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建设学校文化型课堂的理论思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建设学校文化型课堂的理论思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作为学校的灵魂和生活方式,学校文化应该体现在学校的核心领域和活动之中。课堂是学校的一个核l心领域.因此构建学校文化型课堂既是教师的学校文化建设使命,又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还是通过学校文化建设引领学校改进的关键环节。从可能性来看,课堂的普遍性学科标准和学校文化标准是内在一致的标准,课堂本身在目标、内容、方法和过程上都存在着学校文化建设的空间。建设学校文化型课堂的过程就是学校核心价值观渗透课堂的过程,其基本路径是在课堂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方法中渗透学校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学校核心价值观;学校文化;文化型课堂

学校文化建设是当前学校改进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学校实现内涵式发展以及打造学校特色的必由之路。但是,学校文化建设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很多学校在文化建设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学校在物质设施、校本课程、规章制度、特色活动等方面都按照新的文化理念进行重新设计和建设,但作为学校最主要活动领域的课堂教学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变,从课堂教学很难看出学校的新文化。难道学校文化只能止步于课堂之外?如果这样,作为灵魂和生活方式的学校文化就不能真正确立。

一、建设学校文化型课堂的必要性

谈论学校文化建设进入课堂的问题首先离不开对学校文化的理解。总体而言,学校文化并不是一个容易理解的概念,因为对文化本身的理解非常多样且互有抵触。学校文化从最根本上说是学校中的文化。具体而言,学者们曾给学校文化下过不同的定义:“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的或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学校文化是学校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以师生价值观(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核心以及承载这些价值观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所统统具有的和共享的信念,其形成又是与特定的学校历史传统相联系的”。不可否认,这些定义都从特定角度提出了对学校文化的深刻理解。然而,这些定义并没有同时回答学校文化的主体、核心、形式与内涵,而这些方面是认识和建设学校文化的基础。较为全面的学校文化定义建立在这些理论资源之上:德国文化哲学家卡西尔(E.Cassirer)把符号看作文化形式;我国学者石中英明确提出学校文化的核心应该是价值观;美国文化生态学流派把文化看作人类的环境适应机制。因此,从主体、核心、形式与内涵四个方面来看,学校文化可以进一步界定为:学校成员在特定价值观指引下,使用各种符号系统建构的生活方式。

谈论学校文化建设进入课堂也离不开对课堂的理解。从根本上来看,课堂就是用来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室。在这里,课堂即课堂教学的简称,主要是指在时间、地点、参与者和内容等方面都非常规范的班级教学活动,如语文课堂、数学课堂等。

基于学校文化的定义以及对课堂的理解,建设中的学校文化进入课堂或需要体现在课堂应该是非常必要的环节,这是学校文化之所以称为学校文化的前提。具体而言,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师生具有在课堂中建设学校文化的使命。毋庸置疑,师生是学校的关键成员,学校文化本身就需要体现在师生的生活方式之中。因此,当一个学校确认了某种文化蓝图需要建设出来时,师生就具有了在自身的学校生活领域优其是课堂)主动去践行学校文化蓝图的使命。

第二,课堂是学校非常关键的生活领域。作为教育中心工作的教学本身有多种形式,而规范化程度最高的课堂教学是最为重要的教学形式。―个提倡创新文化的学校在课堂上也一定要体现出创新来。

第三,课堂体现学校文化也是落实学校文化价值观内核的基本要求。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处于支配地位的价值观,学校核心价值观因此构成学校文化的内核,具体而言,它应该包括培养目标、办学目标以及核心办学方式上的价值取向。而课堂教学与上述学校文化三个层次的核心价值取向有紧密的联系:课堂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基本路径;课堂是实现办学目标的基本领域;课堂教学本身就是核心办学方式的集中体现。因此,落实学校核心价值观必然需要从学校文化的角度建设课堂。

二、建设学校文化型课堂的可能性

在课堂教学中建设学校文化其实就是要建设学校文化型课堂。何谓学校文化型课堂?顾名思义,学校文化型课堂就是能够体现学校文化的课堂,是贯彻学校核心价值观的课堂。就日常情况而言,课堂教学作为学校生活的重要领域或活动,能够体现出自在状态的学校文化。然而,学校文化型课堂建设的可能性问题在自觉的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重新浮现出来,这个问题在这里变成了:学校文化型课堂是否具有人为建设的空间或可能?这个问题表现在当前学校教育实践中时,主要是一种质疑:当前的课堂教学(特别是国家课程的课堂教学)主要根据普遍性学科标准来进行设计,特别是很多教师已经疲于满足课堂教学的学科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建设学校文化型课堂可能会影响课堂教学的学科性。

学校文化建设进人课堂首先要求学校文化具有合理陛,其合理性基础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教育的普遍追求,一是学校现实。一方面,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育发展,因此学校文化以及学校核心价值观首先要来自符合逻辑的普遍教育追求。另一方面,学校文化以及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要立足于学校的现实,即要充分考虑学校核心价值观的生态基础:生源、学校定位、领导者风格、办学条件和历史传统等。

结合以上探讨,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体现学校文化的可能性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课堂的学校文化标准是普遍性学科标准的具体化和个陛化,两者具有内在一致性。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学校培养目标代表着学校教育努力的根本方向,因此也构成了课堂的学校文化标准的基点。基于普遍教育追求和学校现实确定的学校培养目标应该是普遍教育目标在学校层面的个性化体现。尽管很多学校都可以追求普遍的教育目标(如国家或区域教育目的),但是每个学校不同的生源、传统、学校定位、办学条件将进一步限定学校能够追求的培养目标的具体方向和水平,由此就势必要求实现国家或区域教育目的在学校的具体化和个性化。从根本上说,课堂的学校文化标准与普遍性学科标准来自同一根源――普遍的教育目标,只不过课堂的学校文化标准具有学校的个性特征。

第二,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并未完全标准化,具有创生的可能与必要。在教学实践中,虽然教科书、教学大纲和学科课程标准等都对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进行了安排,但是这些安排还是为教师预留了相当大的空间。特别是在量力性和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支持下,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的办学条件、学校的历史传统以及教师的个人风格等因素对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进行合理化创生。同时,因为教科书、教学大纲以及学科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安排是宏观的,本身也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和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设计,所以教师的创生是日常备课中的必要

环节。特别是人们批判了现实知识的“客观性”“普遍性”和“中立性”之后,后现代知识的“文化性”“境遇性”和“价值性”特征开始确立,这又为教师创生课堂教学目标和内容扩大了空间。

第三,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并未完全模式化,具有自主调整的可能与必要。与课堂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创生相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有对过程和方法进行自主调整的可能与必要。尽管课堂教学过程与方法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也有基本的模式,但是这些模式仅是根据抽象的教学活动效率来安排的。无疑,这些模式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也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作出调整。特别是在当前,课堂教学需要面对更为复杂的情况:具有多元价值观的学生、可供多元解读的教材和师生共享的课堂建构权利等,这些复杂的情况都使教师需要并且可能随时调整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方法。

虽然从表面上看,在原先就需要教师全力以赴的普遍性学科标准之上增加课堂的学校文化标准会让教师和课堂不堪重负,但是这种观点建立在把课堂教学的普遍性学科标准和学校文化标准对立的观点之上。事实上,课堂应该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加以具体化和个性化,而这种基于具体化和个性化教育理想的新课堂标准正是课堂的学校文化标准。尽管课堂教学面临着目标、内容、过程和方法上的规范,但这种规范多是宏观层面的,远未剥夺教师结合具体情况的自利。

三、建设学校文化型课堂的路径

学校文化型课堂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领域,也是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文化型课堂的建设需要精心思考,细致执行。

建设学校文化型课堂,其实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学校文化的价值内核,即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学校文化型课堂就是能体现学校文化的课堂,这意味着课堂此时既是学校文化的一种形式,又是学校文化的一个领域。因此,学校文化型课堂的建设过程就是学校核心价值观进入课堂并通过课堂教学行为体现的过程。

根据学校核心价值观的系统内涵以及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学校核心价值观进入课堂需要从两个方面努力。

一方面,建设学校文化型课堂需要在课堂目标和内容上尽可能服务于学校培养目标。学校培养目标是学校对学生发展的预期水平,一般包含知识、技能以及品德等多个方面。一般来说,学校的培养目标既立足于普遍的教育理想之上,又融人对学校现实的思考,这两个方面的基础构成了课堂目标需要也可能充分融入学校培养目标的基础。学校培养目标融于课堂教学的最重要环节是分解学校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如“智慧人”的学校培养目标融于课堂教学就需要把它分解为广博学识、花样阅历、仁爱德性、自由心境。虽然学校培养目标在分解之后并不是每一个部分都能融人到每一课堂,但是只要学校培养目标具有普遍性教育目的和学校现实的基础,就一定能够找到融于每一个课堂的部分。与目标的融入相适应,在后现代知识特征的启发下。课堂教学在内容上也提供了与学校培养目标相配合的空间,因为可以多元解读的文本带来了更大范围的学校目标渗透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建设学校文化型课堂需要在课堂过程和方法上充分体现学校办学目标以及核心办学方式。虽然学校在培养目标上的价值取向构成了最为基本的学校核心价值观,但是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还需要有对应的办学目标以及核心办学方式作为保障。如果说学校培养目标的主要内容是学生的素质要求,那么与课堂教学相对应的学校办学目标以及核心办学方式呈现的内容主要是学校的特征定位和核心教育教学方法。比如,一所学校为了培养创新人才可能在办学目标以及核心办学方式上强调自主、首创、不懈求索的精神特征以及启发式教育方法,那么这所学校的课堂教学就需要在过程和方法上体现这些追求。虽然学校办学目标和核心办学方式也会出现并不能全部进入课堂的问题,但是基于普遍教育规律以及学校现实的办学目标和核心办学方式还是具有融于每一个课堂的基础和可能。

正如本文一直强调的那样,建设学校文化型课堂首先需要学校文化具有合理性。一所学校的文化只有具有合理性,才能要求所有教师担当建设的使命,也才能有资格要求在学校所有的领域显现;一所学校的文化只有具有合理性,课堂的学校文化标准才能和普遍学科标准兼容,才能充分利用课堂在内容、过程和方法的自主空间来构建学校文化特征。最终,也正是基于合理性,学校文化的核心――学校核心价值观才能进入课堂,开始把课堂变成体现学校文化的领域。那么,这里同样需要明确学校文化的合理性所在:作为教育组织的学校一定要在文化中追求普遍的教育理想,同样需要在文化中关照存在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