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抓好地理高考的冲刺复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抓好地理高考的冲刺复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地理高考复习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复习目的各有侧重,时间长短也各不相同。第一轮复习从八月中旬到三月初,主要是以考试说明为依据,基本以课本章节为顺序,重组课本知识,力求全面、细致,并适当拓展和加深,主要目的是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过关以及知识的纵向联系;第二轮复习从三月初到四月底,以专题形式抓主干知识的复习,强化重难点,主要目的是知识的横向联系和学科内综合能力突破;第三轮复习从四月底到五月底,着重是查漏补缺,对社会热点问题和区域归纳总结,对学生进行跨学科综合能力的训练及解题技巧的培养,主要目的是提高应试能力。

经过第一、二轮复习以后,就进入了最后的冲刺复习阶段,即第三轮复习。这个阶段时间短,头绪多,复习抓好了,可以使学生在高考中更好地发挥水平,将成绩进一步提升,因此教师不可轻视,要周密安排,有所作为。根据笔者高三复习教学的体会,重点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查漏补缺,强调基础,突出重点和难点,强化地理思维素质训练

查漏补缺工作应该是在两个层面同时进行。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对学生文科综合模拟测试中暴露出来较为普遍的问题在进行试卷讲评时进行适当地“补火”,尤其是主干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查漏补缺的工作,做到“颗粒归仓”。同时也要让学生做“返回书本”的工作,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重点是原理规律与方法思路,前者如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大气水平运动规律等;后者如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地理区位因素的综合分析评价等。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从水量多少、水位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分析;分析区位因素都要从自然、社会经济、技术方面着手。区域地理的重点是区域准确定位与区域特征的分析和掌握,可以从行政区、地形区、流域、经济区等多个角度进行训练,也可以适当进行区域间的比较训练。

一般一个学生到了最后一两个月能不能有大幅度的提高,就看他能不能在短时间内提升自己的学科思维素质。地理学科有其自身的思维特点和学科能力,这是中学地理教学要给学生的,也是地理高考试题着重考查的。在第三轮复习教学中要突出空间思维、综合思维、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等地理思维和思想的训练,培养学生用“地理眼光”看问题的意识,用地理思维分析现实问题的习惯。同时要加强获取地理信息能力、地图能力、地理变式图像的判读能力、地理计算能力、地理概念与原理的运用迁移能力、热点问题与地区区域的分析能力、典型环境问题的说明分析评价能力等多种能力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的能力从容应付百变的试题。

二、联系热点问题和热点区域,加强综合训练

近年高考不回避热点问题和热点区域,注重运用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知识分析、阐释、评价实际问题等是文科综合试题的目标之一。因此在第三轮复习中,要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站在文科综合的高度,从地理学科角度,对国内外时事热点问题和热点区域进行分析和适当训练。复习的重点是了解热点问题与地理相关的知识,掌握热点区域的自然地理事物分布、自然环境特征、经济活动特征、人地关系等。分析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区域概况:对于涉及具体发生地区的热点问题,要了解相关地区及周边地区的区域地理概况。主要从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人文地理特征(人地关系、经济、交通、城市等)角度去把握。

2.相关原理:对于涉及地理学科相关原理的热点问题,要能运用本学科相关原理解释这些热点问题或现象的变化过程和成因。如莫拉克台风、汶川大地震,就要联系台风和地震的相关原理。

3.影响意义:对事件、大型工程、重大活动等热点问题,还要从地理角度掌握其影响意义,这些往往不是书本现成知识,需要教会学生基本思路和方法,如四大工程、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能源安全等,四大工程主要从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分析其影响和意义。

4.地理过程:对当代全球共同关注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涉及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热点问题,则要从地理角度系统把握其地理过程。以环境问题为例,必须把握其形成原因――产生的危害――解决的途径或措施,并能结合实例分析。

另外,在把握热点问题时还必须适当关注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拓展。

出现在高考试卷上的热点试题,考查的知识点不可能面面俱到,即不会考到所有热点问题或某一热点问题的所有方面,在高考后期复习的短暂时间里,如何提高热点问题的复习效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

1.进行整合:既把本年度所涉及的热点问题的类型进行系统化,考点把握方法化。以大型工程事件的影响为例,它不外乎从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加以评价。

2.专题练习:可适当搞几个关于热点问题的专题练习以达到巩固强化的效果。

3.有所侧重:高考命题的角度很广,就热点问题的复习如想猜中题几率很小,但从历年来高考试卷的分析可以看出,对那些为公众所关注的或几乎众所周知的热点问题和涉及本学科(地理)主干知识的热点问题往往在试卷中出现的更高些。对它们的复习应该更加引起重视。

三、加强学习心理辅导,最大程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冲刺能力

教师应该关爱每一个学生,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和有针对性的复习指导。对于一些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要在加强个别辅导的同时,适当给他们缩小复习范围,降低难度,强调基础,突出重点,提高自信心。对于中等程度的学生,要求他们主要跟着老师的步伐走,加强薄弱环节。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可要求他们一手抓知识的整合,将高考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同时做一些难度较大的模拟试题,提高解难题的能力。

四、加强应试技巧的辅导,减少不必要的失分,提高高考成绩

应试技巧虽然不是考试成绩好坏的决定性因素,但针对高考考试的特点和地理学科的特点,在临考前进行一定的应试技巧辅导和训练,对于提高答题正确率,减少不应该的失分,也是第三轮复习不可忽视的环节。第一,通过几次文科综合模拟测试,使学生明确文科综合考试的试卷结构、试题数量和出题方式,熟悉综合考试的特点,合理安排做题时间,适应不同学科内容和思维在短时间内的转换。根据以往经验,除了正式的三次文科综合模拟考试外,还应适当增加文科综合模拟测试的训练次数。第二,除了平时试卷讲评时渗透一些应试技巧的教育外,在临考前选择一个单元时间,对学生进行地理答题技巧的辅导讲座,也是必不可少的,讲座可以教师自己主讲,也可以邀请有丰富高三教学经验和高考阅卷经历的其他地理教师主讲。讲座的主讲人一定要精心准备,讲座内容可以包括考试前和考试时的心理调节、选择题和综合题的答题思路和技巧、地理试题的答题规范和注意事项等,能够搜集一些学生模拟考试中和以往高考阅卷中出现的典型例子更好。

根据笔者的经验,在考试中,以下一些事项是应该让学生注意的:

1.在文科综合测试中,地理由于兼具文理性质的特点,题目难度会大一些,这一点应让学生有思想准备。总之,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和很强的自信心,应该教学生怎么想呢?“我会的,别人未必会,我不会的别人肯定也不会。”这样一种自信心会使学生在考试中间有一个好心情,发挥最佳水平。

2.要合理安排作答顺序和时间:一般按题目先后顺序作答,遇到难题可先绕过去,切忌“卡壳”,消耗过多的时间,有的题实在觉得没有答对的希望,不如放弃,以免遭拖累。这样,可以集中精力,有较多时间去做自己可能解答的其他难题,拿到更多的分数。

3.准确审题非常重要。读题时一定要仔细,有些题目,提供的条件和图文材料看似复杂,其实读懂了图,注意到了各种条件(有些条件比较隐蔽,不易发现,如在题干的限定语中或在图中的图例和注记中,应特别注意),就不难找到正确答案了。

4.解题思路和方法也很重要。做选择题时往往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逆向思维,当你如果找不到正确答案的时候,应该去看哪些选项是明显错误的,一般很有效。实际上每一年有时候丢分丢的比较多的,还是主观试题。各个考生不一样,就整体来讲现在做选择题大家感觉到相对来讲比较容易一点,而对于后面的综合题往往同学们感觉到组织不好语言,答了很多答不到点子上去。笔者觉得回答这些问题应该一要把题目审清,看一下这个问题到底是要求我回答的是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需要我调动哪些知识来回答它?然后我自己再思考,我如何选择解决问题的路径,草拟一个答题提纲,分要点写1、2、3、4……组织语言时要开门见山,言简意明,结论性的东西写在前面,如果想解释,写在结论的后面,这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是比较重要的。

5.注意学生运用“地理语言”表述能力的培养。历届高考,地理表述题的标准答题基本源于教材,加大表述能力的训练是考生备考的重要环节,表达训练并不是死记硬背课本中的文字,而是理解记忆,将课本的语言,做到融会贯通,才能在答题时准确、透彻、到位。一般来讲,针对试题设置的情景,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从中得出多方面的要点,将这些要点筛选出符合题目设问的内容,并将这些内容组织成逻辑顺畅、层次分明的论述,并紧扣题目。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