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魏钦海的“村情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魏钦海的“村情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大卡车上卸下一捆桑苗,扛上肩,慢步跨过溪流,把桑苗整齐地堆放在河滩上。2008年9月的一天,在黔江区中塘乡迎新村村口,一个陌生的年轻人,正和几个农民一起忙碌着。

“他是谁?”前来领桑苗的农民问。

“魏钦海,是刚来我们村的大学生‘村官’。”一个村民回答。

“一个大学生,能和农民一起干活,难得!”

魏钦海扛着桑苗,走进了村民的心里。

24岁的魏钦海来自广东,从小受当“村官”的父亲的影响,2007年从西南政法大学毕业后,作为志愿者留在西部服务两年。2008年秋天,他成为迎新村党支部副书记。

初到迎新村,为了尽快独立开展工作,魏钦海走访了全村8个组921户乡亲。

迎新村村民居住分散,魏钦海经常迷路。怎么办呢?他想到一个笨办法:画村道图。

日积月累,村道图慢慢地演变成一张具体实用的“村情图”。在图上,魏钦海用不同颜色,密密麻麻标记出田地、河流和房屋等分布情况。

“从中塘乡政府驻地出发,跨过一条名叫断溪河的小溪,有一片200多亩的良田。小溪用蓝色表示,良田用绿色表示,我在图中画了两片叶子,一片是烟叶,一片是菜叶,它们提醒我,因水源丰富,这里既可以种烤烟,也可以种蔬菜……”魏钦海向笔者介绍他的“村情图”。

仔细一看,在“村情图”上,魏钦海还细致地标注出,哪里住着特困户,哪个大院的村民关系比较紧张……这样,魏钦海就知道应该重点关注哪些人,以便为村民调解纠纷、排忧解难。

“这块地海拔超过600米,不太适合栽种桑树。”去年冬天,迎新村五组村民李胜泉找到魏钦海说,他打算栽100亩桑树,魏钦海拿出“村情图”一看,发现那块地的海拔较高,就这样劝他。

李胜泉不信,到乡政府找专家咨询后,回来对魏钦海说:“魏书记,非常感谢你,要不是你及时提醒,那我就亏惨了。”

这件事更加坚定了魏钦海完善“村情图”的信心。他决定挨家挨户进行调查。在调查过程中,魏钦海就返乡农民工问题写了一篇文章《中塘乡返乡农民工情况调查分析》。文章在“新华网”等媒体上刊登后,引起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专家的关注。今年2月,该所的范雷教授和田丰博士一行9人,来到迎新村,进行农民工外出务工情况调查。在调查中,专家们建议迎新村在海拔630米至1230米地段种植蔬菜。魏钦海拿出“村情图”,根据图上标注的土质、光照等因素,在两分钟内,就选准断溪河边的一大片平地。中塘乡党政领导当即拍板,支持他在断溪河边建起规模200亩的黔江区出口蔬菜核心示范基地。同时,他还在示范基地上开办了田园技校,免费为农民培训种菜技术。迎新村一组村民华学启经过培训后,不但自己种了30亩蔬菜,还向邻居传授技术。中塘乡党委书记李成刚说,在示范基地的带动下,今年中塘乡蔬菜种植面积超过5000亩,蔬菜产业已成为该乡的朝阳产业。

“我有个建议,倘若全市的‘村官’每人都制作一张‘村情图’,再把‘村情图’放在网上,人们就可以方便地搜索、了解到农村的详细情况。”5月4日下午,魏钦海在参加大学生“村官”代表座谈会时的发言,受到市委书记的表扬,他笑着说,画“村情图”这种方法比较好,能细致地了解村情。

如今,魏钦海手握“村情图”,正与其他村干部一起,带领迎新村,迎接新农村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