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设计的新挑战和新概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本文是作者1998年5月13日于威斯巴登的黑森州议會大厦黑森科学与艺术部所办“设计的新途径”活动中的简短演讲。黑森科学与艺术部及黑森工商商會都对文中有关建立一个与大学设计教育相区别相独立的新型机构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文中提到,应当建立一个国际创新中心,以高级培训机构的形式向高水平的学员开放,学员可以来自科学、设计、技术、商业及政治等领域,通过互动进一步发展新的“跨系统”的创新项目。现在,黑森科学与艺术部及黑森工商商會已经在为创立该项目的筹备委员會而努力创造基本的经济和政治条件。
我们今天所面临的经济、社會、生态和技术挑战是人类从工业社會向知识社會过渡的一部分。而正是这些挑战,让我们不得不对如何看待设计展开新的讨论。这不仅意味着我们會讨论到应该如何诠释设计培训以及设计培训的目标,而且还意味着我们要解决未来设计培训应采取何种形式的问题。
这种条件方面的变化在设计领域如何体现呢?从表面上看,它体现在两个层次:其一是设计问题愈发复杂,其二是设计问题在结构方面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二者都是在设计任务中必然會涉及到的,并且与设计应如何有责任地发展密切相关,即与经济、生态和社會更新发展密不可分。
众所周知,设计是一个會发光的专业。设计所需要的专业知识非常广泛,从制作花瓶或香槟杯的巧妙工艺,到高度复杂的对象或对象系统,都需要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从这个程度而言,愈发复杂的设计问题和设计问题在结构方面的实质性变化多多少少都在与设计相关的领域凸显,并在这些领域以不同的步履得以化解。这种不同步与不平衡的状态一直都存在,然而不同的是,现在,这些间隔和缺口变得越来越大。对设计问题的复杂性及设计问题在结构方面实质性变化的增加起决定性作用的第一步,发生在20世纪初。当时,设计以工业设计的姿态,开始从艺术品和工艺品的起源进行自我解放。全新的设计任务,例如,在工业化运输系统中(高架铁路系统、铁路、汽车、航天器、飞机等)的应用,证明了这一点。德国艺工联盟(WERKBUND)年鉴对引向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这一切都有详细的插图及描述。
毫无疑问,如果有人把这些设计与年鉴中海量的餐具、墙纸、家具及类似产品相比,这些案例只是特例而已。然而,作为特例,他们却代表了当时现代化设计的巅峰之作。今天的情况也是类似。
早年,工业设计主要专注于产品设计。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尤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产品系统的设计占了越来越多的比例。今天,任务的范围再次大幅拓宽。它包括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还同时包括经济和社會的创新。未来,这些类别中潜在交集的开放性将起到决定作用。换言之,未来的设计将以创造和开发“产品工艺系统”为主流。
这种产品工艺系统的一个常见例子是城市交通的新概念。这里的重点是:在不同基础设施发展状况存在巨大差异的条件下(不同交通路线、不同交通类型互连、及不同通信领域等),开发新工艺(如产品的使用以共享或租赁的形式变得更密集,并因此促进产品的全新使用方式),研发新产品(如新交通工具)。在此,决定性的一点是,这些不同的任务必须被视为一个互连的产品工艺系统。系统甚至系统间工艺的创新是必要的。
崭新的、社會的和生态标识强烈的产品工艺系统这一发明,是社會、经济、政治和技术现代化的关键问题之一。任何在此类跨学科的创新发展方面有优势的人不仅能够取得生态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成功,而且,从经济方面来说,还能在世界市场上稳占先机。对此,设计培训必须设立新的标准。
从广义上理解,设计活动可以称为通过创新完成任务的活动。这些活动并非简单的跨学科设计,而是需要科学、技术、设计、经济和政治等其他活动共同参与的一系列跨学科活动。这一概念无疑与人们对设计的传统理解大相径庭。从另一方面来讲,跨学科作业的前提是必须要拥有所涉及学科的专业知识。这就跟设计有关了:全面的设计知识。
跨学科创新工艺只能由不同领域的专家促成,他们把专业资质与问题相关领域的专业能力结合起来。这种类型的专家,能够在其深度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产生范围广泛的洞见和设计,并因此创造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
换言之,未来的培训需要专注于两方面:不但要培养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要激发相关领域的竞争力。二者应当在不同的层次互为前提:一是在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再者是问题所涉及领域的专业水平。
在这个背景下,把现有的大学设计教育机制改良成专家培训,并在高层次继续教育这个完全不同的层面上引发创新发展这一跨学科课程,将现有设计教育现代化,似乎是非常有意义的。
我的建议是,设计培训应当划分为双轨,一条轨道(“专家教育”)与另一条(跨学科继续教育)紧密吻合。
当前大学和学院中的设计学位项目(如硕士学位项目等)需要现代化。设计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有很多需要从根本上改革。今天的德国设计拥有说着不同国家语言的设计师,他们至少在学科边界以外的领域有着领先的成就,处于较高水平。众多国际设计大赛中产生的无数学生奖项证明了这一点。然而,专业资格培训想要现代化,迫切需要做的是:
1)设计科学和设计研究需要专门发展,并将此作为培训的坚实基础;
2)设计涵盖范围需要拓展,不仅应当包括产品,还应包括工艺和服务;
3)开放并重新定义理解及通讯和工业设计的相互关系;
4)对基础培训进行全面现代化,包括将其拓展到能够涵盖问题确认反馈平台;
5)为完善综合教育的概念,改革服务业教育。
这些都是由欧委會为实现设计培训现代化而已经在采取的措施和需求。值得一提的还有由欧洲艺术院校协會创办的“新学院”(“THE NEW ACADEMY”)项目、米兰理工大学近期推出的结合设计科学和研究的“搜索博士学位”(“DOTTORATO DI RICERCA”)项目、以及日本东京正在发起的日本设计科学研究协會(JAPANESESOCIETY FOR SCIENCE OF DESIGN STUDIES)。
在系统间继续教育这个问题上,我建议创立一个新型的国际创新中心,仅向符合要求的杰出人才开放,提供高级的设计培训。这个培训和设计中心拥有来自科学、设计、技术、商业和政治等学科中高水平的专家,他们互相交流,推进新的跨学科创新项目的进展,起到智库的作用。
这个中心的目标是,在科学、设计、技术、商业和政治领域强劲互动网络的基础上培养领先创新,解决生态、社會和经济中的问题。例如在这里,可以开发独具一帜的产品工艺系统。
只有跨学科的工作组才能完成复杂的任务,因为这些小组是为解决特定问题而设立的。想要灵活地将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汇集,就必须有合适的组织结构作为前提。小组必须有个别项目组的专业组合,并且要使所有学员参与到进一步的培训中,以根据不同的特定任务确定或改变其角色。
因此,奖学金的申请应当与各个项目配合。需要建立一个择选机制。申请条件应当包括研究生毕业及高于平均水平的专业表现。学员将来自以下领域:技术、设计、规划、自然和社會科学、传媒、生态、经济、政治及相关领域。
新中心的培训和创新理念基于高于平均水准的资格、有力的专业表现、以及成员的主动性。教育形式将不會是授课式教学,而更像是一种共同工作的关系,由高水准的学员和导师共同进行。当任务需要他们协助时,主要活动将由知名专家进行,由外部专家提供额外的知识和能力。在导师的支持下,项目组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导师扮演顾问和协调员的角色。
除了有主次分明的项目工作,新中心还将提供经典的普通教育。为实现这一目标,新中心将开展有吸引力的公开讲座和专题讨论會。这个项目将积极地请到学校核心领导及知名嘉宾,还将请到导师和学员。除项目工作之外,他们还要负责部分的讲座计划。他们也应当在筹备工作中或以嘉宾或主持人的角色参与到研讨會中。
重要的是,这个新机构为学员对彼此的特长技能和个性相互熟悉创造了框架和生活条件,并将此作为创造性的潜力。这需要以学员的工作和生活可以在此直接互连为前提。因此,新中心不仅仅是一个教育和工作机构,同时还有必要的住宿和休息室,也是学员的生活之处。
决定一个院校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该校能否在其规模和创新活动方面把握宏观全局。校内人数应当与直接、互动交流的需求相符合。这应该是大约35人,涵盖7到8个专业。对于大型院校来说,相比扩张,更好的方式是在欧洲各处设立众多的小型中心。这些小型中心可以成为国际中心。我能够想象,在那样的小校园里,譬如有一个以改变当前交通及通讯框架为目的的项目组,组里可能有来自美国的生态学家、来自意大利的城市社會学家、荷兰的城市规划师、德国的设计师、法国的交通运输专家,还有英国的媒体技术专家——大家都在一起工作。
得益于新校区的网络化结构,校园应当与普通大学的院系设置有着本质上的结构差异。它不仅应当将自己视为项目和教育工作的基础,还应认为自己是一个不断变化的领域,这需要独立的框架。因此,基金會或非盈利有限公司的结构更适合这些分支中心。
学校财政的大部分都来自学费,这与普通私立或半私立教育机构相同。25%的学员应当免费入学,付费入学的学员有机會获得财务补助,补助形式可以是公司休假或赞助,由一家公司来支付奖学金,还可以是学术项目奖学金、基金會和公共基金等多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