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立足创新教学 营造精彩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立足创新教学 营造精彩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现代教育的重任之一。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创新自己的思维方式、教学方式,用充满快乐的音乐课堂培养更多、更杰出的创造性人才。

关键词:创新;兴趣;想象;自由;快乐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是一个人才、智慧竞争的世纪。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做为音乐老师怎样在教学中实现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达到“会学——学会”教学思想为主张的目的。我认为:我们在教学中要立足创新,以鼓励为主,激发兴趣,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实现师生和谐互动,使我们的音乐课更生动、更快乐。

一、创新,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做为教师,我们要使音乐课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首先就要让学生对音乐课充满兴趣。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动作激趣。为了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激发学生在课堂中自觉地用脑、用耳、动嘴、动手的积极性,我们可以把一些音乐知识编成儿歌帮助他们学习。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识谱知识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掌握好识谱知识,就为以后的音乐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对此,我们在五线谱的教学中,编成如下儿歌,让他们边指边读:张开左手掌,手心向外翻;五个小手指,就是五条线;四个手指空,就是四个间;从下往上数,一二三四五;好象上楼梯,越上音越高。这样,不仅使学生对认识五线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又使他们易懂易记,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用灵活的教唱方法和手段激趣。教师唱一句学生学一句这样传统的教唱方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们的歌唱兴趣。为了提高学生们的歌唱兴趣,我们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唱方法和手段。利用音象教唱。音象资料具有歌唱准确、画面直观的特点,用音象教唱,可以使学生们对歌曲有一个完整准确的印象,从而激发他们以音象为标准进行学习的兴趣。让小教员教唱。教师可以在学生中抽一些唱的好的同学,让他们教唱,这样,不仅仅能够改变只有教师教唱的单一口味,而且也能够在学生中营造一种争当小教员的氛围。另外,我们还可以在学生中开展比赛竞赛活动,比看谁记词记的快、比看谁学歌学的快、比看谁学唱学的准,通过比赛竞赛,对获胜的小组和个人给予表扬或奖励,从而达到激发学生们歌唱的积极性。

参与体验表演增强兴趣。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有着极其强烈的表现欲。同时,表演与音乐又有着紧密的联系。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动作特点,我们可以用表演的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 律动教学,用拍手、点头、转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也可以模仿鸟飞、兔跳、鸭走、蝴蝶飞等动物的形象动作,及洗手帕、划船、收割、撒种等动作。通过各种动作培养学生对节奏、韵律、强弱的感觉,活跃课堂气氛。采取歌表演形式,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歌曲的内容和情感,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完成歌曲的演唱,达到声音与表演有机结合。结合集体舞自娱性强、动作简单易学的特点,使学生们在边舞边唱中,以激昂的情绪感受和体会音乐内容。另外,还可以采用一些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竞争性的音乐游戏,来丰富我们的音乐教学。

采取图文并茂视听结合激趣。小学生生活阅历浅,经验积累少,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要使他们真正理解音乐,达到培养性情、陶冶情操的目的,就必须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运用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简短启发式的谈话,采取听觉和视觉同步感知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作品。让他们各自在动听的乐曲声中自由充分地发挥想象能力,然后,根据各自对音乐的理解程度及直接、间接和形象的记忆,用不同的颜色、线条、文字刻画出来。这样,就可以使他们更准确地把握作品,深刻地理解音乐,充分享受音乐之美。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努力创造愉悦的学习情景,尽可能使每一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着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创新,就让学生展开“音乐想象”的翅膀

想象力在幼儿时期就已存在,丰富的想象可以激活大脑思维,使其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产生灵感。《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试用)》中明确要求,唱歌课中应该“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音乐想象”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是音乐由抽象感受到形象感受的一座桥梁。人们在欣赏、演奏或演唱音乐作品时,往往通过“音乐想象”来重新塑造音乐中的“形象”,从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含,达到审美的目的。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接受

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就显得十分重要。这样,怎样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展开“音乐想象”的翅膀,培养起音乐想象力呢?

“音乐想象”的先导式介绍歌曲。小学音乐教材中的一些歌曲常有特殊的创作背景,有些歌曲还具有创作的故事或创作花絮。在学习唱歌之前如果把它们简单介绍给学生,一定会引起学生们感情上的共鸣,这样一步一步地他们的思维向“音乐想象”里引导。据介绍,让学生们体会到报童无依靠、穿不暖、吃不饱的那种滋味,想象到报童忍饥挨饿的痛苦,在寒风凛冽中奔波叫卖的场景。比如在教授《卖报歌》的时候,可以音乐家聂耳当初在上海认识了一个“小毛头”的报童,然后作出了这首歌的经历讲给学生听。这样在学生的心田里对报童的无比同情的感情,为之后学习唱歌展开“音乐想象”做好准备。接下来在乐声里体现和升华,让学生感受到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

歌词教学是“音乐想象”的基础。歌词是一种文学语言,它时经过艺术加工的,它时音乐形象“物质”的基础,小学音乐的课本中选择歌曲的歌词大多数都是生动鲜明的,是声韵美、内容美、意境美和节奏美的统一。在此基础之上再来学唱歌曲,学生就会把文字描写的形象与音乐描写的形象结合起来理解,展开“音乐想象”。有表情地朗诵歌词,细致地分析、体会歌词,吟诵歌词,可以使学生在文字的引导下,进入想象的空间。例如《歌唱二小放牛郎》,歌词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既叙事,又抒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教学时,通过对歌词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了解到了一个王二小把敌人引入我军埋伏圈的生动故事,脑海中会出现一幅二小悲壮牺牲的情景,从而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然后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分析,理解每段歌词演唱时不同的感情处理。教学实践证明,由于重视了歌词教学,打开了学生“音乐想象”的大门。学生每每唱到“……可怜他死得这样惨”时,都热泪盈眶,仿佛看到小英雄王二小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下、鲜血染红了大地的情景。

课本插图是“音乐想象”的凭借。小学音乐课本中的插图,是最直观的教具。它把歌曲的主要内容通过视觉形象地表现出来,符合儿童对形象事物乐于接受,容易理解的认识特点。在儿童音乐思维形象化中,插图起到了催化剂作用,直接推动学生进一步展开丰富的“音乐想象”。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课本插图的作用,尤其在小学低年级一定要把插图很好地运用起来。如《小小的船》这一课,彩色插图上画着一个小女孩坐在月船上遨游星空,全图充满了幻想的童话色彩,富有儿童情趣。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边唱边看彩色插图。在彩图的视觉作用下,随着美妙的旋律,学生的思维就会很快进入神秘的夜空。

舞蹈表演是“音乐想象”的拓展。自古以来,舞蹈与音乐就是一对有机的结合体,是形体美与音乐美的交融。《乐记·师乙篇》记载道:“故歌之为言也,……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说的是唱歌唱到激动时,不知不觉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跳起来了。由此可见,舞蹈是唱歌时感情的升华。如果音乐教学中,能做到根据歌曲的内容,创作一些舞蹈动作,让学生边唱边舞,定能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内心体验与理解,拓展学生的“音乐想象”。

教学中只有通过“音乐想象”这一 重要环节,才能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和完成音乐教学的任务。所以上好音乐课不仅仅是方法和手段的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作用、培养学生音乐想象力的问题。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推动唱歌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创新,要放飞思想,让“自由”充满课堂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必须拓展课堂聆听开放度,也只有自由开放的课堂才能放飞学生思想,体现“艺人为本”的教育。

“自由”二字是每个人所向往的。可是往往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不知不觉得就套上了枷锁,同时也给自己和这个课堂套上了无形的枷锁。令得双方都非常疲倦!很多课堂看似自由,却是太放任。要把“自由”充满课堂,我觉得最重要是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而不失控的环境。而这个环境的形成,关键在于教师如何驾御课堂。你的语气,你的微笑,你的每一个批评与表扬,甚至是你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动作和一个眼神,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课堂环境的形成。对课堂上学生们的思维,我们要像放风筝一样,既要放飞,又要牵制。

放飞就是要让学生们开放思维。《音乐美学》指出:音乐本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的非语义性、非模拟性及自然性是音乐欣赏中拓展感受内涵的基础。可见,音乐本身是支持“奇异思维”的,它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体现了“生本”教育的价值所在。在音乐欣赏课中,一段音乐,要让五十个学生有同一种理解,那是扼杀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正因每个学生的音乐认知与感悟水平总存在差异,生活、学习环境不同,造就了学生各自的“奇异思维”。教师要了解学生们的“奇异思维”,就必须在培养学生自由表达能力与胆量的基础上,让学生先“说起来”,使他们敢于对音乐“品头论足”。在“品头论足”间,享受音乐美,创造音乐美。这期间,他们的想法难免会很幼稚,很肤浅,甚至几近荒唐,可是它代表着前进,它需要教师更多的支持!这是个从“奇异”到“和谐”的必然发展过程。

牵制就是要统一学生的思维。《音乐课标》指出:“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要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不要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可见,学生们如何感受、理解音乐,对老师来说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但是,当教师了解到学生们各种各样的“奇异思维”后,应该对学生们的“奇异思维”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既要充分肯定学生们理解、感受的正确所在,又要及时修正一些立足点及审美角度的偏差。这样我们就能使学生们在音乐审美的体验中达到完美境界。

四、创新,就要让快乐充满音乐课堂

众所周知“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功效。因而音乐教师本人轻松的精神状态,充满笑容的脸,亲切、诙谐的语言与快乐轻松的情绪,自然而然地会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自然地感受到快乐,这样让课堂充满快乐就有一个良好的起点。音乐本身还能够给学生带来快乐,如何让这种音乐本身带来的快乐发挥到极致?首先要将学生置于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当中,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其次。使教学形式充满快乐,一节课中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不断激励学生的兴奋点,始终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充满快乐,让课堂充满快乐,对音乐知识的掌握也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总之,只要在音乐教学中,围绕素质教育目标,充分贯彻“快乐教育”的原则,大胆探索和创新,让课堂充满快乐,就一定能大大激发学生主动学生的动机,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快乐中提高对音乐的感悟能力,达到对其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各行各业都在以创新的精神开创性地开展工作。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在认真总结、吸收过去优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创新自己的思维方式、教学方式,用快乐的音乐课堂培养更多、更杰出的创造性人才。(作者单位:信阳市第三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