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女性视角下《女人四十》中各元素的应用与解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女性视角下《女人四十》中各元素的应用与解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许鞍华作为香港著名的女性导演,从女人的视角出发,在她的代表作之一《女人四十》中,反映与揭示了处在香港社会转型期过程中的中年女性所面临的社会生存问题,成功的塑造了一位积极向上、独立自强的女性形象,借助多种元素在影片中的运用展现了其对女性主体意识的强调以及对一种平等的两性关系的渴望与呼吁。

[关键词] 女性主体意识 传统文化认同 平等与尊重

《女人四十》是香港杰出女导演许鞍华的代表作之一,从影片中我们能很轻易的分辨出特有的许氏烙印。导演许鞍华从独特的女性视角出发,以看似轻松的表现手法揭示出生活在香港社会发展转型期的底层中年女性所不得不面对的来自于生活、工作和家庭等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并成功塑造了一位在生活与工作的夹缝中顽强生存的现代女性形象——阿娥。

一、女性元素的设置与隐形对比

在这部影片中,导演许鞍华通过两组对比鲜明的女性形象的设置,借助她们日常生活琐事的细节展现,揭示出她们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对立和统一,并以此阐释自己对现代女性自身价值的肯定与自省。

(一)女性主体意识的体现

导演许鞍华设置的第一组女性代表是以阿娥、婆婆和霞姐等为代表的社会普遍赞扬的女性形象。她们充满了善良、仁慈与坚强,也是生活中最平凡不过的家庭女性形象的体现。

虽然,她们生活在以男性角色为中心的家庭环境中——阿娥的生活被公公、老公和儿子充斥;婆婆一辈子跟着公公任劳任怨,低声下气;霞姐虽在老人院服务,却始终放不下年老失去理智的老公。但是,在这外表之下却处处隐现着她们在家庭生活中的主导地位。

婆婆去世后,本该男人操持的葬礼,在影片的表现中镜头却时刻围绕着阿娥的一举一动。从接待客人到商定葬品与价格,事无巨细,却没有任何一个男性角色参与其中,衬托出阿娥在家庭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

公公误食香皂后,儿子定一与姑姑手忙脚乱的给公公喂食花生油,正在需要老公帮忙的时候,老公却一个人胆怯的走开,这与阿娥所表现出的坚强勇敢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

当公公无人照看,老公试图让自己放弃工作在家中照顾公公时,阿娥那句“上班是我人生最大乐趣”的高声反抗,更是影片对现代女性心声最为直接的表露。

“许鞍华所要表达给我们的女性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天使”样式的女性主体出现在读者面前,这些女性具有的自立、积极、乐观等美德,更重要的是突出了她们的承担力及领导力。笔者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或是文学作品,鲜有男性愿意承认,事实上女性能承担更大的责任及可以更强势。正因为许鞍华以女性的视角,并且把女性安排了主角的位置,以大量的细节,使人不知不觉接受了这种崭新的女性“领导”者的形象。”[1]

(二)女性缺陷的勇敢自省

许鞍华没有太过理想主义的赞颂每一位女性,而是真诚的、不回避的展现出我们身边时刻存在的另一类女性形象:二嫂和姑妈。她们尖酸、刻薄、自私,生活中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对长辈更是漠不关心。

弟妹虽然家境富裕却对公公置之不理,不愿多花自己的一分钟时间与金钱在他人身上,她对孩子们的百般宠爱,对老公的苛刻管教,对大哥的傲慢无视,她们的自私自利无情的存在于我们身边。姑姑更是因为公公的一句“大婶”,花费2万元打扮自己,却依然没有改变自己在父亲心中的形象,这似乎也是许鞍华对这类女性的一个暗讽与黑色幽默。

“这些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并且为数不少。许鞍华在赞扬女性的同时没有刻意回避这两类女性的存在,是因为人性的瑕疵和缺陷是普遍的。偏袒或讳言女性女性的缺点,并不能掩盖事实,相反,‘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2]所具有的社会意义更大。这两类女性形象的存在,更反衬了第一类女性形象的“主体”地位,并且使她们更突出,更易于让观众接受。”[3]

这类女性角色的设置,是导演许鞍华对于现代女性自身瑕疵与缺陷的自省,因为《女人四十》不是一个女人的故事,而是每一个平凡女性的生活再现。因为缺陷我们才更加崇尚美好,因为丑恶我们才更加赞扬善良。所以,最后姑姑在田间劳作时,那种朴素的,沾满汗水香味的美丽,不仅唤起了爸爸对她的记忆,也透露出导演对女性身体里最本质、最淳朴的美丽与善良本质的呼唤。

二、空间场景中元素的隐含意象

影片的故事背景发生在90年代的香港,这个时候的香港经济发展迅猛,生活质量远高于内地,是亚洲金融交易的活跃地。但在影片中,许鞍华所呈现出的香港却是不繁华的香港,不完美的香港。我们很少看见香港的高楼林立,更多展现在影片里的是拥挤的、狭窄的、混乱的、破旧的的香港。尤其是在影片的环境构图上,对于公共空间的表现总是呈现出一种狭长的、拥挤的急迫感,使每一个生活在这种环境里的人,就像一只只蝼蚁在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夹缝中生存,这也恰恰正是许鞍华对正在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的香港究竟带给传统港人什么样生活的思考。

对于那些无序的、杂乱的香港底层生活环境,许鞍华总是采用中近景构图,色彩也以暖色为主,对于人物在拥挤街道穿行的镜头也总是采取跟镜头或者近距离全景表现,仿佛我们就置身在这拥挤的街道与生活之中。然而,对于现代化香港的表现,许鞍华却总是以大大的远景和冷色调处理,让人们不由自主的对现代化的香港产生一种由心而生的距离感,繁华的一切都仿佛离的那么遥远,那样的无法靠近。在多次出现的房顶镜头中,虽然广阔的空间感让我们可以看到远处的高楼群,但是,前景破落的居民区却总是占据画面较大的空间,后面的高楼反而更像是一种衬景,这些似乎也从一个层面表达出导演许鞍华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对现代文化的思考。

与那些高度程式化、规模化的香港相比,那些零散的、无序的、拥挤的香港才更是一个真实的、充满人情味的香港。在电影的世界中,越是无序的、混乱的生活,表现的却越是生活的最真实。所以,在这部影片中导演许鞍华用最朴素的手法,表现最真实的生活,让每一个看电影的人都能在影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这也是她的电影最真挚最动人的地方。

三、音乐与色彩元素中隐现的人物情感变化

(一)音乐元素

《女人四十》中,运用最多的背景音乐是一种类似粤剧的弦乐弹奏,它听起来轻巧、明快,但是每一次的出现都在暗示着影片中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

第一次响起这种弦乐时,是医生对阿娥说患了老年痴呆症的公公看上去身体健康应该很长寿。这时的阿娥在心里对公公并没有多少的好感,甚至可以说她并不希望公公能够像医生所说的那样。

但是,当第二次音乐响起,看着半夜幻想开战机与敌人打仗的公公被四邻唾骂后,阿娥给劝回床上的公公一边脱衣服一边小声抱怨时,不想却与公公的痴语一唱一和,尤其当阿娥说道自己若不是因为照顾公公而无法与工作上出现的竞争对手伊莎贝拉欧竞争时,公公竟然回答说,不要照顾我,你去吧,注意安全。这一瞬间,阿娥似乎感受到一种无法诉说的鼓励。

随着每一次轻快弦乐的响起,阿娥的内心情绪总是在发生着变化,她与公公之间也开始慢慢的形成着一种难以言表的默契,亲情也在这淡淡的弦乐中慢慢回归。

这轻快弦乐的运用不仅给影片沉重的现实话题带来了一丝的轻松与惬意,也与影片轻松并略带诙谐的表现手法相得益彰。

这种音乐的运用不仅表现在生活上,在工作中也同时存在。

伊莎贝拉欧的出现成为阿娥工作的竞争者,当老板第一次没有听从阿娥的安排而和伊莎贝拉欧去大酒店宴客时,阿娥心中难掩的低落与波动通过弦乐的传送也深深撩动了我们的内心。

(二)色彩元素

《女人四十》虽然讲述的是一个略显沉重的社会现实话题,但影片在色彩的运用上却不失温暖色调。与音乐一样,色彩的变化也与影片的发展进程和故事节奏相互呼应。

影片开始时,阿娥穿着一身艳丽的花色裙装行走于街巷之间,这时的她工作顺利,生活的重心也仅仅围绕一家三口。然而,当婆婆过世公公无人照料,阿娥原本平静的生活被现实打乱,日子开始在照顾公公的日复一日中变得单一、琐碎、没有色彩,从此之后,阿娥再也没有穿过颜色亮丽的服装,整个影片的色彩基调也开始转向一种冷色调。

这种色调的持续,直到阿娥去敬老院看望公公并决心把公公带回家继续亲自照顾时才得以改变。面对无法回避的责任、无法忘却的亲情,阿娥决定接受命运的安排好好照顾公公,在回来的路上林荫小道呈现出一种明亮的、生机勃勃的绿色,这是生命与希望的绿色,天空飘起的白色毛毛也被公公当做雪花一样兴奋的像个孩童。

与此同时,经历了霞姐离去的事情后,阿娥也更加珍惜与丈夫之间的情感。她开始更加积极面对的生活,也再次穿起她的那身颜色艳丽的花裙装在老公上班的地方等他下班。一条简单的信息:“以后要常在一起”,让人们对阿娥身上一种女性所散发出的勇敢与温柔更加的感动与认同。

影片最后,当全家人一起在乡间玩乐时,画面被蓝色的天空,绿色的郊外和一朵朵艳丽的鲜花充满,这美丽的风景是对生活、对生命的希望与信心,也是对女性最纯洁、最善良的赞美。

尽管影片最后,公公起死回生后的生活有一种太过美好的表现,一种仿佛是天使最后道别与感恩的再现。但是,当公公与阿娥坐在一起谈论仙女的时候,我们看不到了公公身上所代表的男性主义的强势,公公(男性主义)也不再是生活中不可撼动的支配者。这时的公公与阿娥是平等的、彼此尊重的、没有任何社会角色的男性与女性坐在一起聊天,一切就在这样的美好中结束。许鞍华的如此设置虽然是在影片的结束,但她对男女之间一种平等、自由与彼此尊重的渴望及呼吁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