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舒血宁注射液致严重不良反应2例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舒血宁注射液致严重不良反应2例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舒血宁注射液严重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245.9+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2-001-03

1 临床资料

患者1,男性,62岁,体重85kg,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和脑梗塞病史,现因眩晕症来我院门诊就诊,既往无药物过敏史,给予舒血宁注射液20mL(北京双鹤高科天然药物有限责任公司,批号120724)加入0.9%的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日,连续使用后第3天患者双手皮肤瘙痒并出现红色皮疹,患者家属未重视,也未作任何治疗。第5天患者双手出现红肿、脱皮、并自感有带棉手套不舒服状。第6天患者因双足也出现皮肤潮红、充血伴红色皮疹、脱皮加重来医院就诊,医生高度怀疑是舒血宁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立即停止后续治疗,给予口服维生素C片、马来酸氯苯那敏片、氯雷他定片抗过敏治疗,外用康复新液擦洗、外涂青鹏膏剂,1月余后皮疹、红肿消退。

患者2,女性,52岁,体重50kg,既往有磺胺类药物过敏史,无既往病史,现因耳鸣、听力减退来我院门诊就诊,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前列地尔注射液10ug滴斗入,舒血宁注射液20mL(北京双鹤高科天然药物有限责任公司,批号120724)+0.9%的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日。治疗第4天,前列地尔注射液滴斗入完毕,静滴舒血宁注射液15min后患者突感心慌、恶寒、手足冰冷、舌头麻木及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感,查体局部血管发红,BP90/50mmHg。高度怀疑是舒血宁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立即停药,更换0.9氯化钠注射液冲管,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5mg滴斗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维生素C注射液1g+维生素B6注射液50mg静滴,30min后患者症状消失。因患者病情需要,继续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患者无不适。

2 讨论

2.1 舒血宁注射液为中药注射剂,主要成分是银杏叶(化学成分主要含总黄酮醇苷和银杏内酯),辅料是葡萄糖和乙醇。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临床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绞痛,脑栓塞,脑血管痉挛等的治疗。两例患者选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是合理的。该药不良反应轻微,极少数患者可出现胃肠道不适,极少见过敏反应。近期我院门诊相继报道了2例该药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与用药有合理的时间先后顺序。两患者既往因基础疾病使用了多种药物,没有上述不适,可排除上述反应是其他药物引起的可能性。

2.2 发生ADR的可能原因分析:①该药说明书中推荐用量为10 ~ 20 mL,每天1次,加入250 ~ 5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使用。舒血宁注射液在氯化钠溶液中比较容易引起盐析,可能引起混合液微粒计数增高,从而增加引发ADR的可能,据张蓬华等[1]研究发现,舒血宁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混合液微粒计数较高,推测可能是盐类的影响所致。本次2例报告中均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舒血宁注射液的溶媒。另有纪立伟等[2]报道,其统计的26例该药ADR中有6例使用了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媒。②患者2使用的是前列地尔和舒血宁的联合治疗,前列地尔注射液10ug壶人到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之后续滴稀释后的舒血宁注射液,笔者认为存在两药之间输液管未冲洗干净的可能,据孙雪莲[3]研究发现,前列地尔与舒血宁联合输液时,运用前列地尔壶人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再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冲管、再续滴舒血宁的给药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前列地尔与舒血宁的配伍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2.3 药师建议: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辨证施药,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 中药注射剂应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剂量、调配要求、给药速度和疗程使用药品,不超剂量、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4]。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对长期使用的,在每疗程间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加强用药监护。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发现异常,立即停药,必要时采取积极救治措施;尤其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加强监测。

参考文献

[1] 张蓬华,肖淼生,张静等.舒血宁注射液与五种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考察[J].中国药师,2009,12(2):259-260.

[2] 纪立伟, 李晓翠,李可欣.26例舒血宁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1,8(4):228-230.

[3] 孙雪莲.前列地尔与舒血宁输液时配伍变化及其给药有效方法探讨.现代中西医结合杂,2012,21(23):2598-2599.

[4] 任德权,张伯礼.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