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陈情表》运思的细密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陈情表》运思的细密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李密在《陈情表》的前半篇中,用恳切的言辞表达了自己“忠孝难两全”的“狼狈”处境。对于晋武帝而言,他可能已经被李密的“孝心”打动,但是他最想知道的答案仍然是“你愿不愿意为我效力”。李密必须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文末说“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就表明李密采用了先尽孝再尽忠的方式来满足帝愿。此时晋武帝可能会产生下述疑虑与不满:1. 李密这样做毕竟属于违抗圣旨,罪责难逃;2. 李密曾在蜀国为官,现在的做法是否为了学那“伯夷、叔齐”,来个“忠臣不事二主”,所以曲尽辩辞;3. 如果李密要扶养祖母,那为什么不把她老人家接到任上呢?

这些也是读者在阅读时极容易产生的疑虑,而且应该是晋武帝与李密产生牴牾的三个最重要的问题。然而,心思细腻的李密在文章的后半部分将这些可能产生的问题一一化解,可谓滴水不漏,令人叹服。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这些话可以解除第一个疑虑。李密称晋朝“以孝治天下”,并非为达目的而作的牵强附会之说,而是史实如此。孝道在中国文化中可谓源远流长:西周时期,孝道已基本成型;春秋战国时期,孝道已进入中华民族伦理意识的核心范畴;秦汉以后,随着封建专制制度的加强,“孝”被不断地强化,泛化,成为政治伦理;魏晋统治者沿袭了汉代的风俗,也标榜“以孝治天下”,正史《晋书》中还专辟“孝子传”,以昭示对孝的褒奖和宣扬。所以刚刚强大起来的晋武帝为了进一步笼络人心,不可能放弃“孝”这一维护封建专制的有效手段。李密投其所好,表明自己的选择最终还是以国君的治国之本为依据的,自然避开了“违抗圣旨”的罪责。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这些话中,“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是关键处,直接破除了晋武帝的第二个疑虑。李密要告诉晋武帝,自己以前当官的目的就是为了“显达”,这属于私欲,无论在什么国家、谁的手下做事,都是没有区别的。为了表明自己不是为了看重名节而拒绝赴职,李密的陈辞可谓字斟句酌。比如“历职”一词,如果换成“就职”也很通顺,但是表意就不够诚恳,因为“历职”是“连续任职”的意思,这就体现出他做官时间之长,劳心仕途之久,“本图宦达”之意便显得更为真实。再加上身为“亡国贱俘”,谦卑之态可谓表现得淋漓尽致。李密“惟重功名”的陈述,自然可以避过晋武帝将他视为“异己”的危险。

以上两点疑虑一旦解除,李密的身家性命就有了保障,唯其如此,才有扶养祖母的机会;掉了脑袋,只能一事无成。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这些话可以消除最后一个疑虑。按“……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等信息看来,祖母刘氏在五十六岁的时候就开始“一个人”抚养李密了,李密在“蜀国”为官时,祖母起码也该是七十开外的老人了,李密是个孝顺的人,七十多岁的祖母就算身体健康,他也该躬亲扶养的了;依此想来,李密可以边做官,边赡养老人,那么在晋国做个大臣也是可以把祖母接来,既尽忠又尽孝的。然而李密连用“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等四个含义相同的短语,急促地表达了祖母的危险境况。祖母的情况实在是太可怕了,李密想激起晋武帝这样的感受:像这样的老人怎么可以再经历路途颠簸呢?像这样的老人怎么可以没有至亲的照顾呢?面对这样的老人,一个有孝心的晚辈又怎么忍心和她有片刻的分离呢?真是“更相为命”,谁都离不开谁啊!

三大疑虑被一一消除后,晋武帝无法再强求李密,否则他会落下被人非议的话柄,比如:治国无方,自相矛盾;冷酷无情,残忍暴虐;不通情理,专横跋扈。此时蜀汉虽亡,东吴未灭,晋武帝为了稳定巴蜀人心,正在采取拉拢、收买人心的办法来稳定各级官吏,以确保政权稳定地过渡。他有统一全国的宏愿,自然不会愚蠢到破坏自己的声誉。

李密的陈辞可谓步步设防,曲折委婉,情理交融,无懈可击,如此思维与如此言辞,达成目的的胜算是可想而知的了。这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机下,以适当的方式发生的情感,才是适度的最好的感情。”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中学弁山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