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当前,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文化创意人才数量偏少、结构失衡、质量不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文化创意人才的培育机制缺位和管理机制的不配套。湖南省要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推进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数量合理、结构均衡、质量合格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创意人才;人才队伍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03-0122-03

作者简介:张卫枚(1976-),男,汉族,湖南双峰人,湖南城市学院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基金项目: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2012年度课题(2012ZZ69)——湖南省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一、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湖南省是一个文化大省,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湖南省文化产业异军突起,“湖南文化现象”引起广泛关注。据湖南省统计局统计,湖南省文化产业连续五年保持20%左右的增速,是湖南六大千亿元产业之一,已经成为全省重要支柱产业。2009年,湖南省文化产业总产出达到1594亿元,增加值682亿元,占GDP比重达到52%,而文化创意产业又占文化产业的40%。由于政策支持力度比较大,湖南省创意产业的“硬实力”在迅猛增长中,但与之不相协调的是,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资源这一 “软实力”增长缓慢,创意人才队伍现状不容乐观。

1人才数量严重不足

发达地区的创意产业之所以蓬勃发展,与它们拥有充足的创意产业人才密切相关。在纽约,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占工作人口总数的12%;在伦敦,这一比例达到14%;在东京更达到15%。而目前北京、上海等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也就1‰左右。对于湖南省而言,虽然近年来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就业人数不断增多,但人才供给与行业需求之间仍然存在着巨大的缺口。据2011年对湖南省30多个行业人才紧缺指数进行的分类统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紧缺指数位居首位。即使是在文化创意人才相对集中的省会长沙,也存在着文化创意人才匮乏的窘境。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未来5年,长沙市文化创意人才缺口超过10万人。随着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湖南省将需要大批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高级经营人才、管理人才、研究人才和创意产业从业人员,以满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所以,培养适应文化创意产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2人才结构失衡

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不仅在总量储备上较少,而且在结构上也不合理。首先,各类文化创意技术人才不足。信息技术革命给传统文化产业注入了发展活力,创造了很多新兴的文化产业机会,带动了以网络媒体、数字动漫、网络游戏等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兴起,也带来了巨大的文化创意人才需求,而人才培养的相对滞后使得文化创意产业技术人才供不应求。例如,湖南省的动漫产业在全国一直居于领先地位,其中电视动漫的产量一直位居全国首位,最多的时候占比达到60%。据保守估计,湖南省至少需要3000名动漫专业技术人员,而目前湖南省只有约1000名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动漫产业的创意人才、设计人才、制作人才、渲染师、特效师和合成师等都难以寻觅。如何适时培养出产业发展急需的各类专门技术人才,是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的紧迫问题。其次,复合型和国际化人才短缺。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离不开与意识领域的紧密结合,由此决定了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多领域、多学科交织的产业,需要大量跨学科领域、跨传统知识边界的复合型人才,而传统的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在教育理念和课程安排方面远远不能适应这一要求。例如,目前湖南省乃至全国许多动漫教育不设置人文艺术、哲学、历史等课程的教育,仅局限于动漫制作技术的训练,导致国内的许多动漫产品缺乏人文内涵和历史底蕴,从而造成外国创作的《功夫熊猫》和《花木兰》等动漫作品“返销”中国的尴尬局面。因此,必须加快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培养懂生产、善经营,懂行业特点又有策划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显得尤为迫切。此外,能够结合中国实际不断创新,善于开拓国际市场的国际化文化创意人才更是凤毛麟角。而能否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占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关键在于是否拥有大量的具备国际水准的文化创意人才。

3人才质量与产业需求不匹配

文化创意产业需要高素质、高质量的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人才,而文化创意人才的创意能力是一种特殊的才能,既需要先天禀赋,又需要后天培养,不是经过简单的训练就能达成的,也不是其他专业人才可以嫁接的。但目前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人才自我培养机制和开发系统,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大多从传统产业转移而来,缺乏专门的创意理论和实践训练,缺乏经验,整体素质偏低。据调查,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相对年轻,正处于积累和成长的阶段。经过短期培训、半路出家的人员多,受过系统专业培养教育的高学历人才少;低端运营、服务人员和纯研究人员多,策划、设计和创作人才少;操作型人员多,富有创造性、想象力和原创性的人才少。特别是文化素养较高、掌握高新技术、创新能力突出、精通经营管理的高端人才的极端匮乏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

二、制约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因素

1人才培养机制存在严重缺失

全国范围内,设有创意产业相关专业或相关研究机构的院校不足100所,并且大部分都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院校只有50余所。这些院校基本上集中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在数量、规模和专业设置等方面也都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现阶段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湖南虽然是文化大省,但在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方面与文化大省的地位明显不符。如在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所急需的各类人才中,创意设计人才最为紧缺。自20世纪末以来,艺术设计专业是我国高校中发展最快的专业之一。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高等院校约有700多所,但湖南省开设有艺术设计类专业的高校仅27所。此外,湖南省许多高等院校缺乏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在文化创意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明显反映出对创意人才培养理解上的偏误。此外,作为学校教育重要补充的社会培训体系还处于构建和发展过程中,尚不规范,不能充分发挥辅助学校教育的作用。这些现状说明湖南省对创意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还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对培养什么样的创意人才、如何培养创意人才等问题还缺乏深入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建立。

2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管理模式不配套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北京、上海等文化创意产业较发达的城市开始打破各种制度和政策枷锁,创新文化创意人才的管理模式,大力吸引各地甚至海外创意人才,鼓励人才自由流动。但在湖南省,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文化创意人才的管理往往因循守旧,限制了人才的合理流动及才能的发挥。一方面,存在不利于文化创意人才合理流动的各种制度和政策枷锁,限制了政企之间、体制内外、国际国内、城市乡村的文化创意人才流动。另一方面,与文化创意人才特征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尚未建立。文化创意人才的档案管理制度、用人制度等有待改革,文化创意人才身份、条块分割、所有制等限制有待打破,文化创意人才公开、平等、宽松的工作和竞争环境有待塑造,文化创意人才的评估激励机制有待健全。

三 、对策与建议

人才是制约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湖南省要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数量合理、结构均衡、质量合格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

1制定湖南省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

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具有专业性强、涵盖面广、门类多、分工细的特点,需要进行科学规划。湖南省要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文化部《全国文化系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为指导,以《湖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湖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为基础,针对目前文化创意人才队伍的实际情况,从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湖南省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从战略的高度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工作指明方向。

2创新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

文化创意人才是一种应用型很强的人才,这就要求人才培养必须立足于产业特点,积极构建开放、共赢、互补、高效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具实践经验的文化创意人才。湖南省应根据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需要,组织高等学校开展“产学研联合培养文化创意人才改革试点”,探索建立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新机制,推动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标准,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开展专业、课程、“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努力打造文化创意类省级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和教学创新团队。

3完善优化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的机制环境

创意人才队伍建设,政府是第一推动力,需要出台一些鼓励性、扶持性的政策,推进创意人才队伍建设。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有关部门要围绕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等关键环节,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法规,不断完善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和评价机制,以及“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不断优化人才政策环境、法制环境、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逐步形成有利于文化创意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机制环境。

[参考文献]

[1]卢安宁,韩千群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育[J]新闻前哨,2011(12)

[2]励立庆,喻丽君,赵敏祥杭州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研究[J]现代经济,2011(11)

[3]姜文学创意产业与创意人才培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