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教育之美,美在距离的拿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育之美,美在距离的拿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现代社会,科技可以帮助人类测量出任何宏观的或微观的距离,但是,有些距离,科技似乎也会显得束手无策,譬如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迄今还没有谁能够测量出来,当我们说“距离产生美”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用文学的语言来进行描述和感知,如“天涯若比邻”,“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虽然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心理距离从来没有人能够对它进行量化,我们对它却充满了探寻的执著和美的追寻。但是,由于这种心理距离的感知有时候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因而这种感知有时候会变得难以捉摸,令人不解,古人说“人心难测,海水难量”就是这个道理,然而,惟其如此,古往今来对人与人的心理的探求过程才会变得妙趣横生,趣味盎然,才会有“揣摩”的艰难,才会有“含蓄”之韵味,许多的人毕其一生,都没能走入别人的心扉,大多是对彼此间的距离出现误判,何其悲哀!但是有些人由于拿捏准了人心的距离,加之找到了捷径,因而无限远的距离在他的面前都成了可望还可及的曼妙人生路,于是他和别人的关系才会一帆风顺,如鱼得水,其乐融融。

所以,人和人的相处,就是一种对人与人心理距离的拿捏过程,拿捏对了,春风荡漾,利人利己,天涯变咫尺;拿捏错了,秋风冷雨,祸患无穷,咫尺成天涯。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何尝不是此理?师生之间开始他们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源自何方来自何处,忽然两人见面了,于是心与心的距离开始追逐,教师要了解学生,要接触他,观察他,和他说话,看他做事,于是,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开始变幻莫测,诡异难料,不同的教师对这种距离的拿捏方式也是千奇百怪,各显神通,而正是这种拿捏方式的迥异决定了教育实效的色彩斑斓,千差万别。有的老师高高在上,仪态威严,有意和学生保持距离,想表现出师者的姿态和长者的严厉,希冀得到学生的尊重和敬畏;未料部分学生敬畏之余还油然而生疏远和隔膜之情,更有为师者整日游走于学生的视野之外,如此以来,师生之间鸿沟渐现,这条鸿沟的距离决定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常人难以逾越更难以将之消亡,谁能够丈量出这条鸿沟的宽度,谁就真正拿捏准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谁能够填平这条鸿沟谁就能让教育的真善美尽情绽放。

傅国涌先生编著的《过去的中学》收录了张清平创作的《永远的春晖中学》,文中写的许多的教师如夏尊、朱自清、丰子恺等人就是这样的大师,他们该是拿捏师生关系的榜样,是让教育之美尽情绽放的楷模。在春晖中学任教的夏尊先生以他的一生,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用“妈妈的教育”方式,告诉了我们“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来到春晖中学任教国文的朱自清先生在《春晖》半月刊上发表了《教育的信仰》一文,他认为教育工作者都应当把教育看成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教育有改善人心的使命”,“对于教育,须有坚贞的信仰,如宗教信徒一般”,朱自清一反“师道尊严”的传统,要求学生克服见了老师就“矫情饰伪”的毛病,无论遇到什么问题他都和学生平等地讨论,学生王福茂写了《可笑的朱先生》,朱自清不但没有批评他相反还把这篇作文当作范文去点评。在学生面前,这些大师们忘掉了自己显赫的名声和卓越的成就,他们把自己当作了学生的良师益友,他们将师生间心理距离抹去得一干二净,于是乎当他们自觉地传达出对学生的善意、信任和关爱时,学生的向学之心和向善之志才得以唤醒,春晖中学的教育余韵才得以源远流芳,令今人回望不已。

有当代苏霍姆林斯基之称的李镇西老师,践行的也是一种和学生心理零距离接触的教育;北京四中的丁蓉老师推行的是“永不画句号的班主任”理念,一天的班主任,就是学生一生的班主任。这样的大师,这样的名家,他们都是在用自己的心来丈量师生间彼此的距离,他们都是用自己的行动在践行至善的教育信念:育人者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忘掉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将自己化作他们中的一员,去拿捏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主动地放低自我,走向学生,贴近学生,平等了,换位了,理解了,尊重了,信赖了,鸿沟没有了,情真了意自然就切了。

距离决定美,不同的美决定教育的不同层次。教育者有时候要有长者的威严,要有“师道尊严”的格调,学生才会尊重你,才会仰视你;有时候师生之间又要平等得没有涟漪,真诚得如同一张白纸,让学生心理上不设防,倾吐心语,不吐不快;有时候师者还可以顽皮得像个孩子,弱小得似乎需要他们的保护,让孩子感受自己潜在力量和价值;有时候教育者还要时隐时现,若有若无,拥有某种特殊的神秘感,让学生捉摸不透,却又琢磨不休。

教育是一种把握距离的艺术,教育之美,美在距离拿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