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享受阅读 享受快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享受阅读 享受快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一直向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妙笔生花;欣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喜欢它带给我人生的开阔之感和豁达之意;喜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妙不可言;喜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来也会吟”的出口成章的酣畅淋漓;当然也会产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自我陶醉。所有这些,都离不开阅读。的确,阅读能提高我们的理解、感悟、表达能力,它是文化传播、继承的最基本途径,也是个人精神得以提升和丰富饱满必不可少的良方;阅读让我们形成对世界完整了解,让我们的人生和知识更加丰富;阅读让我们走在世界的前沿,让我们人性回归本质,让我们的内心变得丰富、细腻鲜活和磊落;阅读让我们的人生充实起来,让我们的精神成熟起来,丰富起来。

如果缺少阅读,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是釜底抽薪;如果缺少阅读,对学生个性的养成是致命的一击。如果一个学生的文化沉淀太少,文学感受力必然下降;如果一个学生的知识面狭窄,会妨害个人的成长。文化素养的缺乏会造成人生与社会经验的缺乏。不读书,学生的人文素养无法提高。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在在阅读中积淀人文素养,点染好他们的人生底色。

一、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英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罗尔德•达尔,他写过《女巫》、《玛蒂尔达》等许多好看的书。他小时候的学习成绩却非常之差,而且还十分厌恶自己的学校。偶然的机会,一位康娜太太走进了达尔的学校,每次来的时候,她都拿来一本书大声读给孩子们听,她对书的热爱深深地感染了达尔,一年之后,达尔就变成了一个贪得无厌的小书虫了。看来阅读的习惯是需要放养的,在不经意间成就习惯,成就一生。

阅读的习惯可以有很多,比如阅读的姿势、阅读的方法、阅读的喜恶、阅读的风格……但也可以很简单,阅读的习惯主要就是乐意阅读、有效阅读、享受阅读。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有这样一个案例是值得我们感动和兴奋的:美国马萨诸塞州亨廷顿的盖特威区中学,1978年全校确定了持续默读时间,每周一和周五早晨,长度是25分钟。在此期间,整个学校(包括校长、老师,当然还有学生)都必须把“工作”放在一边,所有人都得拿起什么读一读,每个人都自由选择自己的读物。“我们制定这个计划,是想让孩子们看看,阅读是多么重要的一件

事,”校长介绍说,“现在它变成了学校最受欢迎的活动,每个星期大家都在盼着这个时间的到来。” 每个周一和周五上午10点半,在整个盖特威区中学里只会听到一种声音,就是翻书页的声音――是非常渴望的翻书声,而不是原来那种不情愿的翻书声。

当然,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与“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方法是相得益彰的。在我们四年级上册的练习三就有关于读书做记号的意义以及如何做记号的方法的介绍。有了方法,有了习惯,学生不就可以乐意阅读、有效阅读、享受阅读了吗?

二、 “问渠哪得清如许”寻找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1. 兴趣爱好,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重要的任务。

完成这个任务,我认为教育者的立足点应该从孩子出发,以孩子的兴趣为中心通盘考虑,综合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爱的教育》、《平凡的世界》“有如写的自己”;《狼图腾》、《鲁滨孙漂流记》“惊险好奇”;《昆虫记》、《西游记》“可爱有趣”。当然,孩子的心理需求具有年龄特征,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奇怪《木偶奇遇记》、《 吹牛大王历险记》等会成为儿童文学的经典,成为几代人的钟爱;也就不会惊讶于《哈利•波特》能誉满全球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种心理需求是有个体差异的,男孩比较喜欢科幻系列,女孩喜欢童话,有一定情节,描写比较细腻的,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心理需求来引导阅读。

2. 经典名著,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

阅读经典名著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成熟的阅读必须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余秋雨先生认为,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名著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当我们看到,当孩子沉浸在阅读经典名著的喜悦中,目光炯炯,神采飞扬时,我们会感受到:经典名著对于孩子心灵的呵护,精神的滋养已如春雨点点入土。其实,我们并不期待经典名著能教会孩子学会语文,但它能温暖他们的心灵,打开他们美好而又人道的感受世界,激发他们心中善良的、温柔的一面。

对儿童而言,经典名著并不仅仅是中国的《唐诗三百首》和《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四大古典名著,也不仅仅是国外的《唐•诘科德》、

《约翰•克利斯多夫》等,成人世界的经典当然可以成为儿童的经典,但是他们更有自己的经典:《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爱的教育》、《夏洛的网》、《神笔马良》以及安徒生、格林兄弟,甚至迪尼斯的故事等。一般来说只有符合儿童的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课外读物,并能促进他们进一步完美地发展的课外读物,才能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才能敞亮孩子的心扉,才能成为孩子的经典。

3. 文本同步,拓宽孩子的阅读视野。

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载体,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与教材密切相关的背景资料、作者轶事、名篇佳段、科学常识等内容的补充,可以打破课文的局限,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可以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三、 “忙趁东风放纸鸢”追求课外阅读的理想方式

有了好书、孩子们感兴趣的书,接下来我们应该考虑孩子们应该怎样读书?

1. 开放性的阅读

课外阅读是一种很个性化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它是依据孩子的爱好和兴趣而维系的独立的读书活动。对待孩子的阅读方式,我们要宽容一些,更宽容一些。如果孩子对课外读物感兴趣,他当然会将自己的小脸埋进书页里面去,直至废寝忘食;如果翻动了书本的三页,还不能吸引住孩子的目光,那就不能责怪孩子,那只能是书本身的问题了。如果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魅力吸引着孩子,如果一旦孩子被吸引住了,你会发现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就算你想阻断也是阻断不了的。那么,怎样既让孩子有兴趣,又能读有益的书,比较折衷的办法是:教师开列书目与孩子自由选择相结合。开列书目,其目的是通过阅读摄取全面的文化养料,这些书籍的内容应涉及人文和自然学科的诸多领域;而允许孩子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是为满足他们的自我选择性心理需要,发展他们各自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开放性的阅读方式,除了在看与不看方面可以自由选择外,在阅读的量上也应以宽容的标准来对待,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规定是不少于145万字,其中小学第一学段是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是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是不少于100万字。在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允许孩子的阅读量有增有减;根据每个班级的实际情况,每个学段的阅读总量也可作前后的调整。

2. 生活性的阅读

在生活实践中阅读,将阅读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在生活实践中培养能力和素养。可以阅读生活中所见、所闻,如一段新闻和评论、一则生活小品文、一张列车时刻表、一张地图、一组人口统计数据、一张设备维修单等等。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取所需信息,在阅读中掌握分析、整合、运用信息的能力,以及信息综合判断和重组构建能力、创造发现能力等。

3. 系列性的阅读

皮皮鲁、马小跳、哈利•波特……同学们对这些名字耳熟能详,并且非常喜欢他们,因为他们个性鲜明,或淘气,或机智、或聪明,从他们的身上,孩子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自己的内心,知道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阅读这些书,学生当然会乐此不疲,同时对这些作者的系列作品也会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不知不觉,在阅读中完成了人格的塑造和精神的提升。除了郑渊洁、杨红樱、罗琳,我们还可以向学生推荐冰心,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曹文轩,《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凡尔纳,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等大师的系列作品。

(刘宗玉 江苏省常州市湖塘中心小学北校区 2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