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汉文化在英语学习中的参与和渗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汉文化在英语学习中的参与和渗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学好英语必须学好英语国家的文化。但同时不能忽视汉文化英语学习的影响,本文试从词汇语义、语篇结构、语用、思维与表达方式、价值观念、传统文化等方面论述汉文化在英语学习中的参与渗透

关键词:汉文化 英语学习 参与 渗透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美国语言学家,E.Sapir说过“文化是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语言是思想的具体形成。”人类各民族的语言无不受到其文化内容的影响,体现着民族特点。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适应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日常生活的交际。在许多方面英语学习和汉语言、汉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试从词汇语义、语篇结构、语用、思维与表达方式、价值观念、传统文化的差异等方面论述汉文化在英语学习中的参与和渗透。

一、语言本身的学习

由于英汉民族的语言文化形成于各自不同的客观环境下,因此,两种语言从整体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对比分析,避免误用,造成交际失败。

1.词汇语义方面的差异。词汇的语义包括词汇本身的意义和文化意义两方面,而词汇语义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词汇的文化意义上。词汇的文化内涵与其文化背景有关。某些词由于经常在某些场合出现,会慢慢产生一种象征意义,英语、汉语皆如此。有些词的指代意义及其文化内涵与汉语的相同或对应。如:“fox”一词和汉语中的“狐狸”是对应的,且在英、汉两个文化环境中都表示“狡猾”这样的文化内涵;对某些指代意义相同而文化内涵只有部分相同或完全不同的词汇,需特别留意,避免误解误用。如:“family” 一词的对应词是汉语的“家人”,但“family”一词在英语中专指夫妻及子女,通常不包括上一代人,而汉语中的“家人”却把上一代甚至上下几代人都包括在内;有的词的指示意义相同而文化内涵完全不同,如“dragon”一词的汉语指示意义是“龙”,在汉文化中它是吉祥之物,具有至尊至上的色彩,所谓“龙飞凤舞”、“龙凤呈祥”等等。而在西方文化中,龙是古代硕大凶残的怪兽,为非作歹,危及人类生存。如果不清楚英汉文化对龙的象征意义不同,把“望子成龙”直译成英语,则成了“望子成凶”。又如,owl和猫头鹰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有不吉利、凶兆、死亡的联想意义。中国民间有忌讳“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指猫头鹰能够带来恶运,但英语中的owl又常常是聪明的象征,可以说as wise as an owl。

2.语篇结构方面的差异。由于英汉文化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它们在语篇结构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在汉文化中我们通常对一个问题的思考、表述和分析模式是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而英美文化则正好相反,他们的思维和表述方式都是从抽象到具体,从一般到个别。因此,我们要对英汉两种不同的表达习惯加以分析、比较、归纳和总结。比如:要表达“我带着钱呢”,中国人可能会说 “I carry money.”而地道的英语说法应是“I carry money on me.”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英汉句法结构和表达上的差异,汉语句子注重意义上的关联,只要意义表达清楚就可以,而英语句子注重形式上的关联,形式上要求完整。句子是语篇的单位,汉英语言中的每一类语篇都有相对固定的结构,谈话有谈话结构,叙事有叙事结构,议论有议论结构,不遵从相应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必然会给交流带来困难。因此,交流双方应该按照目的语的句法、语篇结构组织语言。

3.语用差异造成语用失误。语言至少有两套规则:一是结构规则,即语音、语法、词汇、语篇等;二是使用规则,即决定语言使用是否得体的诸因素。一句完全合乎语法的话,用在不恰当的场合,说的不符合说话人的身份,或者违反当时当地的社会风俗习惯,就达不到交际的目的,有时甚至导致交际失败。

二、思维与表达方式的学习

卡普兰( Kaplan)认为,英语民族的思维方式是直线式的,即直接论述主题,而汉民族的写作与思维方式是曲线式的,写作时不是直截了当进入主题,而往往从与主题无关的观点入手去说明问题。在讨论问题时,中国人往往先谈宏观形势,再进入具体事项,英美人则是直接进入具体事项。这种源于思维差异的叙述方式有时会使交流双方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另外,在交际中,英美人常用“是,不是,能,不能”等十分明确的词语,而中国人比较习惯于使用模糊性的语言交流,常常用“大概,可能,大约,尽量”等词语。

东西方民族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东方人重综合,西方人重分析;东方人喜欢散点式思维方式,而西方人喜欢焦点式思维方式。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结构形态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综合型的思维方式使得汉语无词形的变化,语法的表达主要依靠词汇手段,句子完全按照语义逻辑和动作发生的时间先后来决定词语和句子的排序,而分析型的思维方式使英语具有明显的词形变化,形式多样的语法形态和遣词造句中较为灵活的语序结构。

三、价值观念的学习

价值观念是文化和文化交流的核心,是支配人们行为方式、生存状态和交往的准则,所以它是一个文化的核心内容。价值观念的差异是不同民族文化中最根本、最难以把握的一项文化差异,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言的表达与理解。价值观念的表现范围很广,在此仅选择其中与跨文化交流密切相关的几个方面作一介绍:

1.。人们普遍认为东方宗教是解脱之宗教,而西方宗教为生活之宗教。即是说东方宗教多是教导人们从清静的修行中求得解脱,其教义以清静寂灭为人生之究竟。而西方宗教则是教导人们要注重现世的个人奋斗,以求上帝的恩宠。显然,中西两种不同的价值观构建了不同的交际风格与语言行为模式。

2.对事物的评价。中国和西方分别偏重于社会与自然两极。中国对事物看法侧重于人际观念,以人为出发点,讲“天人合一”,将自然对象社会化、伦理化、人际化,体现人对自然的顺从及崇拜,如:孟子所言“与天地同流,与万物同归”,对大自然的态度是“顺天应时”。西方则偏重于自然本身,将人际关系自然化,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主张“天人相分”,“人定胜天”,主张人与自然是对立的,认为人类应该按照上帝的旨意统治天、地、人间的所有生物。否则就是懒惰和缺乏进取心,会遭人唾弃。

四、传统文化的学习

中华民族素以好客而著称于世,对别人无微不至的关心是中国传统美德。例如:中国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关切常喜欢用“小心点儿”(Be careful),但在与西方人交往时,最好不用Be careful,因为听上去像是在发号施令和给予警告,让人不舒服。所以,别人也不可能体会到你的关切之意。按英美国家的习惯,最好用“Are you ok?”来表达关心。

再有,在对别人的感谢做出回答时,中西方人也有截然不同的说法。中国人通常会回答“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翻译成英语即“No.It’s my duty to do so”。 这让西方人听了觉得你帮助他不是心甘情愿,而是在尽一种义务。而他们处在同样环境下通常会这样回答 “It’s my pleasure”,“ You are welcome.” 这种回答让人觉得你是把帮助他当作一种乐趣,而不是单纯为了尽职责而不得已为之。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中西方传统文化之间的差异。

语言集中体现民族文化的特点,文化素质的高低又制约着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英语学习无论何时都不应忽视我们的学习环境,即汉语言、汉文化占主导地位。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许多内容在英语学习中都会涉及,如行为礼节、道德规范、文学、史学、军事、天文地理等。很难想象一个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的人能真正学好英语。因此,提高英文素质的同时需提高汉文化修养,重视汉文化的参与和渗透。

参考文献:

[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3].董广杰:《魅力与魔力―中西文化透视》,中国纺织出版社,1999。

[4].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5].杨芳:《中英文化差异对语言交流的影响》,《语文学刊》,2007.3。

刘 莉:山东潍坊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