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比较中西市场学理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比较中西市场学理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文章通过对中西市场学理论的对比,阐述了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和中期市场经济发展的市场理论依据,提出了中西方市场学发展的趋向。

关键词: 中西方市场学 差异 趋向

一、中西市场学的差异

中西市场学存在明显的差异,首先,市场细胞——企业的所有制性质不同,表现出市场机制运转灵活性的差别。西方企业以私有制为主,利润最大化为其营销目标的最终选择。而公有制为主的社会主义企业,在实现利润目标的同时,满足为人们物质生活服务、为社会主义生产建设服务的客观要求。加之体改的不彻底,“两权”的不界定,挫伤了营销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次,所处商品经济发展阶段、条件各异。西方市场学,是近百年来,在经济学、行为学、现代管理学等理论的引导下,对西方工商企业市场营销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而我国商品经济不发达,流通关系手段尚简陋;发达与落后的商品经济意识并存,传统营销观念根深蒂固。从市场转化过程看,仍处于卖方市场,竞争主要围绕买者之间争取商品货源而进行,企业所受市场环境压力不大,市场营销功能作用未体现。

第三,可控因素的可控程度复杂化。如价格因素,在西方完全受价值规律支配而自发作用,成为企业推进营销的强效手段。在我国则受双(多)重规律制约,如价值规律与有计划按比例规律共同作用,形成三种基本价格形式,即计划价、指导价、市场调节价;其中有一部分价格形式分化为不可控因素。产品因素在西方企业是完全可控的,而在我国则有国家干预的一面,如规定经营范围未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属非法经营,必予取缔,这至少在目前有利于保护正常竞争,或为有计划商品经济所必需。地点、促销因素也受到地区封锁、行业壁垒、“诸侯经济”,以及伪劣假冒的干扰,选择空间变得相对狭小,增加了复杂化因素。

第四,不可控因素表现特征亦有所不同。如我国消费总水平远比西方国家低,消费者收入更难于高就。但因种种原因,表现出消费欲望过高,如借钱发奖金、工资侵蚀利润倾向明显等。

第五,我国市场发展的曲折性。医治战争创伤,计划经济指导,变落后农业国为工业化强国,以城市为依托的商流体系,特别是排斥市场机制的理论桎梏,加之中西方的长期互相封锁,使我国失去了参与世界市场角逐的许多机会。

二、中西市场学发展的趋向

1.在求生存发展中,企业与消费者关系协调发展,变现代市场营销观念为企业营销机会过程,形成两种发展形式。

一种是从满足需求转向创造需求。二战后的西方,经济稳定生活水平提高,消费需求有高层次发展:从数量满足转到讲求品种质量、造型、款式或时尚需求,驱使西方企业不断创造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把创造新需求作为营销的重要战略目标。这个过程,把营销近视症,或如经营目光短浅者、经营目标狭隘者的弊端,彻底暴露无遗。我国市场不发达的事实使有些企业家,开始把信息流、商流、物流三者当做一个系统工程来处理,为消费者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时间、地点效用,这就是对市场学理论的应用。

另一种是保销运动。在西方,以美国政府有关“消费者权利”文件为标志,明确规定消费者有安全权、认识权、选择权和申请权。这意味着企业营销不仅要满足需要和欲望,而且要为收费者安全、健康负责。近年我国相继成立消费者协会,配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起着有效的市场监督作用。

2.在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企业对社会的依赖性加深,市场营销在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观念形成过程中,朝着两个方向前进。一方面,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出发,努力创造“绿色产品”倾向。不敢再片面强调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更新速度的加快,而是提倡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质量。我国有些企业家在社会市场营销观念的指导下,大办“绿色产品”工程。另外,强化了为整个社会繁荣服务的营销导向。国际市场学研究,把市场营销功能概括为:传递创造提高发展四个趋向。1988年有经济学家提出“为发展经济而运用市场”的观点,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先后提出“提高社会生活水准”的销售原则。而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决定其企业的本质必须着眼于人民利益、造福于人类社会,因此,为社会经济繁荣多作贡献的营销导向,已成为变革传统营销观念的强大动力。

3.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间由“两派俱伤”到真诚合作关系的发展,孕育出两种营销新理念。为改善企业间“无益竞争”或“不择手段”带来的危害,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制定法律和措施,以反对垄断,限制不正当竞争。一些西方市场学专家也认为“势不两立”的营销策略绝非上策,如1985年加拿大市场营销协会主席兰·戈登,在加《商业季刊》曾提出“把市场营销导向与竞争导向统一起来”的新型营销理论。这种通过寻找潜在需求或发现未被满足需求,采用产品与市场创新并举来发展市场营销的理论,也受到我国企业界的普遍效法。如广东明珠球阀集团公司,把各种竞争对手组织起来,“打球”拓展市场的成功道路,于此得益颇深。企业间由真诚合作关系发展——合作营销,继《共生营销》理论的推广应用,八十年代美国企业研究所所长颜彼得提出企业发展新模式。他把研究、发展、利润、产品、营销、预测、合作等要素,分别拟化为人的眼、胸、腹、手、脚等器官,认为只有很好合作,才会有更高层次竞争局面的出现。我国企业界则有把市场主体——企业合作比喻为“木桶原理”的说法。认为企业间合作效应,就在于能把最短块补齐,从而创造出更高水平的生产力。这种优势互补的合作经销策略,无疑有其特殊营销效果。近年供流被经济联合取代,于此不无实现依据。

4.在通往国际市场中,寻求政府——“守门人”支持,有两种新主张值得一提。一种认为,得到政府支持保护,符合企业—社会进步利益。美营销专家谢斯认为,营销界与政府合作,树立共荣共存观念,意义重大。一方面有助于国家对营销活动调解的合理化,避免各种矛盾,另一方面政府营销反映了社会共同利益,有利于鼓励“关系营销”,减少的推销促销术出现,帮助企业改变反面形象。我国政府通过资金、贷款、关税等倾斜政策,鼓励企业发展创新;又通过有关法规、条文保护企业合法竞争,赢得了广泛的支持,形成了“宏观管住、微管放活”的新型企业、政府关系。另一种认为,发展大市场营销,需要政府做后盾。步入八十年代,贸易保护主义盛行,非关税壁垒林立。为此,著名市场学家菲利普·科提勒提出,综合协调采用经济和心理、政治和公关等手段发展大市场营销战略理论。强调如“权利”——借重政府力量促进外销活动;“公关”——通过院外宣传活动,改善国际市场环境。我国在利用两种资源、打开两个市场方面,取得利用外资800亿美元的成绩,于此理论应用不无密切关系。但在发展外向经济中,取得“第一守门人”——外国政府支持方面,继续汲取大市场营销战略理论“营养”,形成有特色的市场学理论体系,任重而道远,尚有许多文章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