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红楼梦断 翰墨留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红楼梦断 翰墨留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与周汝昌先生相识深交近三十年,周先生是在做学问和做人诸方面给予我教诲和影响最多的前辈。20世纪80年代,我与先生相识,遂成忘年之交。记得初次拜访周先生是为了请教书艺。先生问起我的家世时,我冲口道:“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红楼梦》中薛宝钗的一句话)先生一怔,甚喜。告别时,先生以《书法艺术答问》相赠。

1987年秋,我去拜遏先生。其时,西风飒飒,庭木萧萧,先生正坐檐下低头写作,我心中立即涌出古贤诗句“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临别前,我惴惴地开口向先生求字。先生问写什么,我答:“《红楼梦》或曹雪芹诗文都行。”翌年春上,先生来信说:“字还未写,因为没有一个能用的写字台。平日光线好时,客人又太多,客散时总是太晚了。冷天墨滞,又最不宜书,强写效果必差。”

这年冬,快雪初霁,我骑自行车往周宅,喜得先生手书《咏雪芹》作:“千年一见魏王才。落拓人间未可哀。天厚虞卿兼痛幸,地钟灵石半庄诙。朱灯梦笔沉残稿,翠崦寻痕涨锦苔。曾是青蝇涂白璧,为君湔浣任渠猜!”落款:“咏雪芹得句,天琪贤契嘱书,丁卯三九呵冻书,周汝昌。”

1989年春,我所供职的出版社文学编辑室,通过了我所提议的选题,为周先生编辑其新作《红楼梦与中华文化》,我任责任编辑并负责装帧设计。先生此著数月后问世,印数达8000册之夥,先生甚喜,赋诗二首云:

一业成时友亦劳,自家心事总如潮。辰年守岁行芹祀,喜供新书绛蜡高。

文字支离草草成,一编红续几多情。殊乡笔砚非其境。同命芹脂念此生。三议事嗟真忘溷,百忧心鉴古今平。祁寒盛暑年年味,又说萧斋有汗青。

两日后,又填《鹧鸪天·自题新著》寄与我,词曰:

晋代风规启令名,邺下才调领芳馨。惊鸿赋罢微波远,叹凤歌成至圣轻。人解味,玉通灵,一编红绪几多情。诗人史笔都参遍,认取中华文曲星。

先生兴犹未尽,数日后,先生又寄来诗函,是一首七律《自题〈红与文化〉》:“海外经年不自如,归来灯照一编书。思同活水真无尽,文慕流云总未如。邺下才人悲狗续,中华文化耻蝇污。红楼有境高寒甚,失笑槐南讼议居。”《红楼梦与中华文化》是周汝昌先生的代表作,此后一版再版,享誉海内外。

某年春节,我领着年幼的儿子去给先生拜年,先生甚喜,得知小儿乳名叫“石头”,笑说:“我就是专门研究石头(《石头记》)的!”后寄来一诗表达其喜爱之情:“儿唤石头父可知,娲皇多炼亦多遗。何须苦说红楼梦,只把新棠折一枝。”又看我献上的一块“假宝玉”—我的妻子从海边拾来一块鹅蛋形石子,儿子用彩墨绘成“松鹤延龄”图画,虽非真玉石、高笔墨,却寄托诚愿深情,先生连赋三诗回我:(一)东海波涛万载功,携归堪可补苍穹。石头画鹤石头上,玉树琪林作寿松。(二)纵然称假与真通,仙寿恒昌画鹤松。坚是地灵涵质素,规非人巧荷天工。文房喜我添新宝,心迹怜君识旧踪。赋罢长吟谁更解,石头生彩砚脂红。(三)我怀此玉也通灵,今岁中秋月倍明。多感一家三盛意,方知尔贵亦连城!……

我给先生回信,用毛笔抄录拙作求教,先生赐函,有诗云:“旧姓谁知董鄂真,聊将天水赚常人。英年颖秀多才艺,八法豪端最有神。”

20世纪90年代初,我所在单位大院因市政修建中轴北路欲掘掉一株海棠,我折得数枝,冒风沙送至周宅,随奉一信:“……唯余一株海棠,向隅而花,红瘦绿肥,幽香孤影,更是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余每过其下,常思若先生能至此,必有佳篇妙句吟咏焉。一日忽闻欲将其斫伐,遂不辞攀折之咎。剪其二三,趋奉先生,冀以瓷瓯清水养之,可悦目怡情耳……余尝忆儿时居西城老屋,后院中亦有一株西府海棠,围可合抱,枝叶纷披,望如伞覆。每至暮春,则绿荫匝地,繁花吐丹,若堆云蒸霞,恍入瑶台仙境般,余在其下嬉戏,且由家母教诲初认文字……迨‘’祸起,人殁家毁,资财书画尽抄,老树又遭掘焚,余仰天悲叹:骨肉离散,树自飘零……”

先生见花极喜,供于案头多日,后来信告大海棠娇艳之形光照四壁,喜而赋诗,曰:“如见与花相似人,丰容盛鬋竟长新,忽然一室崇光满,感激芳辰一段春。”又道阅天琪信札感赋,诗曰:“西城老屋事沧桑,庭院年年见海棠。葩吐丹砂枝翠繖,儿时梦影一回肠。”数日后,再得先生一诗,曰:“好花可是向人开?天地何心起至哀。荒古尚无灵长日,千红万紫为谁来?”

彼时,北中轴路与元大都城垣遗址相交处,建造“海棠花溪”,我一连五六年约好陪先生赏海棠,均因其身体欠佳未来。我写了一首《寄玉言先生》云:“撷取一枝香带雨,换来佳句惜繁英。青春已负甘棠约,惆怅秋风发上生。”

我和先生都爱海棠,常回忆昔日京城种海棠的盛况,说起古人吟咏海棠的风流雅事。先生喜欢东坡先生“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和“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为佳句。一次,我提起杜甫写过各种花,独不咏海棠,王安石就疑问过:“少陵为尔牵诗兴,可是无心赋海棠?”先生说:“是,东坡也有句: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留诗。”先生钟情海棠有深义,他在《红楼梦》研究中,认为“史湘云就是海棠。”他告诉我他常梦见满世界都是绿色,生机勃勃,给我来信写道:“红是相思绿是从。”

1991年深秋,我赴江西临川参加纪念北宋词人“二晏”的学术会,归途经南昌,登滕王阁有感得句,到京后寄先生请正。“素秋向晚上崇楼,极目天边赣水流。挽越牵湘沉落日,餐霞侣鹜唱渔舟。纷坛世事催将老。浩荡江风不浣愁。天下英才多会此,书生何日展眉头?”先生来电话说:“怀才难遇,自古皆然,我观后也有心动,凑了几句寄给你一笑!”三日后,我高兴地收到先生写的《滕王阁度曲》:

走天涯,风襟月袖,青鞋印九州。向何处,豁诗眸?抬望眼:神驰芳渚,身临江右,频指点,水畔耸高楼。看几层,画栋新如绣,朱帘似卷。揽西山晚翠。暮雨初收。惊认千年杰构,旧恨抵今游,雁横南浦,危栏倚遍,月如钩。 少年英气,琼筵落笔,四坐墨含羞,望长天秋水,落霞孤鹜,万人争比,也愧风流!这的是:才艳悬星,文光射斗!

也闻说:有人耻居王后,须是娥眉方见妒,徒然瓦釜空雷吼。叹至今,猜意鹓雏苦未休。眼中高阁,嵯峨奇秀!谁是新题手?黥山劓水,替他愁,不见太白长忆:解道澄江如练,玄晖重降否?

美者毁,恶者居,愁者寿,劣者繁来骤。又岂似,翠减红衰退,花谢枝愁,绿肥红瘦,临风额手,愿胜概能留,自此咏千秋!炎黄文物若厮守。阁中槛外,时复念沉忧。往矣古人,今朝来者,天地悠悠。歌吟苦,何许人也?路旁不识,顾曲家风旧姓周!

20世纪90年代初,先生新著《诗词赏会》在南方某出版社出版,后发现书中错漏处达五十余处,先生让我校改印勘误表。我送去时,听先生谈及自己当年为学之事,说:“我从20岁开始认真读书、思考、写,在几个方面都下了大功夫。”

是时,我正研究王维,三次赴陕西往蓝田辋川寻踪,归后以文言写成数文。先生看后,勉励说:“有唐贤之风,又似明人小品。”我将小词《临江仙》呈教,先生逐句逐字指点。讲自己学词和填词的经历时,先生说,自己“爱词胜过爱诗”,全凭自己读,记性好,悟性强。说及“脂雪轩”(先生斋号)时,先生告诉出自东坡的《黄州寒食诗》,伤感海棠“泥污胭脂雪”。说自己若出诗集,定用“脂雪”二字。遂后,我求先生为我题写陋室之名,先生书成“抱石轩”三字。附信云:“君当抱石,他何足议哉?”后,我有《感怀》记之,有二句:“不逊昆仑玉,萧斋可抱石。”

1995年4月,我在《新闻出版报》上发表长文《红学家的诗和字—记周汝昌先生》先生读后甚喜悦,以为是写他文章中上佳者。

某年除夕夜我奉函先生,先生回信道:“今晨接到来鸿,见你除夕守岁时,为我灯前作札,细叙心潮,使我深为感动。我于书道亦有奇癖,此番于来书逐字逐笔细审,知吾弟天资高秀,落笔有法,且能以意神行,风骨骏上,真罕见之材也……”同时指出我的字“有骧首驰蹄之概,此最难得。偶有意到笔未到处,即所谓率者,此亦不足忧,只须小加矜敛,令笔笔札实,则无懈可击也”。我以“陈惊座”和“赵倚楼”二历史人物,请先生补词成联。先生甚高兴,寄来一联句:“深杯独引陈惊座;长笛相思赵倚楼。”先生道:“我最擅此道,可一连对上几十联没问题。”

1995年,著名女作家张爱玲在海外辞世。深秋我去周宅,先生以《遥寄女文星张爱玲》见示,诗曰:“疑是空门苦行僧,却曾脂粉出名城。飘零碧海毁能化,寝馈红楼恨未平。附骨有疣遗痛语,立锥无地抱深情。谁知此日纷腾誉,不见心灵说字灵。”

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屡遭困厄,灾祸连生,精神濒于崩毁。先生多有劝慰,一次来信云:“吾人命苦苦似黄连,唯有相濡以沫,互为慰藉、鼓舞勉励,以度难关,是为至祷至颂!”

先生不善交际,但仍不乏旧雨新知。我曾为先生充当“跑腿儿”,给他的好友或送信问安,或交赠图书,如夏承焘、唐弢、启功、陈迩冬、叶嘉莹、朱家缙,史树青等等。记得最后一次是往张中行先生处送信,索回一篇为某老字号餐厅写的序文,中行先生尔后病逝,我将消息告知先生……

数年前,我常以集兰亭字成联为娱,不期已达百余副,寄呈先生诲正。先生已年迈体衰,双目濒盲,两耳失聪,但仍摸索纸笔,写成二首七绝,因笔画迭加,无法识认,由其女儿周伦苓打印寄与我,二绝句为:

魏晋风流到右军,兰亭一叙特超群。百联集得新来富,始信清才董鄂君。

书道从来识诸难,集联也是学书缘。须将古意吟佳句,八法还由一禊传。

那天,我到朝阳区红庙北里的周宅去取先生写给我的诗。先生呼我趋近看其手中之物,即是20年前我和儿子送给他的那块“假宝玉”。不堪微物,蒙得珍爱,令我由衷喜慰,遂仿效史湘云的话(《红楼梦》第六十二回:“这丫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讨桂花油”)戏言道:“这石头不是那石头,一上红楼梦红楼。”先生微笑称是。回到家,灯下写成《七律》一首“最爱先生书秀句,衡门看取壁头春。文章妙入两司马,点画神夺王右军。‘冻顶’新烹香愈久,抵膝夜话意何深?年来忽愧雕虫事,珍重高情助我吟,后寄与先生”。

2008年春,先生九十寿辰即至,我往周宅,送上贺联二副。一副是:“文若左迁得风致,人同彭老亦长年”。另一副是:“文学兼美书千卷,情性通灵寿万春。”前者是集兰亭序得句。后者是嵌入《红楼梦》中最重要的二词语:“兼美”、“通灵”。先生甚为高兴,遂以其新著《红楼夺目红》一书见赐。

哲人其萎,痛摧寸心,伦苓对我说:“先生走前,还不忘在曹雪芹诞日(农历四月二十六日)时好好祭拜,然已不能!”我说:“先生这回能看见曹雪芹了!”

周汝昌(1918年4月14日~2012年5月31日),生于天津,本字禹言,号敏庵,后改字玉言,别署解味道人。生前为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学者、诗人、书法家。曾历任燕京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等外文系讲师、教授,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文学编辑,中国艺术研究院顾问兼研究员,美国鲁斯(Luce)学人,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曹雪芹研究会荣誉会长,政府首批特殊津贴领受者,第五届至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等。

生前出版著作四十余部,其中《红楼梦新证》(1953年版)以其丰富详备的内容以及开创意义在红学史上具有广泛持久的影响,被评为“红学方面一部划时代的最重要的著作”。《石头记会真》是其历经五十余载潜心努力,对11种《红楼梦》古钞本的汇校勘本,堪称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