅵ、Ⅶ段。每个段在功能和解剖上可视为一个独立单位。由于每个段可独立或和相连的段一起切除,这对肝脏手术的改进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而也提高了肝脏手术的安全性。具体的手术方式选择应取决于肿瘤的大小、部位、数目、有无肝硬变与轻重程度、肝功能代偿及全身情况。根据手术切除肝脏范围大小可分为:肝段切除术、肝叶切除术、半肝切除术和全肝切除伴肝移植术。

1.1肝段切除术,属于肝脏部分切除术

主导词:切除术- 肝(部分的)(楔形)[2]

手术编码:50.22

1.2肝叶切除术和半肝切除术:切除范围是全肝叶伴其他肝叶部分切除(不包括全肝切除术)

主导词:切除术-肝――叶(全部的)

手术编码:50.3

1.3全肝切除术伴肝移植术

全肝切除术

主导词:切除术-肝――全部的

手术编码:50.4

肝移植术

主导词:移植术-肝

手术编码:50.59

手术编码:50.4+50.59

2原发性肝癌的非切除性治疗

2.1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由于肝癌的全身化疗效果不佳,不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并且常伴有严重副作用。而经供血动脉内直接灌注化疗可以减少副作用,提高化疗效果。是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及肝癌术后复发者的最佳治疗方案。

主导词:栓塞术- 化学药物栓塞术

手术编码:99.25

根据书P346页提示,需要增加附加编码50.93

2.2肝癌碘[131I]粒子置入术

碘[131I]是放射性同位素,发射β射线(99%)和γ射线(1%)。β射线具有生物电离作用,剖坏细胞核DNA和RNA的合成,从而杀死癌细胞。β射线射程平均不到2mm,对癌肿周围的正常肝组织损伤较小。属于局部短距离放疗。

主导词:注射(进入)(皮下)(肌内)(静脉内)(局部作用或全身作用)

-放射性同位素(腔内)(静脉内)

手术编码:92.28

2.3肝癌无水酒精注射术:常用来治疗小病灶肝癌。其基本原理是:在影像学手段的引导或直视下,经皮或切口将穿刺针插入瘤体内,将无水酒精注入癌灶,通过使细胞脱水及蛋白质变性的作用而灭活肿瘤细胞。该术式的目的是直接灭活肝脏肿瘤细胞。

主导词:注射-治疗性物质

手术编码:99.29

根据书P346页提示,需要增加附加编码50.94

2.4生物治疗:主要通过调节机体的自身生物学反应,提高肿瘤宿主的防御能力,抑制肿瘤生长。生物反应修饰剂种类很多,根据其来源及应用原理可分为四大类:

2.4.1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是由免疫效应细胞和相关细胞如纤维母细胞和内皮细胞产生的细胞调节蛋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活性,在人体抵抗疾病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按其生物活性可分为四种:①白介素(ILs);②干扰素(IFN);③集落刺激因子(CSF);④肿瘤坏死因子。它们对多种人肿瘤细胞均有细胞毒作用,并对多种肿瘤杀伤细胞因子的产生具有激活效应。

2.4.2免疫活性细胞。包括临床常用的淋巴因子活化杀伤细胞(LAK)、肿瘤浸润的淋巴细胞(TIL)等,其作用均为杀伤肿瘤细胞,这类细胞数量越多杀伤活性就越强。

2.4.3单克隆抗体及其偶联物:用单克隆抗体与毒素、抗癌药和放射性核素偶联在一起,对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如:用抗白介素2受体的单克隆抗体治疗T细胞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