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穷人的诚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相信穷人到关爱客户
1983年-尤努斯在孟加拉国创建了第一代格莱珉银行,他认为缺乏资金是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建立―个向穷人提供信贷的体系,就可以让他们投资于能创造收入的项目,进而改善自身的经济条件。他坚信尽管穷人的经济状况很不稳定,但他们依然是注重信用的,即使不存在没收抵押品的约束,穷人依然会按时归还贷款。此外,他认为穷人虽然没有受过训练,却非常清楚自己应该如何通过小额贷款争取最大的收益,因此,金融机构只需要及时给他们提供资金即可,无需更多的干预。格莱珉银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它向240万穷人提供贷款,并很快发展成为有16000名员工的大型金融机构。大量的事实和研究表明,格莱珉银行对穷人的收入、就业、消费和抗风险能力等经济方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也对穷人的健康、教育、生育、妇女权利等社会方面产生了正面的作用。更有研究表明格莱珉银行在1994―1996年间增加了孟加拉国1.10%-1.50%的经济增长。
1998年,孟加拉国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大洪水,全国三分之二的地方被淹,部分地区的银行业务受到了欠款的困扰。在一些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恶劣、洪水造成的经济滑坡、职员的工作失误、诚信文化的败坏等,银行遇到了很大困难。许多会员终止还款、不再参加每周的例会,银行甚至完全失去了和会员的联系。然而,尤努斯和格莱珉银行却认识到,洪水和经济紊乱并不是问题的根本原因,因为有的地区虽然也遭受了洪水的冲击,却继续维持着良好的还款率,80%的借款人依然如期还款,只有∞%的借款人与银行失去了所有的联系。尤努斯和格莱珉银行坚信穷人迟早会归还贷款,他们可能会“推迟还款”,但这也是因为他们自身之外的环境因素。在危机中,尤努斯和格莱珉银行从内部找原因,认识到第一代业务模式中僵化的条款才是问题的主要原因,银行需要开发新的产品和制定新的激励机制。于是他们进行改革,其结果便是第二代格莱珉银行模式的出现。
第二代格莱珉银行是建立在第―代格莱珉银行相信穷人的革命性理念基础之上的。但第二代格莱珉银行把相信穷人的理念进一步发展成关爱客户,并把它制度化。第二代格莱珉银行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政策:绝不向法庭自己的借款人;建立新的业务模式,包括考虑到穷人易遭不测打击的“灵活贷款”安排,如贷款合并、新贷款产品、逾期贷款的回收、格莱珉退休基金、为会员和非会员提供的储蓄产品、为借款人子女提供的奖学金和高等教育贷款、以及为最下层的人们(乞丐)提供的特殊服务。同时,建立了贷款保险体系。新的格莱珉银行不采用小组贷款的做法,而是针对个人放贷。通过第二代模式,银行开展了最前沿的小额信贷业务:开放式储蓄、灵活的贷款、鼓励借款人的自立、建立不完全依赖捐助的基金,以及开发满足退休人员需要和借款人成年子女需要的新产品(格莱珉退休计划、高等教育贷款)等。创新使格莱珉银行不但克服了危机而且进一步焕发活力,格莱珉银行的业务继续蓬勃发展,会员发展到603万人,循环发放贷款累计50亿美元,年年盈利。考虑到环境、市场、客户结构和竞争,这是令全世界震惊的骄人业绩。
2006年9月,孟加拉格莱珉银行及其创办人尤努斯获诺贝尔和平奖,孟加拉格莱珉银行用自己的经历和获奖证明,“穷人银行”可以商业化经营,可以自给自足地存在,可以在公益和商业利益之间平衡。格莱珉银行证明穷人同样具有非常良好的信誉,扶贫并不只是政府和慈善机构可以做的事,金融机构在商业化原则下也可以发挥其作用。格莱珉银行证明在财政补贴、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之外,如果允许民间自下而上地创造并给予必要的环境条件,如果充分地关爱客户尊重员工,如果银行能不断地自主创新,提供合适的产品,农村金融可以做到可持续性发展。
格莱珉银行的兴起、发展、挫折和改革转型
加齐・阿卜杜勒’马利克(Gazi AbSul Malek)是格莱珉银行法特哈巴德分行的会员,该分行自1983年开始就―直是格莱珉银行的母分行。加齐加入银行的时候已有40多岁了,他一贯按期偿还债务,是模范会员。到2031年底,他还有2400塔卡的债务尚未还清,根据银行的新规定,他需要往一个特殊储蓄账户里存入60塔卡,也就是相当于未清偿债务余额2.5%的金额,作为贷款的保险。(塔卡是孟加拉国的货币单位,1美元约合订7塔卡)同时,加齐从银行获取了更多的贷款,并由于持续的良好表现,他得到大额的特别投资项目贷款。不过,尽管加齐不清楚自己的实际健康状况,他还是很担心,害怕自己一旦遭遇不测,从银行借贷这么多钱会给家人留下巨额债务。
加齐于2002年6月25日去世,当时还欠银行118278塔卡。他谢世后,格莱珉银行随即通过贷款保险基金收回了全部债权,此外,银行还归还了他的贷款储蓄账户中最开始存入的60塔卡。
本书从讲述这个普通人的故事开始,是因为它反映了格莱珉银行迅速的重建过程中几个关键的方面:基本贷款、个人储蓄账户、特别投资项目贷款、贷款保险,以及最为重要的一点――用全体银行会员积累起来的保险基金来偿还未清偿的贷款余额。除了经济方面的影响以外,这个故事还揭示了第二代格莱珉银行(GrameenⅡ) 取得的重要社会成就:作为该银行的会员,人们更有把握在去世的时候免除债务的继续拖累。在孟加拉国这样的穆斯林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几乎所有的居民,无论贫富,都渴望实现这个目标。对穆斯林而言,举办葬礼时有一个重要的祈祷仪式,家里的长子会祈求真主宽恕逝去的父母,并且承诺继承他们的债务。格莱珉银行的安排可以使贷款人解除死者的债务,让儿子平静地安葬再没有负担的父母,那本身就是一项崇高的荣誉。第一代格莱珉银行有个长期奉行的政策,就是派代表去参加已故借款人的葬礼,并给死者的家人带去一笔附送的人寿保险偿补金,以帮助他们负担丧葬费。如今,在新的格莱珉银行的业务模式下,分行经理在参加葬礼时,会在死者下葬前公开宣布免除他欠银行的债务,并把贷款储蓄账户中的余额退还其家人。不用说,这种在去世之后不给后人留下债务负担的愿景,对会员来说颇有吸引力。不是银行会员的人,也会对格莱珉银行免除穷人债务之举感到吃惊。许多女性借款人,包括格莱珉银行所有通过选举产生的董事,都要求该保险计划把自己的丈夫也覆盖进来,以保证女性借款人在自己的丈夫意外死亡时免于陷入贫困。于是,银行最近就把保险范围拓展到了借款人的丈夫。
第二代格莱珉银行的成功是建立在第一代模式的革命性观念之上。1983年,在孟加拉国一所大学附近的乡村,一位曾在美国接受过教育的经济学家突然萌生了与传统思维截然不同的念头。他想到,尽管穷人的经济状况很不稳定,但他们依然非常注重自身的信用。他坚信,如果建立一个向穷人提供信贷的体系,就可以鼓励他们投资于能创造收入的项目,改善自身的经济条件。他还有一个信念:即使不存在没收抵押品的约束,穷人依然会按时归还贷款。此外,他认为穷人虽然没有受过训
练,却非常清楚应该如何通过小额贷款争取最大的收益,因此,金融机构只需要及时给他们提供资金即可,无需更多的干预。于是,这位名为-尤努斯的经济学家创建了一个崭新的信贷体系,就是今天广为人知的格莱珉模式。
首先,我们来看看孟加拉国一个普通的国有银行或私有银行的经理人是如何打发一天的时光的。这位仁兄通常会坐在城区内装有空调的办公室里,多半会用相当多的时间来和那些没有如期还款的借款人通电话,恳请每位顾客按照已经修订过的贷款计划认真偿还。他非但不能发火,反而要彬彬有礼,因为他很清楚,如果借款人就是不还债,银行其实并没有太多办法。那些银行经理人的困境,不免让人想起美国石油巨头约翰・格蒂(John Getty)的名言:“欠银行100美元,头疼的是你;欠银行1亿美元,头疼的是银行。”
然后我们来看看格莱珉银行的职员在孟加拉一个偏远乡村的工作。这位职员就住在分行办公室的楼上,他每天都会去村里访问银行会员,旅途将花费相当长的时间,通常是骑自行车。借款小组的成员会在指定地点集合,也就是会员们自己出资修建的“会面中心”。会员们分小组坐好,然后银行职员来到面前,在相互问候之后,大家如数拿出自己本周应付的还款。偶尔会有一两个会员爽约,但多数人都会如期归还。与上面那些富人不同,这些借款人都和自己的大家庭一起住在极简陋的房子里,在拜访邻村的亲戚或前往当地的集市时,往往要靠步行。他们的孩子在拥挤的公立小学就读。他们还经常遭遇各种危机:洪水的冲击、河岸的侵蚀、健康的损害、警察和匪徒的骚扰。他们到政府开的健康诊所看病,需要走好多英里路;即便到了,也不能保证医生在岗;就算医生在,货架上也不能保证就有他们需要的处方药。人们要给医务人员好处,才能就诊和开药,这让许多人为治疗亲人的慢性病花光了全家的储蓄。他们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特别是洪水,可以席卷他们的庄稼、住房、牲畜甚至孩子,水位的长期上涨还会吞噬附近的耕地,让他们一无所有。
尽管这样的生活多灾多难,充满风险,当地的很多穷人却能在规定时间如数归还贷款。甚至在有的账目早已被银行注销后,借款人仍然会找上门来,继续归还。如今,格莱珉银行每天要回收380万塔卡的“坏账”。还有些时候,某位借款人去了海外,并在外国生活多年,在回国之后,他依然会去银行归还早就被注销的贷款。在孟加拉国和世界其他地方,许多和穷人打交道的人们也发现,他们迟早会归还自己的贷款。
格莱珉银行是在1983年正式成立的,到1998年,孟加拉国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大洪水,在7月到9月的13个星期里,全国三之二的地方被淹,这让银行遇到了欠款的难题。80%的借款人依然能如期还款,其余的20%却和银行失去所有联系,这牵动了整个资金周转体系。呆板的贷款规则和不安全的经济状况加重了借款人的负担,他们开始停止去会面中心还款。格莱珉银行开办之初遇到的挑战是:怎样证明穷人也是讲信用的?如今它又面临全新的挑战:如何让借款人重新加入银行体系,并鼓励他们继续归还贷款?这一次,银行必须向全国和全世界证明,穷人迟早会想办法还清自己的债务。银行的创办人――尤努斯教授一对这个挑战给了最好的描述:
有时候,他们需要用比原来约定的更长的时间来还款,但他们迟早会还清。对那些致力于为穷人提供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来说,假如借款人未能在当初约定的固定时间内偿还全部贷款,没有必要过分紧张。因为在贷款期间,穷人可能遭遇很多意外,周边的许多环境因素是他们自己不能掌控的。借款人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归还债务,并不意味着天就会塌下来。如果他为贷款的延期支付了额外的利息,那又有什么问题呢?我们一贯主张,小额信贷项目不该适用传统银行业务的逻辑,不能把借款人都看成定时炸弹,随着分秒的流逝,一到约定的还款期就意味着大麻烦。请尽管放心,穷人不会制造麻烦。相反,麻烦的制造者是我们――金融机构和借贷规则的设计者。如果你能够相信穷人、尊重他们为过上体面生活而付出的奋斗和承担的责任,一定会收获良多。
尤努斯教授和格莱珉银行的职员们必须说服所有的人:穷人迟早会归还贷款。用传统银行的标准来看,他们可能会“推迟还款”,或者说“有一定风险”,但这个瑕疵源自他们自身之外的环境因素。为了证实这样的信念,第二代格莱珉银行随之诞生,而银行的重建进程也的确肯定了这一点。格莱珉银行的政策是,虽然法定章程允许,但在实际操作中绝不向法庭自己的借款人。在重建过程中,与银行失散多年,甚至已经搬离原来村庄的人们回来了,再次签订合同,归还拖欠的债务。银行每月还会收到很多已经被注销的债务的还款。穷人希望还清债务,已经成为被充分证明的事实。
经典的格莱珉银行及其影响
格莱珉银行的起源可追溯到格莱珉银行的创始人・尤努斯与制作竹凳的工人苏菲娅・卡图(Sufia Khaoon)在孟加拉国南部乔布拉(Jobra村的一次偶然相遇。苏菲娅用一个贷款人赊给她的原料制作竹凳,然后由贷款人购买成品。贷款人既规定原材料的价格,也规定成品的价格。在付完原材料的钱后,苏菲娅几乎剩不了什么钱来养活5口之家。准确地说,苏菲娅每制作一个竹凳赚2美分,即原材料价格和贷款^购买成品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这意味着为了生产下一批竹凳,她只能求助于同一个贷款人。苏菲娅似乎注定要重复这个恶性循环而无法解脱。尤努斯问她,能否向贷款人告贷,自己购买原材料进行生产,然后自行出售产品。苏菲娅解释说,贷款人索要的高利贷会使这样的改变比目前的交易更糟。尤努斯当时刚从美国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他对一个辛勤工作的人只因为不能借到22美分就在如此非人道的条件下遭罪感到难过。他想看看村子里还有多少人的处境像苏菲娅。在当地大学生的帮助下,他很快进行了调查,发现有42个类似的人,他们总共向贸易商借了27美元。所有这些辛勤工作的人处境都很悲惨,就因为他们没有这27美元,令尤努斯更加生气。于是,他自掏腰包,让这些人还清了贸易商的钱。尤努斯认为,这些人贫穷并不是因为他们懒惰或者愚蠢,而是因为他们没有获得贷款,因为他们没有抵押物而无法从正规的金融机构贷到资金。想到这里,尤努斯茅塞顿开。
尤努斯发放的上述第一笔贷款被全额偿还。这使他更加相信穷人有还钱的能力和意愿。但是,他意识到这种权宜之计无法大规模推广。他认为,要使信贷真正促进减贫,就应该使更多的人获得贷款――为此有必要设立一个机构。可是,尤努斯每次劝说商业银行向穷人发放贷款的努力都碰了钉子。他并不气馁,而是继续努力,大门渐渐打开了。最初,他获得了农业银行的帮助。该银行向尤努斯提供担保的借款人开了一个特殊窗口。
尽管这一最初的试验获得了成功,银行家们仍然半信半疑。他们说,在一个尤努斯作经济学教授的大学附近的村子里获得成功,并不能证明在该国的其他地方也行得通。因此,尤努斯不得不向学校请假,在首都达卡以北的坦盖尔区再次开始试验,并精心设计了
贷款发放方法。坦盖尔的试点项目是格莱珉银行的发源地,该项目由孟加拉国中央银行资助。第一代格莱珉模式的要素均来自该地区的试验。
尽管在坦盖尔这个不同的环境下也获得了成功,银行家们仍然心存疑虑。当时尤努斯就认识到,不能用常规的工作方式来处理面向穷人的银行业务,他们需要一家自己的银行。在一些热心的政府公务员和中央银行官员的帮助下,随着《1983年特别格莱珉银行法令》的通过,试点项目变成了―个独立的金融机构。该法令后来获得了孟加拉国议会的批准。新机构被命名为格莱珉银行(在孟加拉语中,格莱珉意为“乡村”)。法令规定,“该银行以现金或实物形式,向无地的人从是情所有类型的经济活动(包括修建房屋),以商定的条款和条件提供有担保或无担保的贷款。”(格莱珉银行只提供无抵押贷款,尽管法令允许它提供其他形式的贷款。)法令还允许银行接受存款、发行和销售债券、以其财产为抵押或出于银行开展业务之需要开展借贷。
经典的格莱珉银行模式是基于无抵押贷款的,银行的会员限于拥有不超过半英亩中等质量的可耕种土地,或财产价值不超过1英亩中等质量土地的家庭。尤努斯是一位学者,并不知道如何经营一家银行。然而,他想避免大多数银行和信用合作机构所犯的错误。他认为,在借款人越来越依赖资金支持的时候,大多数银行和信用合作机构所提出的一次性偿清贷款的要求会对他们造程很大的心理压力。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借款人才会开始认识到钱是属于自己的。另外在许多情形中,借款人难以―下子筹集到应偿还的全部款项。此外,尤努斯认为一次性付清会使借款人和贷款人都忽视在早期可能发生的困难。
因此,他把贷款的偿付设计成每周一次的分期付款,所有的贷款期限均为一年。刚开始的时候,他要求借款^把欠款汇集到当地的某个店主那里,因为店铺是村子里天然的聚会场所。然而,这种贷款回收方法很快遇到了麻烦。借款人和店主经常就是否收到了还歙纠缠不清。即使店主使用了账本,情形仍没有太大改观。借款人抱怨说还了钱,但店主并没记到账本上。尤努斯认识到必须找到其他的收款方法,该方法应该是公开的,还钱时有证人在场,这要求收款要诚实可靠。因此,他建议每周五的祈祷仪式结束以后,借款人分小组召开会议,在小组会上还钱。
这就是现在全世界都在使用的著名的小组贷款方案(groupLendingscheme的起源。最初,小组是按贷款活动划分的,例如养山羊的借款人组成一个小组。但这个创新很快就变得不可行,因为银行工作人员找不到足够的同一目的借款人组成小组。因此银行后来想到,可以允许不同目的的借款人组成一个小组。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五个人组成一个小组的模式被确定了下来。此前,孟加拉国信用合作组织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小组太大,而且是由不同经济背景的人组成的。大组行不通的原因是相对富裕的会员控制了小组。尤努斯想避免这种结果,他一方面使小组的规模保持较小,另一方面用最大土地占有量作为加入小组的条件 ,阻止富人加入小组。
员工激励和第二代格莱珉银行的具体实施
把违约贷款转换成灵活贷款,所要做的工作更多。首先,银行员工必须找到借款人,这本身就很困难并且很费时间,尽管许多客户向银行提供了所有的联系方式。一旦找到违约借款人,员工需要向其解释灵活贷款的原则,更重要的是让借款人签署合同。在与违约人会谈之前,工作人员必须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他们需要研究借款人的历史情况,尤其是要计算出所欠贷款利息金额以及每个借款人持有小组基金的份额。根据贷款余额调整小组基金后,员工必须结清客户拖欠银行的净额。然而,最困难的是让借款人签署还款协议,包括分期还款金额和还款计划的说明书。要说服借款人及其家属相信,归还银行贷款从长期看对他们是有好处的。除了文书和准备工作,员工还必须做大量的解释工作,以鼓励借款人重新建立与银行的联系。工作人员还需要解释小组基金以及新的账户和账户中各种项目的所有变化。
灵活贷款的故事
我若贷款,我就签署合同,这没什么可说的
雷哈娜夫人(RehanaBeegum)是锡尔赫特分行28人中心的会员。她在1998年洪水发生之后停止偿还分期贷款,现在她是欠账户。一名银行工作人员和她取得了联系,她重新加入中心并保证签署合同。然而,就在要签署合同的当天,她声明自己不能接受合同中关于根据贷款金额调整她在小组基金中的额度的条款,其他条款均可接受。她已在小组基金中储蓄了2169塔卡,她丈夫阻止她用小组基金偿还贷款。其理由是这笔钱是他们辛勤工作积攒下来的,他绝不允许用这笔钱来偿还贷款,即使这意味着要向银行支付20%的利息也在所不惜。就在工作人员灰心丧气并准备离开她家时,雷哈娜说:“先生,请坐。我来签。”
她说她会每周从她丈夫那里支取100塔卡,其中50塔卡偿还贷款,另外50塔卡存入个人储蓄账户。在6-7个月里,她的储蓄会达到1500塔卡左右。她说她会说服丈夫相信这是一个好的折中方案,因为通过她的存款,能够补充他们在小组基金中减少的储蓄。在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并不愿意签署合同。说道:“我们今天不签了,因为你没有得到你丈夫的支持而签署合同,他会因此而发怒,这将导致你们夫妻反目。”雷哈娜回答说:“我已贷过款,我就要签署合同。通过调整小组基金中的储蓄份额,我可以受益。”
让我签署合同卸去我的心理负担
工作人员寻找杜杜・米亚(Dudu Miah)一直无果,他是苏纳姆甘杰区Rangerchar分行的借款人。工作人员多次造访米亚先生的住所,但都被告知他不在。然而,他的妻子告诉工作人员米亚先生实际上在家,但他因不能偿还贷款而羞于见到银行的人。工作人员说服米亚先生出来并与他见了面。向他解释了签署合同的好处,但米亚先生回答:“银行爱怎么做就怎么做,反正我不能偿还贷款!”然后咆哮着离开了房子。稍后,他又回到家里。工作人员还在等他,又继续他们的谈话。“如果你从高利贷那里借1.6万塔卡,按照这种高利贷的利率,你必须支付2万塔卡的利息。如果你从银行借同样金额的贷款,只需支付7000塔卡的利息。你没必要破罐子破摔啊!难道银行对你不公平吗?如果你觉得银行做得不对,我就离开。”这时,米亚回答说:“不,先生,是我错了。好吧,我签署合同。让我签署合同卸去我的心理负担吧: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他未还贷款的本金是8380塔卡,所欠利息是6190塔卡,合计14570塔卡,从小组基金里扣除3342塔卡,还剩11228塔卡。他签署了一份每周还款50塔卡的合同。后来,他把签署合同的经历介绍给了其他债务人,又有11个人签署了还款协议。
你终于找到了我
夏帕娜(Shabana)女士是法特布尔一扎因塔布尔分行的会员。她嫁给了一个父母不同意的人。由于她的一意孤行,她的家庭和她疏远了,于是她和丈夫离开了这个地区。从1998年起,她一直东躲,没有人知道她的住址。然而,她是那个地区唯一没有签署合同的会员。如果能找到她并劝说她签署合同,这个中心就能获得100%借款人签署合同的荣誉。
分行经理想尽办法找她。最后,有人告知她正住在锡尔赫特城的一间出租房里。分行经理带着工作人员来到夏帕娜女士的住所。他们首先见到了她的丈夫,他是一名医护人员,正准备出门去上班。他对从未见过的男人打听她妻子的事情非常恼火。他直截了当地问来者的身份。当夏帕娜女士听到经理的介绍后,从屋内出来说:“我就是你们要找的夏帕娜。你找对了!”她向丈夫介绍了银行经理。经理解释他来访的原因并劝说她签署合同。显然,她丈夫并不赞成妻子签署合同偿还他们结婚前她借的贷款。夏帕娜恳求丈夫同意她签署合同。最终,这对夫妻同意签署合同,每月还款50塔卡。他丈夫能够同意令她喜极而泣。她说,“先生,你可找到我了。连我的家人都不再找我了。”所签的合同金额是2580塔卡,贷款期限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