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平等扎根语文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平等扎根语文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当前的语文课堂中,师生间确立平等对话关系已成为一种共识。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宰地位已被动摇,因为它严重束缚了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成功的课堂展现的是师生间的平等交流、相互沟通的景象,课堂教学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然而,当下不少的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令人堪忧,学生的语文思维得不到充分激发,语文素养得不到有效提高,出现了诸多低效高耗课堂,此类课堂与教师缺乏平等意识不无关系。那么,怎样让平等扎根语文课堂呢?以下是笔者的几点看法。

一、课堂气氛体现和谐性

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课堂氛围的轻松、和谐程度。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学生成了最无聊的“忠实”听众,完全处于被动甚至压抑状态。一堂课就是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师写生记的呆板模式。试想,在这种沉闷单调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和教师进行平等对话吗?真正的语文课要求学生能以真情实感用心参与,要求学生要有“我口讲我心”的真切、独特的感受。

因此,教师要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参与教学,乐于参与教学,形成师生互动的生动局面。要实现这一目标,语文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放下架子,以一副慈善、和蔼的面孔出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乐于发表自己的主观看法,才会大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说:“只有在真诚、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敢于和勇于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从而热情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人格。”

不可否认,理想、和谐氛围的创设和构建需要教师的睿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化的、不可完全预设的过程。教师与学生、课堂情况和教学内容等种种矛盾的解决、最佳的教学效果、出人意料的教学创造均来自于师生共同创造的和谐的课堂气氛。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路人,教者必须具备主持人的风范,八面灵动,妙趣横生,善于用精练、美妙的语言去叩开学生心灵的大门,让学生把发言、交流、讨论当做探求知识的一种主观需要,并毫无保留地倾吐自己的心声。此时,教师不是传统的教书匠了,而真正成为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贴心人了。在这种情境下,学生定会放下思想包袱,积极投身到课堂中去,和教师一起徜徉于知识的海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春风化雨般,悄然进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审美佳境。

二、提问设计体现人文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由于教师地位的特殊性和教学手段的单一性,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课堂上,教师的提问是传达式的语调、命令式的口吻,给学生造成不小的心理压力。问题提出来了,学生必须回答正确,否则,便是站着惨遭一顿训斥,这样大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挫伤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于是,语文课堂学生只能小心翼翼地坐着,提心吊胆,害怕自己“中枪”,成为被“打击”的对象。所以,语文教师要想让课堂充满活力,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注意提问设计要体现人文精神。

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注意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往,多跟学生商量,使学生不唯书、不唯师,敢于同老师自由交往。首先,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人文环境,教师始终以和学生平等的身份进入课堂,将语文课堂看成是一次亲密接触、交往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课堂的民主。如果教师课上老是摆出一副严肃的神情,不露一丝微笑,提问的语言带有强制意味,提问结束后再用威压的目光扫视全班,此时教室内定是鸦雀无声。在这种充满压抑的氛围下,就是再简单的问题也无人敢回答了。其次,提问的语言要反映人文思想。以往教师上课提问语言总是有板有眼,没有过多的废话。问题即是问题,答案就是答案,泾渭分明。其实,过于单调死板的提问不便于启发和激励学生思考。因此,教师在提问语言上要注重语言的激励性和语气的平和,让学生感到教师的亲和力与课堂的温润。比如“你很聪明,只要肯动脑筋,你一定会回答出来的”“大胆点,不要怕,你有什么想法,说出来和大家一同分享”“你很勇敢,我们大家洗耳恭听”“再想想,我们期待你的精彩表现”等语言在提问教学中应经常使用。诸如上述富有人文性的语言既让学生感到教师的真诚和富有人情味,又让他们领悟到教师是在和学生进行平等的精神交流,回答问题自然就踊跃了。

三、评价机制体现激励性

教师的鼓励是学生前进的动力。教师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往往能将学生引向成功之路,能让他们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发掘自身潜力。它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拓学生思路,许多疑难问题便是在这种激励性的评价中迎刃而解的。

以往有不少语文教师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在课堂组织活动中扮演的是绝对的主角,课堂语言生硬,缺少亲和力和激励性,在评价学生课堂表现时更是盛气凌人,其中不排除有讽刺挖苦的。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和质疑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前者不能巩固、延伸学生思考问题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后者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生变得沉默寡言,就是能回答也可能左顾右盼,有所保留了。这种极端不负责任的做法阻碍了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更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课堂教学本来就是师生间的平等交流和探讨。新课标提倡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鼓励创造性思维。所以,教师应以一颗宽容的心去接纳学生的主观看法,充分肯定其合理性,不要一味地指责批评学生,多给他们以鼓励和支持,尤其要关爱那些学困生。

课堂上教师进行学习评估,多褒扬,多激励,让学生感受到参与语文活动的快乐。这样,学生才能心情愉悦、毫无顾虑地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热情高涨了,一个轻松欢快的学习居所诞生了,学生自然会享受到课堂的温馨。所以,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尽力为学生搭建成功的桥梁,和他们一同分享品尝喜悦,让成功之花在学生心底怒放。可想而知,学生那时的兴奋劲是难以言表的。

当然,教师不仅要具有宽容之心,还应该极有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发言,引导他们“想说就说”、“知无不言”,切不可为片面追求课堂的完美,希望每个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总能对答如流,非常准确。事实上,课堂中的许多问题是很难预测的,对学生有价值的回答或提问应给以充分肯定,对于流离主题的回答不应批评或简单否定,教师应及时加以引导、点拨,用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