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生为本,多措并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生为本,多措并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就必然对教学方法的改进提出新的要求。本文中笔者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了几点自己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教学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2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147-01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的传统教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新课标强调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教育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历史与社会的综合知识要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载体,不断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动机。那么,如何让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显得十分重要。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的几点看法。

1 活用比较式教学,促进学生又好又快地吸纳知识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中涉及很多具有相似性的知识点,比如,世界历史上各国的改革、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我国古代各思想流派的主流观点等等。教师在教学这些知识时就可以有意识地利用知识间的联系,采用比较式教学法进行讲授,让学生在比较中区分知识的差异与联系,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旧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又好又快地吸纳新知识。

例如,笔者在讲授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广大农村出现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就采取了比较式教学法,笔者先请部分学生回忆了一下“化运动”的有关内容。然后让学生们从生产方式、分配方式等方面将两者进行对比,找到两者的差异性,从而促使学生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有效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在这样的课堂教授中,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的旧知识,同时也快速的吸收了新知识,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十分理想。

2 转交提问权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提问为主体,教师是问题的主导者,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随着教师的提问有节奏的进行,这样的教学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思考的空间与时间。因此,教师应适时的转换角色,鼓励学生发问,通过学生的自由提问,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例如,笔者在讲授八年级下的《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第一框《屈辱的岁月》时,其中讲到关于鸦片战争给我国带来的严重后果与影响。谈到这一问题时,同学们都踊跃地回答:“中国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突然有个同学提了个问题:“老师,既然前面讲过我国直到清朝前期经济实力都位于世界首位,而且我们有这么多人口,为什么会被几千英国士兵给打败了呢?”从课本内容来看,笔者发现这个问题的确没有在课文中提到,超出了课本知识的范畴,但我们只要认真分析就可以从课文的标题寻找到答案。工业文明的大潮正恰如其分的说明了中国的失败是源自于落后时代潮流,是制度上的失败。学生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远比记住一个历史事件重要,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就在于给人以借鉴与警示。

3 加强课堂交流讨论,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

作为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转变教育理念,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通过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与此同时,教师应对问题的设置做一定的推敲,既要有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又要带有一定的趣味性,从而保证课堂讨论的质量。

例如,在学习农耕文明时代(下)时,为了让学生了解连绵不断的中华重大事件,笔者就以“生活时间”为线索去设计讨论题目。从学生的课堂反应可以看出,他们普遍对新奇的事物很感兴趣,从距今约17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的云南元谋人,到新时期时代距今约四五千年的黄帝、饶舜禅让制以及大禹治水等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从兴趣出发,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思考与讨论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加强问题意识的培养,进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4 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历史的场景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与时俱进,其内容进行了符合时代性的选择,但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这些内容仍然脱离了他们的实际生活,因而在认知方面普遍存在一些困难。此时,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创设适当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具体内容,这样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使得教学更加活泼,更具感染力。

例如,在教学“变革与争霸”一节内容的过程中,当讲到齐桓公如何称霸这个问题时,笔者就结合具体内容设计了角色扮演的情境,让学生在假设的历史情景中,扮演成齐桓公,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假若你处在当时的历史情景中,你该如何做才能成就一番霸业?问题一出学生们仿佛回到了初秋战国时期,立马开动脑筋,把自己设想为齐桓公,纷纷列举出各自的举措来实现霸业。这样,学生在具体的历史情景中体验历史,学习热情很高,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也得到了有效地培养。

5 结语

总之,我们教师在历史与社会的教学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地采取多种有效教学措施,构建一个充满趣味、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宽松的课堂环境中学习新知识,从而实现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成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慧帼.初中历史与社会体验教学探讨[J].科技信息,2009,(10).

[2]杜云龙.初中历史与社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