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水稻施肥 依需而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水稻施肥 依需而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水稻正常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等16种元素,其中碳、氢、氧来自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一般不需要补充。氮、磷、钾三元素需要量大,单纯依靠土壤供给,远远不能满足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必须通过施肥补充。

1.氮素吸收规律 水稻对氮素营养十分敏感,氮素是决定水稻产量的最重要因素,水稻体内具有较高的氮素浓度需求,这是高产水稻的营养生理特性。水稻对氮素的吸收有两个明显的高峰期,一是水稻分蘖期即插秧后2周;二是插秧后7~8周,此时如果氮素供应不足,常引起颖花退化,不利于水稻高产。因此在水稻生长发育期内最好施4次肥。第一次施肥一般在插秧后1周进行,量要少,施肥量占施氮量的10%,称为返青肥。间隔1周施第2次肥,占总施氮量的10%,作为促蘖肥迎接氮肥的第1个吸收高峰。第3次肥在6月20日前施入,占总施氮量的40%~50%,6月20日以后不再施氮肥,防止无效分蘖的发生。第4次在7月10日左右施入,即插秧后7~8周,孕穗期、抽穗前第2个需氮高峰期,但远比第1个高峰期要低,可视苗情施入,施肥量占总施氮量的10%。

2.磷素的吸收规律 水稻对磷的吸收量远比氮肥低,约为氮量的1/2,但是在生育后期仍需要较多的磷。水稻各生育期均需磷素,其吸收规律与氮素相似,以幼苗期和分蘖期吸收最多,插秧后3周为吸收高峰,此时在水稻体内的积累量约占全生育期总磷量的54%,分蘖盛期干物质含五氧化二磷最高约2.4mg/g,此时磷素不足对水稻分蘖数及地上与地下部分干物质的积累均有影响。水稻苗期吸收的磷在生育过程中可反复多次从衰老器官向新生器官转移,至稻谷黄熟时,约60%~80%磷素转移集中于籽粒中,而出穗后吸收的磷多数残留于根部。因此,在磷肥的施用上可80%做底肥,于耙地时施入20%的磷肥于分蘖期施入,结合第3次施肥施入效果更好。

3.钾素的吸收规律 钾吸收量高于氮,表明水稻需要较多的钾素,但在水稻抽穗开花前期对钾的吸收已基本完成。幼苗对钾素的吸收量不高,植株体内钾素含量在0.5%~1.5%之间不影响正常分蘖。钾的吸收高峰是在分蘖盛期到拔节期,可将70%钾肥做底肥施入,30%钾肥做追肥并结合第四次施氮肥施入效果较好。

一般的土壤基本能满足氮、磷、钾以外的其他元素需要量,但随着高产品种的种植,各种微量元素缺乏也日益突显。因此,在重视氮、磷、钾肥施入量的同时,应适当增加中微量元素的施入,如锌、硅肥的施用,才能达到水稻高产高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