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明清江南私家园林之典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明清江南私家园林之典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温和湿润、水源丰富、花木生长环境良好等有利条件使其私家园林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此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山水意境使得清代江南私家园林成为中华文明的一朵奇葩,独放异彩。而苏州拙政园又是江南各个园林之中的经典之作。文章以拙政园为例展开分析,意在以此切入,了解明清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特点,对其有更深入的认识与了解。

【关键词】拙政园;山水亭廊;造园艺术

中图分类号:TU-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5-151-02

一、拙政园概况

拙政园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经过几百年的沧桑变迁,至今仍保持着平淡疏朗、旷远质朴的明代风格,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中国私家园林之最”。

拙政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公元15世纪初的明代,占地面积52000平方米,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东部山地相间,开阔疏朗,天然野趣。中部山光水影,花繁树茂,厅楼榭,曲径通幽,是全园的精华所在。西部水浪起伏庭院错落,水波倒影,清幽恬静。

二、拙政园各景观分析

拙政园符合了私家园林的众多造园手法。无论是山水还是亭廊,拙政园中的每一个部分如果经过仔细推敲,其实做得都非常有意思。所以想要总体把握拙政园的造园艺术,首先要对拙政园各组成部分进行分析。

(一)水景

苏州园林地处水乡泽国,水资源特别丰富,几乎是无园不水,无水不园。拙政园水面面积约占全园面积3/5,可以说,水是全园的纽带和灵魂。

中园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水面约占1/3,它的主景区以大水池为中心,主要建筑十有八九都临水而建。拙政园中部水随着水面的变化而形成若干大大小小的中心,在水面开阔的地方,借亭台楼阁或

石的配置而形成相对独立的空间环境,可谓因势利导;而水面相对狭窄的溪流则起沟通连接作用,这样各空间环境既自成一体,又相互连通,从而具有一种水路缠绵回绕、岛屿相间排列和小桥凌波而过的水乡气氛。

西部的补园亦以水池为中心,水面呈曲尺形,以散为主,聚为辅。池东北的一段为狭长的水面,西岸延绵一派自然景色的山石林木,东岸延界墙构筑水上游廊一水廊,随势曲折起伏,体态轻盈。水廊北段连接于倒影楼,作为狭长水面的结束。

东部布局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配以山池亭榭,仍保持疏朗明快的风格,主要建筑有芙蓉榭、天泉亭、缀云峰等。园林具有开朗明快的特色,但已非原来的原貌,有失特色。

以水组景,增添了景物的柔美和妩媚,在水面自身的处理上,也趋于求静不喜动,这既是江南水乡客观现实的表现,又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哲理表述。这正如《老子》中说:“上善若水。”水之魂也恰恰是造园者或者园子主人表达的意愿之一。

(二)山石

江南叠山多用太湖石与黄石,或聚垒,或散置,能做到气势连贯,可仿出峰峦、丘壑、洞窟、峭崖、曲岸、石矶等诸多形态。山石的应用,要注意与植物的搭配,考虑其应用地点和季节变化的影响。拙政园便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栽植了花期分别在四季的花草树木。如“梧竹幽居亭”的梧桐和竹子,“远香堂”的荷花等等。

植物花期不同,再加上游览线路大多呈环形布局,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巧妙地安排其间,使游人领悟到四季的轮回,时间的永恒;另一方面,造园者利用这些植物特定的观赏寓意来表达自己的个人情感,寄托自己的审美理想和抱负。

(三)亭

拙政园中有堂、楼、亭、轩等31景,随着后来的增建,景点达到39处之多,其中以亭命名的景点就达到18处。拙政园随处可见大小各式点景或观景用的亭子,可见亭在其中的独特地位。每一个亭都是一道风景、一篇诗文。

拙政园中的亭往往成组布置,与山石、花木、水池等有机地组合,形成完整的景区和庭园空间,以点连面地控制景观环境。拙政园中部以水池为中心,沿池四周的景亭彼此呼应,构成一个环湖的风景,来控制以莲池为中心的空间景观。梧竹幽居、北山亭、雪香云蔚亭和荷花四面亭等,串联成一组高低错落的景观建筑群,形成中部景区的景观成控制面,从而使景观环境变得更加丰富。拙政园西部的扇面亭——与谁同坐轩,在丰富拙政园西部景区空间的构图上,所起的作用非常突出。亭座落在小岛的转角处,三面口彼此映照,门洞东西两侧分别与倒影楼和三十六鸳鸯馆相望;背面墙壁的花窗,则正好成为上坡上笠亭的框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与周围的建筑形成了相互呼应的观赏线,成为景区视线的交点和景物构成的中心。

(四)廊

说到园林,使我们不由想起的是园中的曲折的廊道抑或曲径通幽的小道。拙政园西部的波形长廊依水而建,最初的目的是用来分隔西园和中园,之所以用廊来分隔,是因为如果用墙分隔,则显得过于平乏。而如果使用廊分隔,还可以起到引导人流的作用,若在墙上开若干小窗,更可以使两园的空间景观互相渗透,使在廊中行走之人应接不暇。波形长廊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随池水而高低变化,这时廊的空间性就体现出来了。首先在立面上空间就更丰富,形成高低起伏,虽然这里的高差并不大,但是毕竟是打破了长廊过于平坦给人带来的单调感。而这种高差的产生是巧妙地使用在湖北面叠石,使廊顺势爬石而上。又在石上挖洞,既联通两边湖水,有使产生泉水流动之声,从各个角度表现了空间的趣味性。

三、拙政园造园艺术分析

(一)抑与扬

以拙政园入口为例,其入口很低调,通过一个狭小的走廊后出现一个相对较缓的空间进入腰门。之后,映入眼帘的是用土石垒成的山,在山上大面积种植乔木,花草而形成一个天然屏风来挡住园中的主体建筑——远香堂。当从游廊绕过土山后,空间就豁然开朗起来,园中大片大片的湖景,筑景顿时袭来,使人从空间上获得愉悦感。在从入口的处理上不难发现,拙政园的入口采用的也是园林中常用的手法,欲扬先抑——从而在极有限的空间来营造极佳的效果。

(二)藏与露

远香堂是整个拙政园的主体建筑,其中中部的诸多建筑都是围绕着远香堂来为中心来展开的。远香堂原为主人宴请宾客之处,四面皆为通透长处窗,可以看到四周的美景。往东,可看到假山之上的绣绮亭,透过通透的窗,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形成对景。往北是广阔的湖水,湖中植荷花,景色宜人。与北山上的雪香云蔚亭形成对景,又能隐约见到北山上的另外一亭待霜亭的一角,一藏一露,给人以无尽的想象,趣味十足。

小飞虹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一座廊桥,为三跨石梁,微微拱起,呈八字型。桥面两侧设有万字护栏,三间八柱,覆盖廊屋,檐枋下饰以倒挂楣子,桥两端与曲廊相连。小飞虹不但形态富有诗情画意,而且分隔了两边的空间,但又隔中有透。从松风亭可以透过小飞虹看到香洲的一隅,而透过香洲也可以隐约看到松风亭,空间层次比较深远。

(三)光与影

实体围合所产生的空间是由实体在整个空间中截取了一部分,从而使内外部分间产生了差异,而光形成空间则是光在整个空间中形成明与暗的对比造成差异。

江南园林大多将实体空间与光影形成的虚空间结合,光影来强化现实体围合所产生的空间的氛围、意境,或者用虚空间与实体空间的交错来表达艺术氛围。拙政园也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特点,如园中的一处长廊,一侧为实墙,另一侧规律地开圆形的窗,在长廊的地上投下一个个圆形光晕,并向远处延伸,人的视线被前方的节奏感所吸引。

(四)意境

意境是中国千余年来造园师和园主所追求的造园艺术的灵魂,它是指造园师用“园林艺术词汇”展示的客观园景与园主主观情趣的统一。江南私家园林灵活地运用建筑小品、楹联诗文来营造意境,此外,作为园景的主角之一,植物与天公联手所塑造的意境更是不可多得拙政园的听雨轩留听阁则借芭蕉、残荷在风吹雨打的条件下所产生的声响使人在清风拂面之际充分享受其宁静、悠远的意境。

通过对拙政园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特点。可以窥探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贯穿于清代江南园林的整个发展过程,形成了以“自然山水”为核心的设计理念。江南宅园建筑轻盈空透,翼角高翘,色彩淡雅,有水墨渲染的清新格调;又使用了大量花窗、楹洞,更显精致;植物艳花翠叶,季季不同,空间层次亦变化多样;叠山可仿出诸多形态,且太湖石还可作为独峰欣赏,与水景交融,更显灵动。“师法自然、小中见大、善用光影、营造意境”等是清代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手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