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你和宝宝到底谁挑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你和宝宝到底谁挑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介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童与青少年保健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美国营养学会会员;曾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健康科学中心营养部,作为博士后和访问教授学习、工作三年;近年来承担并完成多项上海市的重点课题和国际儿科研究Thrasher research funding等资助的科研项目。

很多家长都抱怨孩子挑食

而挑食、偏食、拒食等确实是孩子常见的饮食问题。

所谓挑食,就是孩子对食物喜欢或不喜欢的激烈反应,对食物挑挑拣拣,厚此薄彼,只偏好有限的几种食物,甚至拒绝几乎所有的食物。

那么带有普遍意义的挑食究竟起源于哪里?如何预防孩子的挑食?父母面对挑食的孩子应该怎么办?

正确认识挑食

什么是“挑食”

挑食是指孩子偏好某一类或某几类食物,而拒绝其他食物,严重的甚至只吃几种固定的食物。长期的挑食会妨碍营养素的摄入以及影响各种营养素之间的平衡,儿童期形成的“挑食”的不良饮食习惯不仅影响幼年时的营养状况,也影响成年后长期的健康,甚至妨碍正常的社会交往。

你可能会感到意外:最新的研究表明,孩子挑食确实具有基因学基础,在基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才形成了孩子挑食的不良行为。与其他行为问题一样,环境因素是导致孩子挑食的必备要素,而家长自身的挑食、不正确的喂养方法则是导致孩子挑食的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因此孩子挑食,家长担待了不少的责任。

不要谈“挑食”色变

请看几项调查报告的数据:

美国的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在4~24个月的婴幼儿中,挑食行为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从17%上升到50%。

英国一项针对30个月幼儿父母的问卷调查显示,17%的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有挑食行为,其中8%的孩子挑食行为明显。

我国的相关报道表明,在6个月~3岁的孩子中有挑食行为的在17%左右。

这些调查还告诉我们:

1. 挑食行为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有所改善,学龄前期是孩子挑食的高峰期。

2. 有挑食行为的孩子,体重增长明显缓慢,但挑食与真正的生长不良之间并没有很明确的关系。

3. 有挑食行为的孩子,其身高和体重或许略微落后于不挑食的孩子,但大都仍在正常范围内。

挑食存在着明显的“度”的差异

父母最担心挑食会使孩子营养素摄入不足,营养不平衡。那些长得比较瘦弱的孩子,父母经常归咎于孩子挑食;而实际上一些超重的孩子也有不少挑食的行为。一般只有比较瘦小孩子的挑食才会引起父母的重视。

其实,孩子“挑食”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存在着明显的“度”的差异。

严重挑食的孩子――每天只吃几种固定的食物。

轻度挑食的孩子――可能是只吃荤菜不吃素菜,也有只吃素菜不吃荤菜,其中以不吃蔬菜更多见;有的只是不吃某一类食物,如不吃豆制品、不吃水产品;也有就只是不吃某一种食物,如不喝牛奶、不吃芹菜、不吃葱姜等等。

很多研究报告都认为,仔细记录被父母认为挑食孩子每天所吃的所有食物,发现这些孩子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的摄入虽然相对少一点,但一般还是能满足营养需求的。这些孩子的体重增长稍慢一点,但绝大多数还在正常范围。

挑食是否真的影响了孩子的生长发育是因人而异的,需要专业的儿科医生和营养师的评估。

不良的饮食行为可能影响长期的健康

挑食的孩子由于长期偏好某一类食物或拒绝某些食物,形成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在儿童期可能没有任何生长不良的表现,或只是表现为略微消瘦和身高、体重的增长比较缓慢,甚至还有超重的。

在对肥胖成年人的回顾性调查中发现,这些体重超标的大胖子在幼年期居然也有挑食的不良饮食习惯。

一个被忽略的观点和现象

挑食可能会造成亲子关系紧张,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不良

挑食影响孩子的营养,这已经为父母们所熟知,但还有一个不为父母所注意的问题,就是挑食会影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也会影响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包括成年以后的社交能力。

孩子挑食,父母可能会采取纵容放任或强制逼迫的干预措施,而这两种措施都对孩子的性格行为形成不利。过分纵容放任,可能造成孩子唯我独尊,在吃饭上可以为所欲为,在其他方面当然也可以;而强制逼迫,则可能造成孩子的逆反,不吃是孩子最终的对抗手段;也有不少孩子在对抗家长的过分管制时就是以不吃饭作为要挟。因此,应对挑食的孩子,家长时常有黔驴技穷的感觉,甚或影响到与孩子的融洽亲情。

吃饭虽然是为了填饱肚子和获得足够的营养素,但它同时也是一种社会交往形式,对饮食的过分挑剔,会妨碍孩子在学校和成年后的同伴交往。

当家庭聚餐、外出就餐时,挑食孩子对食物的过分挑剔,常常让宾主尴尬。而幼儿园、学校集体午餐时,孩子的挑剔几乎让他没有任何食物可吃,也容易造成同伴的疏远。即使长大成人,在各种聚餐中,挑食也是令他人十分尴尬的。

孩子挑食多半由父母喂养不当引起

挑食是人的一种先天本能

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都有天生的避免接触陌生食物的本能,这是进化过程中的一种自我保护能力,有助于避免食物中毒。婴儿对第一次接触到的食物大多是拒绝的,只有在反复出现、妈妈充分鼓励下才会慢慢接受。

人对某一类食物的喜好确实有一点的先天因素。美国费城曾经进行一项大规模的双胞胎对比调查研究,让妈妈记录下双胞胎孩子所吃的各种食物,研究人员对这些食物进行分类比较,发现同卵双胞胎相比异卵双胞胎更趋向选择同一类食物,而且男孩相比女孩更明显,而女孩更容易相对受到家里零食等的吸引。

挑食可能是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的表现

少部分孩子反复拒绝某一种或一类食物,可能是食物过敏或不耐受。少数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孩子,早期表现就是拒绝喝奶。孩子因为无法表达,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拒绝进食。

6个月的童童每次吃到鸡蛋就表现非常烦躁,又哭又闹,后又出现腹泻、皮肤发红疹,反复多次,妈妈不得其解。医生进行鸡蛋过敏的检测,发现童童确实对鸡蛋过敏。

孩子挑食跟父母的关系

遗传角度

孩子对某种食物的过敏和不耐受存在着很大的遗传性,而最新研究初步确认了人类对食物的偏好存在着基因学的基础,因此从遗传的角度来说,孩子挑食与父母有关。

家庭饮食偏好

父母和家人的饮食偏好影响孩子对食物的选择。不同地区人群对食物有不同的偏好,四川人爱辣、东北人爱咸、苏州人爱甜等,家庭环境对孩子的饮食偏好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家承担主要购买和烹饪食物的妈妈,她的口味对孩子的影响更大。

我有一个大学同学一直不吃芹菜,后来架不住同学们的劝说和津津有味的示范,尝试之下觉得芹菜的味道真不错,深究后发现原来是她妈妈不吃芹菜,因此从小到大,她也就从来没有机会尝过芹菜的味道。

父母喂养技巧不足引起并加剧孩子的挑食

孩子接受一种食物需要多达15次以上的反复尝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父母的耐心和鼓励。如果没有让孩子充分尝试,轻易地认为孩子不爱吃某种食物,以后不再让孩子尝试,甚至不断地当着孩子的面诉说孩子不爱吃等等,进一步加剧孩子对这种食物的抗拒。此外,用强迫和恐吓等方法让孩子接受某种食物也往往是适得其反。

丹丹小时候不太爱吃鱼和虾,在妈妈的努力下,好不容易让丹丹开始吃鱼和虾。后来外婆住到丹丹家后,每次吃饭时都会念叨,“丹丹爱吃肉不爱吃鱼”,结果丹丹还真的是越来越不愿意吃鱼了。

父母对食物挑挑拣拣,孩子更容易出现挑食

孩子对食物的喜好,很大程度上受环境的影响,特别是父母对食物的态度。父母对食物挑挑拣拣,孩子也更容易出现挑食。如莉莉妈妈为了减肥,限制自己不吃很多食物,耳濡目染,莉莉也开始拒绝各种食物。

有报告说,妈妈不吃或少吃蔬菜和水果,其青春期的女儿往往也不愿意吃蔬菜和水果。

我给父母的建议:

1. 不同口味的刺激能拓展孩子的味觉,

一定要让孩子尝试各种不同的口味。

孩子出生时已经能辨别不同的口味。新生儿出生几个小时内,在他们口中滴入甜、酸、苦、咸的液体,孩子就会对不同的口味有明显不同的表情。最喜欢甜味,尝到甜味后会嘟起小嘴,并出现吸吮的动作;最讨厌苦味,整张脸都会皱起来,很痛苦的表情。

出生早期不同口味的刺激对孩子以后食物口味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妈妈怀孕期间对食物的选择也影响孩子对食物的喜好。有些有趣的研究,如让妈妈在孕期每天饮用一定量的胡萝卜汁,孩子出生6个月时,给他们尝试胡萝卜汁,结果相比妈妈孕期没有饮用胡萝卜汁的,孩子明显表现出对胡萝卜汁的喜爱,几乎没有不愿意尝试的,一口气喝下的量也更多。孩子出生早期就经常尝试酸性饮料,以后也就更容易接受水果、蔬菜。因此在孩子4~6个月刚开始添加辅助食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让孩子多尝试各种不同的口味,过迟添加辅助食品和过分单一的辅助食品都容易造成挑食和偏食。

2. 好奇探究、反复尝试是孩子的天性,

妈妈的耐心很重要,不要轻言放弃。

孩子接受某一种食物,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尝试。刚接触糊状和半固体食物时,婴儿的舌头有反射性地往外推的动作,似乎很不喜欢吃。其实,孩子接受一样新的食物需要尝试15~20次。但是,一般妈妈只尝试5~6次后就会放弃。

不止新口味的接受需要反复尝试,不同质地的食物也同样需要尝试,从流质到半流质、糊状、半固体、固体,每一种食物形态的变化,对孩子来说都是一个适应和学习的过程,妈妈要耐心,并要给孩子充分的鼓励。

对于孩子来说,整个世界都是新奇的,都需要探究一番。孩子对待食物的态度与对待玩具是一致的,他需要去尝试、需要去探究,在不断地尝试和探究中,才会最终明白,这是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