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伦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资源的整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伦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资源的整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提要]本文从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资源整合的意义谈起,从理论上解决什么叫“资源”,什么叫“整合”,然后再转入实践操作:如何整合作文教学资源。这样,从理论到实践展开论述,有理有据,较有说服力。

[关键词]农村中学作文资源整合措施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人们关注的目光似乎都停留在城市中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成果上,多媒体作文教学的确让作文教学有声有色,鲜活生动,但对于物质条件相对薄弱的农村中学来说,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辅助作文教学不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因此,农村中学在作文教学改革的时候,除了学习城市中学先进的作文教学经验,更要注重因地制宜,活学活用,在新的作文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挖掘农村丰富独特的教学资源,通过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整合,让农村中学作文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道路。

一、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资源整合的意义

(一)资源整合的内涵

“资源”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如地下资源、水力资源、旅游资源……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里,可以得知,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而农村作文教学资源跟语文课程资源比较,除了与语文课程资源有某些共同的内容,农村教学资源则更侧重体现资源的乡土性。乡土资源,是指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等。它包括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这是狭义的理解。广义的乡土资源还包括学生所在学校的校园环境、师资状况、校风学风、学生特长以及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生活等。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乡土资源应该作为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利用的重点。而充分挖掘和利用农村教学资源,是促进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整合”一词最早是由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赛(Her2bert Spencer)1862年在《第一原理》中提出来的,他认为:从哲学的意义上说,整合是指由系统整体性及系统核心的统摄、凝聚作用而导致的使若干相关部分或因素合成一个新的统一整体的建构、序化过程。1969年劳仁斯(LawrenceP.R.)和罗斯(Lorsch J.w.)在《组织与环境》中,从组织行为角度对整合加以阐述,认为整合是一个组织内不同部门之间用来协调其活动所采取的行为和所使用的结构。

对于什么是教学资源整合,笔者查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认为可以这样来论定教学资源整合:

教学资源整合不是简单的整理合并,而是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一个崭新的领域,它具有有效的“收敛吸引子”,有足够的影响力和发展前景,边界明晰,有丰富的研究内涵。

教学资源整合是一种创新,它不是各构件简单的叠加,也不是物理意义上的简单合成,而是一个非线性的系统优化的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整合可以产生各构件都不具有的新性质、新功能、新效果和新效益。

(二)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资源整合的实践意义

1、使作文教学能朝着“民族化”、“特色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更好地完成“母语教育”的任务。

2、有利于引导学生发扬勇于创造的优良传统,发挥“乡土特色”作文独特的育人功能。

3、为作文教学联系生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提供了“土壤”。

4、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搜集材料的同时也是学习的过程,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养成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

5、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统一的课程设置,难以反映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要。从当地经济、文化特色,学校、教师、家长的实际出发,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优化作文教学,有利于凸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很大,一本教科书不可能全国适用。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从本地的实际出发,开发和利用好本地资源。由此可知,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改革结合农村资源进行整合具有特殊的意义。

二、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资源整合的措施

(一)发挥地域优势,开发农村资源

写作文,写的是生活,应当是有什么写什么,熟悉什么写什么,亲身经历的事情,直接接触的人,亲自去过的地方,稍加回忆就历历在目,容易写得具体生动。而不应该把作文内容定位在“新奇”、“难得”或“洋气”之上。只要我们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去观察农村、体验农村生活,我们就会发现,农村确实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学生写作文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虽然农村中的作文题材丰富多彩,但农村学生长时间与之打交道,无意注意使得他们久居“庐山”却不识“庐山”面目。因此,结合作文训练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他们观察和再现周围的人事景物,适时适量进行各种形式的练笔,对学生选择和组织写作材料,丰富作文内容是大有裨益的。学生对作文的内容有亲身的感受,写出的作文就不会空洞无物,枯燥乏味。笔者认为结合农村教学资源优势进行的作文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

1、结合学生日常生活,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创作。

“宝库就在身边,我们却视而不见,这是他们误以为面包和盐不是什么精金美玉,就不值得去拾取和收藏的缘故。”这句话真是一语道破天机。写自己的衣服,城里学生漂亮华丽的名牌固然可写,或许农村学生所穿的母亲用一针一线缝就的“布衣”更值得去描述;写自己的情感体验,城里学生父母无微不至的宠爱固然让人温暖,或许农村学生父母那种苦口婆心、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曲折体现的真情更让我们为之感动。

农村特有的环境,有时创造了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和经历。如养小鸟、种花草、摸鱼虾、捉蚂蚱、粘鸣蝉、扑蝴蝶、斗蟋蟀、捉迷藏等都可以为作文的内容。

2、结合农村自然景色,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创作。

农村的自然风光可以成为学生作文的独特而又美妙的题材。让学生走出家门,走出校门,融入大自然,捕捉美丽的自然风光带来的瞬间心灵感受,既可以让学生从自然风光中了解到家乡的美丽多姿,又能积累写作素材,一举两得。

农村小学生从小就频繁地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感情。他们周围有绿树青山、清泉飞瀑、河塘渠堰、茂林翠竹、瓜蔓花草、村落炊烟等自然景观。这些都能作为第一感性材料让学生通过观察后获得,给学生美的熏陶,为他们描绘田园生活

提供了写作源泉,奠定了抒写自然美的基础。如此美丽的农村自然风光,必定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而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也就有真情实感。

3、结合农村民俗风情,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创作。

农村都流传着一些荡人情怀的民俗风情,如婚俗、礼俗等等都各不相同。它们都反映着浓郁的地方特色。研究家乡的民俗风情,学生会深切感受到家乡昔日的风韵和情调,甚至能触摸到先人们遥而可及的生活脉搏。农村的民俗风情特别多,如能加以积极开发,将是一个巨大的习作资源库。如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等等。这些民俗的来源,都是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典故的。纯真的乡情,更为学生增添了想像的羽翼,补充了写作的营养。

农村民风古朴,人们喜欢热闹。庙会、集市、夏夜纳凉,人们聚集谈天时,农村的生活琐事,以及邻里纠纷、市井吵闹、邻里亲情、大院清晨……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真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4、结合农村劳动实践,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创作。

农村孩子虽然生活在农村,但是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他们对劳动是越来越陌生了,缺乏真实的劳动体验。如果在节假日,可以鼓励学生帮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农活,这正是他们体验农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大好机会。因此,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做家务、干农活的过程写下来,把观察到的有意义的场面记录下来,并且写出真情实感。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讨论,唤醒学生对劳动独特的体会,那样写出来的文章就自然有血有肉,这样的做法既学到农技知识,又扩大了写作范围。

5、结合农村社会变化,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创作。

随着经济的发展,不仅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农村更是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的现代化、农村的城镇化,这些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大的写作空间,以农村社会变化为依托,进行作文题材的开发是可取的。如现在有的农村进行房屋改造,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观察农村的新貌,从而写出对政府房改政策的感想。此外,新的家用电器不断进入寻常百姓家庭,用手机,装空调,甚至不少家庭建起了小洋房,开起了小汽车。新鲜的事物不断涌现,也为学生习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除了对农村发展的赞叹,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比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农村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如化肥、农药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在教学中我们可指导学生对这些现象进行调查、研究、访问,从中指导学生作文,扩展学生写作题材,学生在作文中真切地感受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如果我们将这些农村日新月异的新变化关注起来,就可以想像到我们农村人的生活水平,那写出来的文章也就能真实鲜活了。

(二)结合具体教学,利用农村资源

教师的作用是巨大的,对生活在闭塞的农村的中学生而言,教师的作用更是不可估量。学生潜在的能力需要教师去唤醒,学生对生活感知的敏感度需要教师帮助增强。尽管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但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思想观念,认识到作文教学水平提高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如何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整合农村资源,这是作文教学改革是否取得成效必须回答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一次作文教学的过程包括命题、指导、批改、讲评几个步骤。下面就从命题、立意、选择材料、组织材料这些方面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整合农村资源的一点体会:

1、命题方面。

长期以来,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着较为普遍的一个问题,即重视作文的技能技巧训练,而忽视了学生作文的心理需求。在设计作文题目的时候,如果教师只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虚拟一个题目,或者沿用教材的题目。这其中有的题目对学生来说,根本没有那种感受、体验。这样的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作文课,就会给学生造成了惧怕写作心理,再加上农村学生知识面、生活接触面相对狭窄,那样就会导致学生更加厌恶作文。因此,教师在作文命题时,要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其中一条措施就是把作文题目命在学生的心坎上,拨动学生的心弦,让他们一拿到题目就有一种表达欲望,写作冲动,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而在农村,则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特色,紧扣“农”字出一些实在的题目,让学生写出具有农村特色的美文。教师可以从作文教学目标,结合农村实际指导学生命题。如通过比较,让农村学生写“乡村小道”,会比写“立交桥”来得容易,同是写道路交通,但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来写,收到的效果却大不一样。作文的命题还应该应景应情而出,在考虑学生能够接受并可以自由发挥的题目之前,还得酝酿如何营造一个和谐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灵感,让学生拿起笔一气呵成,才不至于浪费一个好的作文题。

2、立意方面。

重视“学生作文心理需求”不能理解为一味地迎合,学生的生活圈子狭窄,作文应有利于引导他们观察体验生活,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审美情趣。如“养小鸟”这种作文,老师该引导学生从“养小鸟”的经历中得出一些正确有益的思想观念,告诉学生“养小鸟”虽然乐趣很多,但另一方面,“养小鸟”是不可取的,因为小鸟需要在大自然里自由的成长、飞翔,我们要保护小动物,爱护自然生态等等,让学生在写作中去感受美,理解美,丰富生活,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好和真情实感,都要求学生写正面的、积极的、高尚的东西,绝不允许学生有一点所谓的不健康的东西。教育家叶圣陶在《作文论》中就提出:“我们作文,必须写出真实的自己的话。”

作文的立意要真实深刻透彻,首先就要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提高对生活中人、事、物的感受能力。而农村中学的学生,就需要关注农村发展,关注农民的生存状态。面对农村真实的生活,敢于“说真话”、“表真情”,如写农村的父母对孩子那种苦口婆心、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在立意方面若稍加点拨,文章的意境便可提高。也许学生一开始对这样的话题会反感,认为那只是农村父母的无知与冲动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甚至由此怨恨自己的父母,但如果老师引导学生从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里面挖掘父母的用心良苦,那饱含深情的教育,或许学生就会更加理解农村的父母,不仅在作文的立意方面有所觉悟,还可以改善父子、母子间的关系。

3、选材方面。

题材是写作者摄入文章用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材料。了解学生熟悉哪些题材领域,了解他们作文材料的来源,对我们的命题及作文指导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老师在指导学生选材的时候,无论是什么体裁的作文,对选材的基本要求除了要紧扣中心,还应该包括选用的材料要真实可靠,然后才是要求选材要新颖。新颖的材料,指新鲜、活泼、独特,使人耳目一新,有感受有收获的材料。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新鲜材料,而不要老讲“老故事”,说“旧事”,逐渐学会走自己的路,写有个性的作文。许多同学认为学校生活“四周高墙隔绝”、“三点一线”,没有“新鲜”可言。其实,同学们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此外,要指导学生注意选材的典型性,典型的材料就是选择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本质、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选择那些最能突出人物思想品质和鲜明地反映事物精神面貌的材料,这样作文才有意义。

4、组材方面。

选择恰当的习作材料之后,怎样精心安排材料,使文章言之有序,条理清楚,中心突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人认为老师的点拨应该适可而止,过多的限制只会阻碍学生灵感的发挥。在点拨方面,可以从引导学生如何安排叙述顺序、如何选择好开头与结尾、列出作文提纲这几个方面进行。

此外、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客观地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如农村学生缺乏良好的早期教育和恰当的家庭辅导,单家独户的孩子早期语言交流少。由于农村地处偏僻,不少地方贫穷落后,信息较为闭塞,学生所见所闻多是身边事,对很多新兴事物都不太了解,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要使农村学生张开心灵的翅膀,在作文世界里自由翱翔,就必须开拓他们的眼界,丰富他们的知识。

课外书是一个无尽的宝藏,教师可以推荐一些好的书籍给学生阅读,从天文、地理到科技、人文,都应有所涉及。如条件有限,教师可组建“读书角”让每一个没钱买书的孩子都可以看书,或鼓励家长尽可能为学生多订课外阅读资料。另外还可以利用早读课、故事会、朗读比赛、演讲比赛等机会促使学生读课外书,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书本了解外面广阔的世界。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适当参加有关社会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见识。

通过以上方式,可以激起农村孩子对外面世界的强烈探索欲望,使许多东西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他们的潜意识,在写作时也常会灵感进发,好的词句就会自然地流泻于笔下。

三、总结

农村的世界虽是朴素的,但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样能发现农村区别与城市的独具魅力的闪光点。因此,农村学生应多留心自己所处的环境,应多观察自己身边的独具特色的人、事、物,随时随地积累写作素材。而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改革只有立足于农村实际,结合农村的教学资源特点,才能使农村作文教学走上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