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真实的焦仲卿与虚幻的刘兰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真实的焦仲卿与虚幻的刘兰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们说焦仲卿真实,首先是他在自缢前所表现的犹豫。兰芝被逼将嫁,不知情的仲卿怨愤中指责兰芝背叛誓约,“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韧,便作旦夕间”,并要独上黄泉。我们不可否认,这里所谓“吾独向黄泉”的话,是基于对兰芝满腹怨恨的心理基础下所说的极端之言。试想,你刘兰芝明明白白地许下“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的诺言,仅仅因为兄长的逼迫就另嫁他人,怎能不让人神伤和绝望?在神伤和绝望中说出要一死了之的话也是情理之中的。正是在这样的神伤和绝望中,仲卿才在同样的怨恨中与自己的母亲告别,“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的话看似孝顺,实则也是有了愤恨却无处发泄的话。所以我们说,焦仲卿要自缢是情势所逼做出的仓促决定,是大多数人身处那样的情景可能都要说的话。因此,在独自面对死亡的时候,仲卿犹豫了,徘徊挣扎在生与死的边缘。他怕死,死意味着眼前的一切不复存在,死意味着母亲在人世无人照顾,死意味着家族会因此蒙羞,死更意味着他再也不会看到爱恋至深的兰芝。(毕竟,既然自己都是激愤之语,兰芝又何尝不是呢?)在这样的犹豫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符合人性真实的仲卿,害怕死,敬畏死,对生命和生活有着深深的眷恋。他爱兰芝,也爱母亲,爱自己薪水不多的工作。当直面死亡的时候,才发现身旁的一草一木皆是美好的,充满了意义。我们不能穿越时空去询问仲卿在那一刻究竟为何彷徨,但是因为那一刻的彷徨我们感受到了他身上呈现出的责任感的魅力:对个体生命负责,对家人负责,对所爱之人负责。现在已经无法得知《孔雀东南飞》的具体作者,但是我们真的有必要向他或者他们表达敬意,是他们对于人性的熟稔把握,才会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得如同我们自己的焦仲卿。

我们说焦仲卿真实,还表现在他对待自己母亲的无比宽容。焦母无疑是蛮横专制的,是封建社会封建家长的典型。很多人对焦仲卿的态度都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当母亲无礼指责兰芝的时候,当母亲休遣兰芝时候,他只是沉默无语,即使争辩也是那样的苍白无力。生活有太多的不平,人们渴望有一种力量能够铲除歪曲,恢复公正。这样的需求本来无可厚非,但是一旦强加于焦仲卿身上就显得有些不可理喻,因为揭竿而起要颠覆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母亲。作为一个守寡的女人,我们无法想象焦母为把儿子抚养成人所遭受的痛苦,面对自己含辛茹苦养育成人并有了一定社会地位的儿子,她当然有权利去设想甚至安排她那个时代妇女所能得到的一切。我们可以用现在的价值尺度去批判焦母,因为她毕竟代表着落后和愚昧。然而我们能用超越现实的方式去批评焦仲卿吗?不能。我们这个时代大多数母亲不是也和焦母一样,在疼爱自己儿女的同时,也有着许多缺点和陋习,对于那些缺点、陋习又有几个子女不是耐心地去说服和容忍呢?面对给予自己生命的母亲,面对因为繁重的生活而垂垂老矣的母亲,又有几个人忍心做那不仁不孝之事呢?所以,焦仲卿是真实可信的,他沉默,他忍让,他有了伤痛却自己一个人承受,极力掩饰内心的痛苦还要绞尽脑汁做母亲和妻子的工作,用一个成熟男子汉应有的胸怀去包容一切,尽管自己已经精疲力竭了。

当仲卿选择心灵所向往的生活境界,毅然“自挂东南枝”的时候,这种真实有了更加催人泪下的感召力量。如果说沉默和忍让使得仲卿真实,那么追随爱人共赴黄泉就让焦仲卿变得伟大。一个努力要在平凡的生活中保持自尊坚守希望的平凡人,如果不是对现实失去耐性和憧憬,如果不是现实的种种压迫着他,又何至于采用如此极端的方式了却自己呢?焦仲卿以死践行着与兰芝的诺言,更用生命抗击着自己无法抗击的现实。沉默,忍让,哀求,自尽,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个体生命生活中的种种艰辛,及其在艰辛中苦苦寻求幸福的执著,更让我们看到了小人物在与强大的社会现实抗争时所表现出的巨大人性魅力。

与焦仲卿的“真实”相比,刘兰芝这个人物就显得“虚幻”了很多。她无疑是光彩照人的,“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的仪容步态,“十五学诗书,十六弹箜篌”的学识修养,以及“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的刚性,“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的无畏,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弱女子“铁肩担道义”的宏伟气魄。创作者将美德融聚一人,也将苦难融聚一人,希望借此表达对黑暗现实的猛烈抨击和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创作者的愿望如是之强烈,以至忽略了生活真实,使一个原本应该是苦难生活牺牲品的弱女子成为了直面现实的女英雄,成为了表达人民群众集体愿望的精神寄托。

比如,当焦母不满兰芝的言行,认为她“举动自专由”,兰芝竟然对自己的丈夫表达了“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的埋怨。全文都在表现兰芝对于爱情的忠贞,但是,为何就不能从爱自己丈夫的角度出发,去包容迁就苛刻的婆婆呢?为何非要把仲卿推向婆媳不和的灾难性深渊呢?从这个意义上说,兰芝是不太懂得婚姻生活的,不知道结婚不仅仅是接纳所爱之人,更意味着要去接纳他的家庭,他的生活方式,他的优点和缺点。所以,我们才会惊讶地看到兰芝抱怨仲卿“贱妾守空房,相见常日稀”。那么创作者为何要这样表现呢?我想,还是为了要极力地展现兰芝刚强自尊的一面,但恰恰因为这样的精心构思,反而抹去了人物应有的美德:真实。刘兰芝成为了眼睛容不得半点沙子的人物,有了沙子就要拨出,有了不平就要铲除。殊不知,家是一个最不应该讲理的地方,家是情感的交流空间,家是相互关爱的场所。家需要的是宽容,而不是一触即发的挑战。我们不能要求兰芝,但是可以由此折射人民群众惩恶扬善的愿望。

尽管如此,这些不“真实”的情节并不影响刘兰芝这一人物形象的光彩,因为这些矛盾的细节反映着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在东汉那样一个混乱的时代,当正义和良知被强大的社会力量压制的时候,处于弱势的最底层的民众自然就希望有一种更加强大的力量来改变这一切,即使这样的希望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这种充满着幻想的文学艺术作品无疑成为激发民众、唤醒民众的力量,也许这就是《孔雀东南飞》代代传诵的原因所在。

重庆市第三十七中学(4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