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去展会,看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多届重复下来之后,主办方没了激情,就放手让展会随着惯性向前走。这也是很多展会前三届引人注目,随后江河日下的原因。
―― 本报记者 霍光
就在这个月,多次和人聊起展会的话题。一次采访中,一位半导体企业老总明确地表示,不会参加国内大部分展会。“很多展会都不办实事。”这是他的评价。在IDF上,大家却看到了热火朝天的一幕:首日早上,由于注册到会观众过多,几百人只能停留在国家会议中心门口的广场上等待注册;在热门的培训课程教室前,一样排着长队。
记者从业的几年中,也参加了大大小小不少展会。要看一个IT展会是虚有其表还是确有不凡之处,只需要看两种人:参展工作人员的表情和观众的年龄。若是观众年龄普遍偏大,工作人员坐在展位里面的角落独自喝茶,那这个展会一定没有什么新东西可看。如果观众适龄、工作人员热情洋溢,那么,你就可以认真找找,也许能看到一些没见过的产品、没听说过的技术。
百度百科,认为“展会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带动作用、联动效果、经济贡献都会远远超越展会本身的范围,形成支柱性、主导性、先导性产业,成为经济体系发展的重要基础,促使展会经济的形成。”然而,能形成这种“展会经济”的展会,今天已经越来越少。
其实,展会无非是两个要素:展商和观众。展商来参展,要么图名,要么图利。观众来参观,要么想看新东西,要么想学新知识。
之前提到那位老总率队参加了香港电子展,原因是:“参加这个展会的大部分都是行业内的人,有很多现场签单的机会。”这是图利。他们也会参加Computex,原因是:“我们很多客户会参展,他们也希望用户能见到他们的供应商,了解他们的供应商。”这是图名。与之相比,笔者去过的一个知名展会,邀请的展商几乎清一色是终端厂商,彼此间合作的机会很少,观众又年龄偏大,展商只能两头落空,参与无非是看主办方的面子,自然也不会拿出重磅产品在展会上。
今天,互联网资讯极其发达,观众要看到新东西,其实并不一定要去展会。IDF之所以被踏破了门槛,是因为有上百节重量级的课程,能获得很多别处难以获得的知识。今年的Macworld Asia除了为开发者提供课程之外,更举办了“达人选拔赛”等活动,参与者能获得与风投见面的机会等。
其实,很多展会在第一次筹办时主办方也是雄心勃勃,希望起到“展会经济”的作用。但是,多届重复下来之后,主办方没了激情,就放手让展会随着惯性向前走。这也是很多展会前三届引人注目,随后江河日下的原因。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产业使命感,这样的展会不办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