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修复师为古书画「整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8岁高中毕业后,郭玢成了首都博物馆的一名古书画修复师。在今天的中国,他的职业选择会让人有一些疑惑,但作为「贾氏文物修复世家的第三代,这一选择却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在央视《鉴宝》栏目的专家席上,你可以看到郭玢的舅舅贾文忠;他的外祖父贾玉波则与四羊方尊、司母戊鼎这些名字相连;往上再溯四辈师承,则是当年清宫造办处的太监「歪嘴于,他出宫之后,就在京城琉璃厂以替人修复青铜古玩为生。
在郭玢的童年记忆里,就有父辈为了贴补家用,而用石膏铸的青铜器模子,那也是他的玩具。在这个依赖手上技术和眼力积累的行业,他已经静心「耐了8年的寂寞,「我修复的作品,不一定被展出,但还是给我很强的成就感。那种成就感不是名和利可以衡量的,而好像是我延长了它们的寿命,甚至于将其又救活了一次,我觉得这是一件伟大的事情。
我学习的传统技术
看似简单的打浆(糊)也大有学问:先要用水洗去面粉中的面筋和麸皮,留下淀粉;其次多少淀粉配多少开水,拿捏要精准;操作时,要一边注入开水,一边打浆;需要注意的是倒水的速度,打浆的力度和频率,这些东西很难用数据量化,因为每个人都不同,全靠亲自操作领悟;在修复时,不同步骤需要的浆糊浓度也不同。8年来,我每周打两次浆,从未间断。最开始打好一次浆,也很有成就感,直到有一天,我找到感觉了,现在怎么打都不会失败了。我入行的前4年,基本上都在练各种各样的基本功。
我工作中的高科技
首博的仪器配备很齐全,有拉曼光谱仪和X射线分光计,但高科技仪器基本上只用于前期对颜料和纤维的分析。实际的修复是不可能用机器的,全是手工操作。我们修复的目的是为了让作品保存更长的时间,所以不会使用化学药品,整个修复过程是可逆的,修复的成品也是可逆的,以待未来更好的修复技术。
一幅字画不能一直悬挂,也不能一直收藏。可以将收藏的作品交替悬挂,每月更换一次。字画作品最好的保存温度在18°c~20°c,相对湿度为50%~55%,对应于秋天;因此,最珍贵的画要在秋天悬挂。镜框最好用天然材料,避免有机成分。
砸刷
类似于鞋刷,将装裱中的书画各部分接缝砸平。
红漆木案
红色与书画心的对比明显
棕刷
棕榈丝手工编织而成,用来托纸、托画心,并将书画作品刷平。
镊子、针锥等
挑去画上、纸上的刷毛等各种杂质。
大墙
大墙用木龙骨支撑,上面糊37层宣纸,托好的书画作品喷湿后上墙绷平。
喷壶
将书画喷湿,便于展平等后续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