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多形式组织教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多形式组织教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与教材与教师与权威的不同见解,转变学习方式,培养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发展创新的能力。

数学是一种图形化、符号化、抽象化的语言,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运用数学的能力是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结合起来,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由生活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因而在进行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教学中应建立适当的知识情景,对知识加以分析、简化、抽象、总结。教师可在符合教学要求的前提下,精心编制一些与生产、生活有关的问题,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周围处处有数学,从而使其萌发学好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从实际事例、学生已有知识、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抽象、概括,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原则的认识,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大有益处。建立适当数学模型,是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教师应有意识地收集、整理一些适应本地生活、生产需要的实际应用性问题,注意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素材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领悟数学的应用价值,潜移默化地形成应用数学的能力。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选编一些应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建模训练,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生活、体验数学,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和机会,引导学生亲手操作,把学数学和用数学结合起来,注重从具体的事物中提炼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用数学知识加以解决,这样有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

数学语言是对数学概念、算式、公式、运算定律、法则及解题思路、推导过程等的表述。数学语言具有准确、抽象、简练和符号化等特点,它的抽象性有利于学生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在数学的交流、合作中,口语的表达能够有效传达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想法和思想。教学语言要干净利落,抓住重点,简捷概括,有的放矢,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说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用较短的时间传递较多的信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口头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口头表达的欲望,加强同桌间的互相交流、小组讨论,可以使学生开拓思路,是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描述概念的本质,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和性质的具体内容,说出概念关键词句,分析、推理,通过口述解题思路,说出自己的想法,填写数量关系式等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例如在教完《数的互化》,我引导学生进行归纳,让学生应用数学语言描述如下:小数化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化成小数,用分母去除分子。能除尽的就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除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一般保留三位小数。化有限小数,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百分数化成小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百分数化成小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数学的规律、结论、定理总结,让学生用自己的口头语言或者是生活语言描述,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说出其特征及与生活的联系,重视让学生参与公式的推导过程,最后形成规范数学语言,把知识的获取与发展数学语言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学习和工作都是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两者缺一不可。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加以培养和训练。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人一旦产生强大的动机,必然能坚持不懈为之拼搏,这是非智力因素极好的表现。一个智力水平较差或一般的人,如果在他的成长过程中,非智力因素方面得到较高或较好的发展,发挥主体作用,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就可能在人生道路上取得巨大的成就。人的智力水平是差不多的,但非智力因素的水平往往差别很大。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有意识、有目的地在这方面多下工夫。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通过观察发现兴趣,科学指导引起兴趣,安排活动提高兴趣,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展示成果发展兴趣,引导他们怀着热烈的情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生活和成长。例如在探索加法交换律,我先让学生计算下面的式子,96+35=35+( ),204+( )=57+204,23+( )=15+( ),( )+257=( )+63,+( )=+( ),( )+=(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每个算式的等号左边与右边相等,加数没有变化,位置发生了变化。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加数交换位置以后,结果都相等呢?”进一步以实例探索,最终得出加法交换律。在数学上,我们通常用字母a和b表示两个加数,那么,加法交换律可以写成:a+b=b+a。这样让学生主动体验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心智活动,使学生形成不怕困难坚韧不拔,刻苦钻研,顽强拼搏的优秀品质。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使数学和生活得到有效融合与链接,以一定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应用数学,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激活探究的积极情感,提供学习的智力背景。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富有创造性和差异性的真实发展历程,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教师的有效主导、适度指导、巧妙点化,推动主体合作,给予学生有效的激励,从而积极地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