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乐安县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及流行原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乐安县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及流行原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介绍乐安县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并分析导致其流行的主要原因,以期为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稻瘟病;发生特点;流行原因;江西乐安

中图分类号 S435.1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1-0174-01

乐安县地处江西省抚州市西南部,为山区县,稻瘟病在该县几乎年年都有发生,发病面积与危害程度有所不同。为此,笔者通过调查,明确了乐安县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及流行原因。

1 发生特点

1.1 地区差异

历史病区及高寒山区比平原地区发生危害重,如招携镇杭村、南村樟坑、湖坪中村每年均有发生,均为老病区、且均靠山。与地区前期叶瘟轻重关系不大。老病区如南村樟坑、招携杭村、湖坪中村前期叶瘟表现不一定严重[1]。

1.2 品种差异

早稻发生重,穗瘟以中熟品种为主,晚稻发生轻,但个别品种危害重。一般年份乐安县早稻每年发生面积逾300 hm2,大发生年份达600 hm2,晚稻发生面积逾50~60 hm2。2010年早稻重发品种有淦鑫202、淦鑫203、跃新68、华两优105、京糯1号、明珠2号、糯谷等;2011年发生重且损失大的品种有E优2号、金优463、EK优4号、荣优463、淦鑫203、五优307(病穗率100%),发生较重损失一般的品种有瑞丰优106、欣荣优08(病穗率60%~93%)。2012年重发品种有淦鑫203、荣优2045等。

无明显抗稻瘟病品种,株两优系列田间相对抗稻瘟病。2011年早稻品种展示田中未发生稻瘟病的有株两优602、株两优4024、株两优3号、陵两优268、陵两优211,发生较轻的有株优02、荣优2045、协优1561(均为小枝梗染病),发生较重但损失轻的有株两优152、湘丰优402、瑞丰优22、荣优9号。株两优02审定为抗稻瘟病,株两优4024、株两优3号审定为穗瘟9级,但田间表现均较抗,株两优4024于2010年开始在乐安县种植,株两优3号于2011年开始在乐安县种植。

1.3 生育期差异

水稻生长前期较少发生,后期偏重。苗瘟很少发生,21世纪以来基本不发生,水稻分蘖盛期前也发生较少,叶瘟也多发生在拔节后,主要是穗瘟发生较重[2-3]。

2 流行原因

2.1 适宜的气候条件

2.1.1 水稻抽穗杨花期与降雨期的吻合程度。水稻抽穗杨花期与降雨期的吻合程度是该病能否流行的诱因,早稻中熟品种穗瘟重发几率大的原因是乐安县每年6月中旬均存在降雨期。持续高温、高湿降雨量多造成该县水稻局部大面积暴发稻瘟病。乐安县历年6月上中旬有1个明显降雨集中期,尤其6月中旬为降雨集中期,如2010年6月13—22日有1个降雨集中期,尤其是17—20日累积降水达318.4 mm,相对湿度最高94%,平均87%,极易诱发穗颈稻瘟发生,此时正值中熟品种抽穗杨花期,雨水集中又不利于防治,故中熟品种跃新68、华两优106、淦鑫203等大面积发生穗颈瘟。5月降水量正常,水稻分蘖期无明显适宜该病发生的气候条件,故前期叶瘟表现不重,关键是6月上中旬降雨,如降雨多且早,叶瘟发生重。中晚稻生长期则多为高温干燥气候[4]。

2.1.2 田间小气候。田间小气候直接影响稻瘟病的发生程度。靠近山坡田块因为湿度明显偏高,对稻瘟病发生极为有利。如2010年在湖溪乡樟坑调查淦鑫202发病重,但尤以种植于靠山坡的发病重,2005年在招携镇调查神农105也是类似情况,单独种植于靠山坡的发病重达70%,而与其他品种混栽于门桩田的虽发病,但大部分轻发生,仅为15%左右。

2.2 菌源充足

一般情况下,菌源充足,稻瘟病发病几率就会增大。一般老病区的发生几率大就是因为其积累了大量的菌源。

2.3 区域致病生理小种与抗病基因不一致

2.3.1 不同品种抗性存在差异。如2005年在招携镇调查神农105发病重,其他品种发生轻,但同一丘田种植神农105和其他品种,神农105就表现感病,另一品种就不感病。2012年晚稻黄华占就普遍发生叶瘟,而其他晚稻品种极少发生。

2.3.2 同一品种栽培在不同区域表现抗性不同。生理小种不同是稻瘟病能否在该区域流行的最主要原因。品种的抗性是相对的,不抗是绝对的。某一品种抗病只是抗某些生理小种,稻瘟病菌存在不同的生理小种,不同地区稻瘟病原小种和其中的优势生理小种组成也有不同类型,如淦鑫202对湖溪的生理小种抗性稍强,发生轻,对招携杭村的生理小种抗性弱,跃新68品种对湖溪的生理小种抗性弱,就易于发生流行并造成产量损失。株两优系列相对抗稻瘟病也是因为抗当地致病生理小种[5]。

2.3.3 品种栽培年限长抗性会下降。品种退化抗性下降,是病原小种不断发生变异的结果,病原小种组成和其中的优势生理小种因年份季节不同而发生变化,经过逐年积累和变异后,导致某些杂交水稻品种抗稻瘟病抗性下降,由原来的高抗变为不抗,原来在某些稻区表现抗病的生理小种,在适宜的外界条件影响下,就会突然发生大面积病害。如1984年前乐安县红410表现抗病,但由于连年种植,造成1984年稻瘟病大面积流行。2011年在乐安县表现抗病的荣优2045于2012年发生大面积的穗瘟。2012年乐安县35.2 hm2早稻统防统治示范田,其他品种均未发生稻瘟病,而罗陂乡0.13 hm2品种为欣荣优2045的早稻穗瘟发生严重,共3丘田其中有2丘在破口前并未发生穗瘟,孕穗期统一施药,且补施了一次稻瘟灵仍造成了20%的损失。鉴定为抗性的水稻品种因为栽培区域的不同在田间甚至表现对稻瘟病高感。如华两优105、金优463品种审定公告感稻瘟病为0级,因种植多年,2010年田间表现高感。

3 参考文献

[1] 胡艳秋.绩溪县板桥头乡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13):132,137.

[2] 邹美汝,张政兵.新化县稻瘟病的流行原因及防控对策[J].湖南农业,2012(6):29-30.

[3] 马晔华.洋县水稻穗颈稻瘟病发生原因及对策[J].汉中科技,2012(3):25,35.

[4] 禹崇云,李顺玲,王文生,等.临沧市稻瘟病发生原因和综合防治技术[J].临沧科技,2011(4):37-40.

[5] 周敏亚,郑长奇,林起,等.福建省早稻区试品种抗稻瘟病鉴定结果[J].福建农业科技,2012(3):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