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定的对策与思考。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指高校大学四年为大学生提供专业化的生涯教育和就业辅导,通过培训、团体辅导、个体咨询和组织社会实践。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唤醒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确定职业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准备。

一、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的问题

1、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识薄弱。

目前我国很多普通高校办学思维还停留在过去那种毕业生国家统一分配、学校只管教书育人的模式中,缺乏应对市场竞争的意识,缺乏对自己培养的学生主动向社会输送或推销的意识,因此。在学校培养环节上,就表现为缺乏系统地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教育体系,或只是利用校园网开辟一个传递就业信息的网站等,另外很多高校也未设置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充其量只是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勤工俭学或短期商业活动。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体制混乱。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各种发展因素是缺一不可的。目前,多数高校没有设置独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单位,大多数高校实行混合建制,工作实施由业务性很强的就业指导中心来完成。此外,考评激励机制不健全,因此学校对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老师只有教学要求没有科研要求,在教学上又是只有量的要求,缺乏质的制约,职称评定、人员聘用上也没有一定的要求,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任职教师缺乏资格准入制度和培训提高机制。管理体制上混乱导致职业规划质量难保证,成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一瓶颈。

3、在指导内容上,缺乏切实可行的教育。

长期以来,主要面向毕业班的高校就业指导的指导内容大都停留在理想教育、对招生、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和政策法规的阐释,而对学生职业观和择业观的引导、心理调适的培养、职业道德教育和创业教育等方面进行的辅导还不够,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年轻一代自我实现的需求。而且,一些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往往用统一的内容教育学生,忽视学生个性差异的客观存在。许多学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也流于形式,没有多少实践的指导,主要是理论知识的灌输,重学校本位、轻社会参与。就业指导方式单调,主要是课堂教学和讲座相结合,而这两种形式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就业指导工作难以深入开展。而学生也感觉这样的指导比较空泛。因为这种缺乏实践性的教学,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不大,学生面临实际问题时往往会措手不及,不利于他们事业的发展和职业的成功。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这样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迎合时代潮流的高级人才。西方高校职业生涯指导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完全意义上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以职业生涯指导为基础的全方位的指导。所以大学教育中的职业生涯指导应注重帮助学生发现、培养自我的潜能与创造力,把培养和输送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人才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的核心目标和根本任务。而中国大部分大学现行的职业生涯规划体制常常导致学生在日常施行过程中无法将现实情况与计划相衔接。

4、在指导工作中,缺少专业的指导人员。

目前,许多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还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师,一般是由做学生工作的老师或者思想政治辅导员来指导,而这些指导者往往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众所周知,我国的教育体制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例如,高考志愿的选择由家长做主,学校和专业的选择没有考虑学生自己的意愿,因此,上大学后仍有相当的大学生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而此时学校应该及时提供专业人员给予学生以指导和帮助。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专业指导人员的缺乏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影响较大。

二、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

1、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使教育回归生活。

从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过程来看,其理念经历了一个从“以择业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转变。日益强调人的自我成长,强调人与环境的互动以及人职匹配,这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我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由于受传统的就业安置思维影响,目前仍然停留于狭义层面,即过分强调一次就业率。比如有些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就采取了一些措施,把压力集中到学生身上,使学生在没有充分选择的情况下,就匆忙和自己并不很满意的单位签约,结果出现签约率高但违约率也高的现象。这种做法忽视人的主体性发展,偏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更不利于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基于此,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应该突破传统的“季节性促销”模式,转变以实现学生就业安置为目标的思路,坚持“以人为本”,从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做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以人为本”的发展性职业生涯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前程与未来,以帮助他们获得面向社会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并以此为最高目标;要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把教育与人的成长和价值实现联系起来;尊重人的个性。满足人的潜能开发的需要;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承认人的天赋、性情、爱好、生长环境以及际遇的差异,帮助受教育者正确认识差异,注重实施“个性化指导”。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的建立。

要做好就业工作,必须先树立起就业是学校中心工作的理念。高校就业工作不仅是社会就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敏感程度和影响范围又远远超过社会就业的其他方面,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国家教育改革的步伐。所以,将高校就业状况作为考核高校工作的重要指标,并采取向社会公布毕业生就业率的方式,来促进高校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3、完善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体系,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制度保障。

管理体系是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规范、有序、高效运行的基本保障,不同的就业模式需要不同的管理制度相匹配。要按照中央文件要求,建立健全领导体制、管理制度、激励和保障机制、职称评聘制度、职业指导师培训制度等等,力争在几年内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取得良好成绩。

4、建立和完善职业生涯教育的服务与保障体系。

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健康发展和完善不仅有赖于学校自身,而且更需要教育内外部的相互协调和共同参与,建立完善的服务与保障体系。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施需要法律、资金和人员等方面的有力保障。在法律保障方面,国家可通过法律法规对职业成熟程度、职业指导的内容、考试及评估等方面做出规定,并要求相关社会部门为学生熟悉各种职业提供便利条件。在资金支持方面,政府和学校要高度重视并加大投入力度,以改善办公条件和教育教学设施,增加人员及日常经费,开设新课程,为学生职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在人员保障方面,学校应根据学生规模,配备足量的专职和兼职人员。使得每个毕业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辅导。专业的职业生涯辅导人员必须首先了解自己的职业目标和方向。同时,接受有关国家政策法规、行业与职业信息、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等方面的系统的学习和岗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