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河北坝上地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思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河北坝上地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思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针对坝上地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诸如退耕还林与封育禁牧,削弱了本区的畜牧业,农业乡镇无农业主导产业,新培育的后续产业覆盖面比较小,产业发展缺乏资金支持等问题,提出了稳定粮食生产,发展中药材种植业,发展以紫花苜蓿为主的饲草种植加工业,培植发展舍饲养殖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等坝上地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渠道,探讨了促进该地区后续产业发展的配套措施。

关键词:坝上地区 退耕还林 后续产业

目前,退耕还林的补助已陆续到期,从2008年起将停止补助,但坝上地区退耕还林后未实现预期的经济收益,后续产业还没有培育起来,退耕农民的生计还没有得到较好解决,退耕还林成果巩固难度较大。笔者认为,坝上地区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宜提到议程上来,统筹规划,加以实施。

一、坝上地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一)退耕还林与封育禁牧削弱了本区的畜牧业

畜牧业是本区的主要产业之一,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户可以利用秸秆、牧草等廉价的资源,形成农牧复合的草产业。但坝上地区如康保县受退耕和禁牧的影响,2005年羊只数量下降到1999年的23%。农户可利用的公共草地被封禁。他们只能根据家庭现有产出的饲草料量确定养殖数目。

(二)农业乡镇无主导产业,缺乏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

坝上地区在发展特色种植业上做了许多的探索和尝试,设施农业建设、马铃薯种植、食用菌生产、中药材种植等,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寻求适合坝上地区实际的发展之路。但由于生产较为分散,并且规模偏小,难以做大做强,真正对农牧业生产有带动能力,辐射面广的项目几乎空白;且缺乏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产品和工业品集散地、中介组织的作用不明显等因素的制约,使现有种植业无法形成专业化、产业化经营,形不成整体经济效益。

(三)新培育的后续产业覆盖面较小,带动农民经济增长的能力不足

后续产业的覆盖面对于带动千家万户共同发展至关重要。错季蔬菜和马铃薯产业带动了千家万户的脱贫,尤其是山区、丘陵区的坡耕地,粮食产量很低,而作为块根作物的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具有较好的收成。但是目前培育的后续产业辐射面还很有限。坝上地区的甜菜种植面积达17万多亩,其范围也仅限于张北县,而在真正需要退耕的山丘地区却难栽种。

(四)后续产业发展缺乏资金支持,后劲不足

河北省实施退耕还林的工程县大多属地方财政较为困难,无法拿出更多的资金扶持和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而现阶段国家又没有用于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专项资金,导致个别地方对后续产业的发展认识不到位。

二、坝上地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渠道

为进一步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坝上地区各级政府应竭力挖掘i本地自然资源优势,采取政府引导,项目带动,企业参与等新机制,推行饲草业――畜牧业――畜产品加工和中药材――制药模式,并以此吸引一批枸杞、中药材、畜草业等龙头企业入驻坝上地区进行产业研发。

(一)稳定粮食生产,确保退耕后群众的吃粮问题

近年来,坝上地区累计完成退耕还林437万亩,使大面积原来种植农作物的坡耕地变成了林地、草地,粮田面积不断缩减。为了确保退耕后群众的吃粮问题,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坝上地区各县政府应把增加单产,提高总产作为粮食生产的主攻方向,采用先进的喷灌、膜下暗灌等节水灌溉方法,推广地膜穴播小麦、集流自然降水资源化高效利用等旱作农业技术,培育抗早、耐盐碱等性状优良的粮食作物品种,应用高效、低残留或无残留的新型农药和肥料,全面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加强农田基本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变广种薄收为少种高产多收,提高单位而积产量,实现粮食高产稳产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

(二)积极推广退耕还药模式,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业

坝上地区分布有甘草、麻黄、柴胡、秦艽、知母、沙参、黄芪、当归、苁蓉、党参、板蓝根、枸杞等多种中药材资源,具备种植中草药的土壤、气候等条件。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应积极推广种植中草药,发挥中药材的产区优势,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服务、资金倾斜、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地种植中药材,把该区的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坝上地区发展后续产业具有巨大的潜力,中药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植被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必将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并能够有效阻止沙化进程,使局部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同时,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坝上地区经济建设和失地农民增收注入新的活力。

(三)积极实施退耕还草模式,大力发展以紫花首蓿为主的饲草业

种草养畜是现代畜牧业生产的基础和保证,广大农村应充分利用旱平地、沟坝地、坡耕地,建设以柠条为主的灌木饲料生产基地。大兴苜蓿、苏丹草、沙打旺、红豆草等牧草种植业、饲草加工贮藏业,在为舍饲养畜和工业化养殖提供优质饲草的同时,种草户也可从中获取收益。饲草的贮藏加工是北方冬春季节养殖业的必要基础,应有计划地引进开发饲草贮藏加工技术设备。建立饲草加工企业,基本解决坝上地区剩余鲜草的加工和冬季牲畜的饲草问题,并逐步形成特色产业,以拉动经济发展、农民增收。

(四)依托饲草资源丰富优势,培植发展畜牧养殖业

退出的耕地一部分用于发展高效牧草产业,走以草兴牧之路,同时调整畜牧结构。大力发展舍饲生态优质畜牧业,大力发展圈养舍饲奶牛、寒羊、波尔山羊,不断扩大家庭养殖规模,逐步形成饲草基+养殖户+龙头企业的养殖格局,为退耕后的失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农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

(五)“公司+农户”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坚持用工业化理念提升传统农业,走出一条“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使区域发展基本形成甜菜、蔬菜、马铃薯、甘草、枸杞、柠条带和牛奶生产区等大规模、集约化的生产基地。应在以甜菜、蔬菜、马铃薯、燕麦和肉食品加工为重点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建立食用菌、甘草、柴胡、枸杞、柠条生产基地。推行饲草业-畜牧业-畜牧产品加工模式和中药材-制药模式。

三、促进坝上地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配套措施

(一)加强培育后续产业的宣传

退耕还林是一项生态建设工程,不能指望通过这一工程,解决贫困地区农民吃饭、生产和致富等所有问题。退耕还林为的是让陡坡耕地退出耕种,国家给予补助,推动退耕农户调整种植结构,通过调整生产方式,实现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的良性循环。种树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将来某个时间砍树。要加强退耕还林政策宣传,让基层干部和退耕农户都明白,5-8年以后,国家不再补助钱粮了。要帮助基层干部和退耕农户克服“等、靠、要”思想,积极培育后续产业,增加收入。

(二)确定选耕还林后续产业规划布局

运用生态学、区域经济学、产业布局学等理论,确定坝上地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规划布局。各县区按照比较优势,构建产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形成区域互动关联的产业分工,从而增强区际合作和发展的能力,创造出更多的贸易依存度和更大的产业规模。

(三)扩大退耕还林后继产业发展的融资渠道

政府要积极鼓励民营资本、民间资金以及外资参与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培育,争取更多的国际机构、组织的援助和帮助,扩大退耕还林的投资来源,加快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同时,通过企业运作,公司化管理和参与,提高工程质量和实施成效,既解决公司原料问题,又解决产品销售问题,解除退耕还林农户的后顾之忧。

(四)后继产业发展与相关的重点生态工程相结合

后续产业发展要与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建设基本农田、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实施生态移民等重点生态工程相结合,处理好企业与农牧民的关系,发挥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为广大失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