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廖静文:我用一生来守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廖静文:我用一生来守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物介绍:廖静文,女,生于1923年4月,女,湖南长沙人。1943年后任重庆中国美术学院图书管理员,同年入成都金陵女子大学。1945年与徐悲鸿结婚后,协助徐悲鸿工作并照顾其生活。1953年至1956年就读于北京大学,1957年任徐悲鸿纪念馆负责人、馆长、研究馆员、徐悲鸿画室主任,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常务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著有《徐悲鸿一生——我的回忆》一书。

采访手记:在见到廖老之前,我已无数次在脑海中勾画过她的样子。

但当我迈进廖老家门的那一瞬间,我还是被眼前的这位老人彻底征服了。她身穿一件枣红色丝绸质地的衬衫,佩戴一串白色的珍珠项链,乌黑而略微稀疏的卷发垂在肩头。她精神矍铄,听力虽有下降,但讲话依旧有条不紊。很难想象廖老已经是90岁高龄了。我想这也许就是爱情的力量吧!在徐悲鸿离开她后这六十年的光阴里,守候已成为她的使命。

桂林——爱的起点

那一年,廖静文19岁。她离开故乡湖南,只身来到桂林考大学。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她乘坐的火车因遭到敌人的轰炸而停开了,被耽搁在了路上。等她赶到桂林的时候,大学报名的日期已经过了。

偶然间在阅览室的报纸上,廖静文读到重庆中国美术学院筹备处在桂林招考图书管理员的消息,也就是在这次笔试和面试中,她遇到了时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的徐悲鸿。这么多年过去了,她依旧记得对主考官徐悲鸿的第一印象——“虽然当时只有40多岁,却已两鬓如霜。但是他那双沉思的眼睛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在那次考试中,廖静文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尽管在面试中,廖静文多少和徐悲鸿有些沟通,但她还是小心翼翼地说着每一句话。谈着谈着,她发现眼前的徐悲鸿其实很亲切,没有一点儿架子。她把心底真挚的想法透露给徐悲鸿:她想一边工作一边读书。

于是,廖静文得到了这份留在徐悲鸿身边工作的机会。

接过他的手

工作之余,廖静文还会帮助徐悲鸿处理一些工作和生活上的琐事。渐渐地,一种不同寻常的感情在两人之间蔓延开来。跨越年龄的障碍,两人最终走到了一起。然而,两人在一起生活了仅仅7年多的时间,徐悲鸿就离开了她。

直到现在,对于徐悲鸿的逝世,廖静文仍然千万次地责备自己,她后悔为什么没有阻拦早已积劳成疾的丈夫整天开会,以致过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噩耗传来,廖静文几乎要倒下了。那时她只有30岁,还带着两个不满7岁的孩子。

把悲哀深深地埋藏在心间,为了嗷嗷待哺的孩子,为了已经撒手人寰的徐悲鸿,外表柔弱的廖静文坚强地站起来了。在徐悲鸿去世的当天,她就将徐悲鸿留下的1200余幅作品,以及他收藏的唐朝以来历代名家书画作品1000余件,以及各种珍贵图书、碑帖等一万余件文物全部无偿捐献给国家。廖静文在《徐悲鸿一生——我的回忆》中写到:“这些作品和藏品耗尽了悲鸿毕生的心血,凝聚了他对国家和人民深沉的爱。我能据为己有吗?不能,决不能!”之后,她为筹建徐悲鸿纪念馆四处奔波。

廖静文说:“我把整个生命都放在纪念馆。从1957年徐悲鸿纪念馆建成,一直到今天,50多年一直没有离开过它。”

1953年,位于北京火车站附近的“徐悲鸿故居”作为徐悲鸿纪念馆对公众开放,后因修建地铁,徐悲鸿纪念馆迁址于新街口北大街。国家每年拨款100万元用于展馆的维护和设备更新。时下,马路西侧正在进行危房改造;东面鳞次栉比的时装店和快餐店印证着时代的变迁,而独有这座两层小楼一直在诉说着一位艺术家60年前的故事,和他的妻子长达半个世纪的守护。

保护徐悲鸿留下的作品和收藏被廖静文视如自己的生命,时至今日,身为纪念馆馆长的廖静文还在四处奔波,只要是关于办徐悲鸿画展、出画册的事,或是为馆里募集资金,她都要亲自去。

采访结束前,廖老告诉我,她要在晚年继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年,已经成立了廖静文基金会,由徐悲鸿的学生和一些著名的书画家参加,共同为基金会捐赠了一些作品。随着基金会收集的作品越来越多,基金会举办了一场爱心拍卖会,共筹集到600多万元,其中一半给作者,一半给廖静文基金会。廖老说,我老了,要这么多钱干什么?因此,基金会当时在北京各个大学资助了80多个家境贫寒、成绩优秀的学生,每人2000块钱。剩下的300多万全部捐给了中国红十字会。“这就是我想尽我的能力所做的工作,虽然300多万很少,但我想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为社会做一点小事,这样我才觉得无愧于悲鸿”。

永远不曾离开

时至今日,廖老依然在徐悲鸿纪念馆上班。闲暇时,她会戴着老花镜,看报读书。她告诉我,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和严寒的冬日,有时她会靠着沙发打个盹,仿佛看见悲鸿又走进了家——依旧脚步轻快,脸上堆满笑容。等到清醒以后,尽管知道这只是一种幻觉,但她仍感到兴奋,因为她看到悲鸿又回到自己的身边。

“我很幸运能在晚年看到自己的国家强大了,这也正是悲鸿盼望的,我希望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够自由幸福地生活……”廖老微笑着对我说。

望着廖老慈祥的面容,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份爱,这是大爱,对悲鸿、对人民、对国家的守护和爱戴。她,是一位老人,一位慈善家,更是一份大爱的守护者。

(王慧媛 中国光大银行总行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