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义工,收获比付出更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义工,收获比付出更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老朱名叫朱为孺。“俯首甘为孺子牛”,认识他的人都会觉得,老朱实在人如其名。

他有很多身份。他曾任职于人民法院,担任过诸多著名案件的审判长;也曾是一名律师,成功过各类案件;他还是多家企业的法律顾问,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但在老朱看来,自己最重要的身份,却是北京义工联的创立者。

在跟随其他慈善团队做了很长时间的公益服务之后,老朱深深感到有效的组织对义工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也感到自己关于义工的理念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于是,2006年,北京义工联应运而生。

做义工,我们倡导的是快乐

北京义工联是老朱的心血,如今已颇有名气。当被问及它的规模和构成时,老朱咧嘴一笑,说:“很简单,就是三个2、三个7!”――注册登记过的人数约有20000人,经常参加活动的约有2000人,核心成员约有200人;其中,30岁以下的成员约占7成,白领人士约占7成,女性约占7成。这些巧合的数字,看起来十分有趣,却也反映出一个问题――义工联的人员流失挺严重。

换了别人也许早就挖空心思扩大规模,留住更多成员了,老朱却很淡然。

义工联倡导的理念是“快乐义工”,不让义工活动成为负担,不影响个人的正常生活。在老朱看来,家庭和工作是每个人的第一责任,尽的是本分;社会公益是第二责任,尽的是情分。本分优先于情分,是理所当然的。

因此,他坚持义工联的松散状态,谁都可以报名参加,谁有自己的事了也随时可以离开,绝不以加强组织管理的方式束缚大家。对于人员的流失,老朱并不担心:“离开的成员虽然多,补充的成员也不少。那些走了的人,也可以将义工联的影响辐射到别处。”

“快乐义工”的理念,得到了大多数成员的认同。去年4月至7月,在义工联内部发起的“为什么做义工”的调查中,有超过70%的成员选择了“我做义工,我从中体验快乐”,这一选项高居榜首,比排在第二名的选项超出了20多个百分点。这个结果,让老朱很欣慰。

放下“义工”两个字,然后做义工

做义工,最重要的是抱着平常心。这是小C从自身经历中悟出的道理。

小C刚加入义工联不久,组织里来了一个新人。他对敬老院里的老人特别关心,对护工却极不客气,不仅挑剔他们的工作,还违规要求护工把工作记录拿给他检查,造成了恶劣影响。小C不能理解,那样的善意和苛刻怎么会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很久以后,才终于明白了他的心态――仅仅因为他是来做义工,而护工们是拿着薪水在照顾老人,他心中就膨胀、散发出一股强烈的道德优越感,觉得自己有了高人一等的地位和监督他们的权力。

这件事让小C对人性的复杂产生了警惕。

“从那时候起,我渐渐明白,道德优越感是义工事业最大的敌人。”小C说,“我时常告诫自己,后来也时常告诫别人,做义工只是一个平凡的举动。如果你觉得,你是在帮助别人,如果你被你做义工这件事感动了,甚至引以为豪,那么你现在的心理和情感,其实还没有明白义工事业的真谛。只有彻底放下义工这一身份,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义工。”

如今的小C,依旧坚持着他对人性的思考,在观念上又深入了一步。他警惕的不仅仅是道德优越感这种显而易见的错误,甚至对义工经常产生的同情、怜悯情绪也加以冷静的剖析:“如果你对一个人同情,就把他放在了相对弱势的地位,无意中摆出了施舍的姿态。而这种情绪也许会损害受助者的尊严。再往深处想,所谓‘弱势’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势’之处,谁能说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没有从对方身上学到什么呢?‘义工’两个字,最准确的同义词应该是‘普通人’。”

拒绝无原则的帮助

阿文每天要在路上花去4个小时,穿过半个北京城,去照顾一位残疾人。他刚出院,身边暂时没有亲人,生活难以自理。阿文每天到了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他抱上轮椅,推到几百米外的公共厕所,在他解决完之后把厕所清理干净,再把他推回来。

一段时间下来,他对阿文的感激与依赖与日俱增,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习惯,一有什么事就找阿文,要求越来越多。

最初,他只是请求有人能够每天抽出一两个小时,照顾一下他的生活。接着,就希望阿文能够多陪护几个小时,阿文也尽量挤出时间,满足了他的心愿。后来,他告诉阿文他想装一副假肢,这笔钱不是小数目,阿文其实挺为难,却仍然慷慨资助了他。最后,他竟然提出让阿文给自己雇个保姆,以便随时有人照顾自己。

阿文至今仍然记得他被拒绝后的眼神。那里面混和着伤心、失望,还有一点点恼羞成怒的怨恨。她不知道事情怎么会发展成这样子,让别人将她的好心当成了应尽的责任。这样的责任,她实在不堪重负。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阿文陷入了反思,最终认识到,是自己的一再纵容导致了这样的结果。从那以后,阿文学会了适度的拒绝。她时常提醒身边的朋友要把握助人的尺度:“爱和帮助,并不是越多越好。如果因为你无原则的帮助,助长了他人内心的贪婪和惰性,那你不是在助人,反而会害人害己。”

“我们得到的,远比我们付出的更多”

大家都亲切地叫她李姐。

她最初来做义工,除了热心肠以外,多少有点逃避家庭的意思。她与丈夫关系不好,退休前还可以把心思扑在工作上,不去烦心;退休后,做义工就成了她的新工作,更是她的精神寄托。无论在家里有多不顺心,只要一看到受助者脸上的笑容,她的心情就会变得十分愉悦。有时候,她甚至觉得,她带给别人的快乐,其实还不如自己收获的快乐更多。

为此,李姐的服务比谁都用心。有一次,因为敬老院的一位老人无意间提到想听评剧,李姐就回家苦练了一个月。上网搜索、下载,一遍遍播放、试听、跟唱……原本连电脑都不太会用的老大姐,一个月后的打字速度竟然几乎赶上联队里的年轻人了。到敬老院一唱,唱腔念白都有模有样,大受欢迎,几乎成了义工联常规活动的保留节目。

这么热情善良的一个人,在家里却像变了一个人,冰冷而暴躁。多年来,她一直觉得自己的婚姻是不幸的,觉得丈夫不爱自己。是义工联里的朋友的劝解,一语惊醒梦中人。活了大半辈子、怨了大半辈子的她突然发现,是自己一直没有尽到做妻子的责任;而丈夫,一直在用他的宽容诠释着爱。

李姐不知道该如何感激。义工这份事业,曾一次次将她拉出心情的低谷;如今,又揭开了她心灵上的黑布,让她看到了生活的美丽。

……

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

面对社会各界对义工联的赞誉,他们丝毫没有感到自己有什么了不起,他们始终坚信并向人们宣扬:每一次爱的付出,其实都是自己的收获。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收获到底是什么?用义工联论坛上的一段话作为他们共同的答案,也许再合适不过:

不要总想着做好人,能做一个普通人就不错了。因为糊涂,生气,人常常是个病人。当我们做善事时,其实只是本性使然。帮助别人要力所能及,自己为难的事就不要勉强。帮助了别人自己却不快乐的事就不要做。还有,我觉得,对人最大的帮助就是让他学会自助。

这是做义工的准则。也是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