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警惕工资增长过快引起的通货膨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警惕工资增长过快引起的通货膨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理解不同时期通胀的主要原因对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抑制通胀十分重要。如果通胀的主要原因是由信贷规模过大、货币供给增长过快而引起的流动性过剩和需求过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是控制通货膨胀的有效手段。而当引起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是进口价格过高或者劳动工资增长过快时,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不仅收不到显著的效果,反而可能对实体经济的增长造成损害。因此,有必要对当前通胀的不同因素进行分解,预测未来通胀走势,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一、通胀因素分解的实证分析

对于一个开放的经济体,通胀的因素可以分为国内和国外因素,国内因素主要是国内货币和工资的通胀,国外因素包括实际汇率和进口价格。

在笔者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张延群,2012),运用1993Q1—2011Q3的季度数据,从超额货币供给、超额工资增长和外部因素三个来源对我国的通胀进行了量化分析。按照货币需求和工资决定的经济学理论,分别针对货币需求和实际工资决定理论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通过协整分析技术识别出能够代表货币需求和实际工资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分别将实际货币总量和实际工资与其长期均衡值的偏离定义为超额货币需求(或称为过剩流动性)和超额工资增长。长期均衡工资由劳动生产率、预期的通货膨胀率、预期的名义利率以及预期的实际汇率决定。货币需求由实际GDP、通胀预期以及存款利率决定。然后建立单方程的季度环比通货膨胀模型,将滞后的超额货币需求和超额实际工资,当期的进口价格增长率,以及滞后两期的季度环比通货膨胀率作为解释变量代入通货膨胀方程。这样建立的CPI通胀率方程,不仅总体解释效果较好(判定系数为0.82),而且所有解释变量都是显著的。由于方程中所有的变量都是平稳的I(0)变量,因此不存在伪回归的问题。

模型估计结果如下:

实际工资与其他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如下:

Wt=prt+4.75dpt-0.20rert+6.0Rt

(1)

(4.5) (-2.74) (2.65)

估计系数下方括号中的数字为t-检验值, 各个变量的定义为:

wt:wt=log(Wt)-log(CPIt),Wt为人均名义工资,CPIt为CPI价格指数

dpt:dpt=log(CPIt/CPIt-1)

prt:prt=log(Yt)-log(Lt),Yt为实际GDP,Lt为从业人数。

rert:rert=st+pf-pd,st为名义汇率,pf和pd分别为国外和国内消费品价格指数。

Rt:季度储蓄存款利率,定义为Rt=Rt’/4,Rt’为一年期存款利率。这里就业人数和名义工资的口径是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和名义工资。

超额工资增长定义为:

ecm(w)t=wt-prt-4.75dpt+0.20rert-6.0Rt (2)

货币需求函数的长期均衡关系为:

mt=1.34yt-3.79dpt-12.23Rt

(3)

(36.7) (-3.34) (-5.72)

m1t、yt、Δpt和Rt分别为实际货币总量M1、实际GDP、CPI通胀率和储蓄存款利率。

超额货币需求定义为:

ecm(m)t=m1t-1.34yt+3.79dpt

+12.23Rt (4)

ecm(w)t和ecm(m)t的滞后值作为解释变量进入通胀方程,反映了长期因素对通胀的影响。对数的进口价格指数PIM的变动dpim(dpim=log(PIMt/PIMt-1))也包含在解释变量之中,用于解释进口价格变动对CPI通胀的短期影响,得到的估计方程为:

dpt=0.55+0.62dpt-2+0.063dpimt

+0.049ecm(w)t-2+0.040ecm(w)t-1

(5)

方程(5)中估计系数下括号中的数字为t-检验值,判定系数R2=0.82。ecm(w)t-2和ecm(w)t-1都是显著的,说明超额工资增长和超额货币需求在滞后一段时间后会推高CPI通胀率,进口价格的变动以及通胀惯性对CPI通胀率的变动也会产生显著的影响。

二、当前通胀因素分析

在上述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最新数据(截止到2012Q3),从超额工资增长、过剩流动性、输入型通胀以及通胀的翘尾因素四个方面对当前的通胀压力进行分析。

近两年来名义工资总额出现较快上涨,2011年工资总额增长达到26.8%的高水平,2012年1—3季度的增长率也达到23.6%,即使考虑通胀因素,实际工资增长也大大高于同期实际GDP的增长速度。工资总额的快速上涨一方面反映了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2011、2012年人均工资增长率分别为14.4%和12.0%,同时也是劳动力由农村向城镇单位快速转移的结果。如果劳动生产率能保持前几年的水平不出现下降,那么较高的劳动力的转移速度也会相应地带来实际GDP的快速增长。但我们看到的实际情况却是,伴随着城镇就业人数以及工资总额的快速上涨,实际GDP的增长率却出现了下降的趋势,2012年1—3季度,实际GDP增长7.7%,而工资总额增长为23.6%,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出现劳动工资相对于劳动生产率出现过快增长,成为未来通胀的潜在因素之一。

按照(2)式计算超额工资,结果显示2009年开始出现超额工资,特别在2011和2012年,出现超额工资较前更大幅度的增长,成为未来物价上涨的推动力,应当引起充分的重视。

2012年M1和M2的增长速度分别仅为6.5%和13.8%,都几乎处于历史最低水平。M1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利润水平下降,企业经营活跃程度降低,从而导致企业活期存款增速大大降低。

按照(4)式计算M1的超额水平,结果显示,2012年货币需求低于均衡值,不仅不会对通胀起到向上的推动作用,而且还能减缓由其他因素引起的通胀。

进口价格增长率在2011年中期达到最高值之后开始持续下降,2012年12月的最新数字显示,进口增长率同比下降2.4%。尽管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连续出台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有可能对国际石油、农产品等大宗商品的价格带来上涨的压力,但另一方面,美国经济复苏刚刚企稳,欧洲经济至今没有走出欧债危机的阴影,仍然处于低速调整时期,因此,2013年出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以及进口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由于食品价格占CPI指数的权重超过30%,猪肉价格又是近几年来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猪肉价格的变动对于分析食品价格以及总体CPI的走势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需要特别加以分析。

2012年猪肉价格保持平稳。猪肉价格受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以及养殖周期的影响较大,2012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仅为2%,是近几年的较低水平,不会对2013年猪肉价格的上涨产生较明显的推动作用。另外猪肉价格经过近几年连续快速上涨,其中2009、2010年分别上涨27%和15%,国内价格已经明显高于国际市场价格。2012年末国内猪肉批发价格为每公斤20元左右(农业部数据),而国际市场价格为每公斤12元左右(IMF实际市场价格),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他肉类价格也存在类似的情况,比如国内羊肉的平均市场价已经高达每公斤60元(农业部数据),远远高于国际市场每公斤15元左右(IMF实际市场价格)的价格。国内与国际市场的价格差异对国内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会起到抑制作用。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综上分析,我们得到以下结论,目前引起通胀的潜在因素主要在于工资相对于劳动生产率的过快增长,其他因素,比如来自超额流动性、进口价格上涨和通胀的翘尾因素(2013年为1个百分点)等方面的风险和压力均处于较低水平,因此防止工资总额在短期内过快增长应当成为目前通货膨胀管理的主要任务。

党的“十”报告中提出2020年人均收入翻番的目标,反映了党和政府将改善人民生活作为经济发展根本目标的先进理念,是应当坚持和追求的。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将收入分配向劳动者报酬倾斜已经成为进一步改革的目标之一。在提高劳动者收入和报酬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水平相匹配,超出劳动生产率的工资上涨将对物价产生向上的推动力。在保持平均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相适应的前提下,应当使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得到更快提高,缩小收入差距。

按照我们的分析,以货币需求衡量的流动性水平不会对近期的通胀产生压力,M1的低水平增长反映出企业利润水平下降以及较低的企业活跃程度,即使考虑社会融资总量的增长,2012年增长22.8%,目前企业总体资金需求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目前应当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应以支持经济增长企稳回升为主要目标。

参考文献:

①张延群(2012),“超额工资、过剩流动性、进口价格与中国通货膨胀因素的量化分析”,《金融研究》第9期

(张延群,1968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中国宏观经济模型、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协整向量自回归模型理论及其应用、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