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千年泉州,古建芳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千年泉州,古建芳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次泉州的行走会在不经意间就被拉入历史的时光走廊内,许多人被此吸引,也为此困惑,是什么营造了这个迷人的陷阱?或许你会说那是古街古巷产生的独特魅力。所言不假,正如“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这句俗语说的那样,“古”是泉州最大的魅力。但,归根结底,其街巷之美来源于那些古色古香的泉州建筑。泉州人又为它总结了一个名称:南建筑。它与南音、南戏、南少林、南派工艺共同形成了泉州的“五南文化”。

和徽派建筑、江南园林不同,泉州的建筑由古至今有着多种多样的形态,很难以某一种固定的形态来描述。受到中原文化、海洋文化、闽越文化等多重文化的影响,其民居就存在着皇宫起、手巾寮、番仔楼、花岗岩民居等多种样式。举观其建筑之美,也不局限于民居这一处,集中体现着多元文化的宗教建筑开元寺、天后宫、清净寺,甚至安平桥、洛阳桥这些巧夺天工的古代桥梁建筑都是泉州建筑的杰出代表。

当中人们最为熟悉的当属“皇宫起”这种民居,它以南安蔡氏古民居为代表,我们也可以用另一个熟悉的名字“红砖厝”来称呼这种建筑形式。这种独特的闽南风格,现今已无法追溯其产生起源。但根据资料记载,其早在宋代时便已在闽南地区开始推广和建造。红砖古厝大量使用红砖红瓦,广泛应用白色花岗岩做台基阶石,屋顶多为两端微翘的燕尾脊。而砖雕、石雕、木雕、瓷雕诸多雕饰的运用,使得室内、室外均有别致的修饰,凸显出整座大厝的建筑艺术。

在泉州,古建的分布相当广泛,泉州市区、南安、惠安、安溪等各个县市都有不少完整的遗存。而在泉州市区的南建筑博物馆则可以进行一次完整的了解。展馆目前已征集从晋、唐到现代品种繁多的建筑史料的图片和实物。主馆布置近千幅泉州历代各种建筑类型结构的图片以及征集来的石、木、砖等雕刻构件和建筑梁架等实物和传统民居建筑模型,附馆以精美结构的古建筑洪氏宗祠作为衬托,并布展近百幅反映泉州古城风貌的照片,集中展现了泉州传统建筑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精湛的工艺技术。

看懂“南建筑”

类型 宗教建筑

泉州历来被称为“世界宗教博物馆”,兼容并蓄的海内外多元宗教文化是泉州宗教的突出特征,也为泉州带了不同风格的建筑遗存,包含有儒(府文庙等)、佛(开元寺等)、道(元妙观等)三大宗教建筑,又有伊斯兰教(清净寺等)、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婆罗门教、摩尼教(草庵)等。择其代表者而言,始建于唐开元末年的府文庙是我国东南地区最大的文庙建筑庙,其大成殿的重檐庑殿式结构是泉州目前唯一存在的同类建筑结构,代表当时最高建筑规格;以东西两座石塔闻名的开元寺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其布局体现了我国古建筑南面为尊和中轴对称的特点;清净寺是我国现在最早、最古老的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的伊斯兰教教寺,创建于1009年,也是穆斯林在中国创建的最古老的伊斯兰教教寺;而草庵是我国唯一一座摩尼教寺庙。

类型 商业建筑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东方第一大港”,头顶着如许光环的泉州,早在宋元时期便已与世界接轨,各国商人熙来攘往。商业是泉州的命脉,商业建筑自然是泉州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体现了泉州人爱拼才会赢的弄潮儿精神。泉州传统城区沿街巷而建,大多为前店后宅(或下铺上宅)的亦商亦居建筑;在鲤城五堡街,还有一种“手巾寮”,前面沿街市,后面沿溪岸,利用临街设店、作坊,后面水上货物运输,有“前通街、后到溪”的美称;而至近代,受西洋、南洋文化的影响,又演变出商居一体的“骑楼式”临街建筑,即:阁楼下放空,店面退后,整排店屋全都这样,阁楼下即形成一长条人行道,既方便行人顾客避雨遮酷日,又可招徕顾客。著名的“中山路”沿街建筑便是如此。

类型 民居建筑

提起泉州民居,无人不说那燕脊飞翘的红砖厝,大量红砖的运用让它即使在远处看去都显得格外地富丽堂皇,其装饰与色彩纹样与其他地区的建筑截然不同,是闽南地区独特的文化符号。红砖厝在泉州有它特殊的名字——“皇宫起”,显示了这种民居与皇室宫殿的相通之处,如此之高的建筑规格也只在泉州才有。古时,这种大厝多为泉州当地的士绅或富商巨贾所修建,现存明清时期的古式大厝不少,其典型代表有南安官桥的蔡资深(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和石井的郑运锦“中宪第”,泉州江南的杨阿苗故宅和青阳的庄用宾故居等。而除此之外,泉州还拥有“番仔楼”、花岗岩民居甚至土楼等民居建筑,花岗岩民居在惠安、晋江、南安等地都有建造,尤以盛产此石的惠安最为典型,抗风耐侵蚀,体现了泉州沿海民居的独特风貌。同样体现泉州渔民风情的还有蟳埔社区的蚵壳厝,特有的贝式建筑是东南沿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