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不虚夸、讲实际、不张扬、求实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不虚夸、讲实际、不张扬、求实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何谓“水育文化”?我理解,“水育文化”就是依托水的性质、特点、功能,彰显水的性情、精神、韵致,促进师生精神成长的学校文化,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是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联通,也是真善美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和谐统一。

“水育文化”,贵在“文化”,重在“育人”。水可益智、水可育德、水可炼志、水可怡情、水可养心。水厂路小学让学生了解中外著名的江河湖海,知道黄河流域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了解水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结合国情实际。让学生知道中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要求师生珍惜水资源。节约每一滴水。在“水育文化”办学理念指导下,水厂路小学初步建构了“水观念文化”,“水行为文化”,“水环境文化”,“水课程文化”、“水制度文化”。要求师生像水一样做人做事(奔流不息,水滴石穿),像水一样公正、包容(水满即平,海纳百川),像水一样灵动、至善(随物赋形,上善若水),像水一样纯洁、透明(澄清净化,清澈见底),像水一样亲和、仁爱(滋养万物,恩泽四方)。

如果说,水的科学性和人文性是“水育文化”的主要内容。那么,“水育文化”的育人策略是什么呢?对小学生而言,有关水的科学知识,可以通过科学课和其他课程学习,而对“水”的人文精神的理解,即通过认识“水性”去揭示“水”的思想内涵和人文价值,对小学生是有难度的。陈顺涛校长带领一班人,在理论上,认真学习有关水文化的相关知识和经典诗文,在实践中努力探索“水育文化”的育人之道,终于梳理出了一条实施学校文化的思路,初步确立了其基本策略。即环境文化熏陶,学科课程渗透,校本课程深化,常规管理落实,综合实践拓展。这个策略,极富创新精神,反映了水厂路小学领导班子的教育智慧和探索勇气。其主要特色是:

一、营造生意盎然的“水育文化”生态。“水育文化”作为隐性课程,对师生的教育主要是通过潜移默化来完成的。校园以“蓝色”为主要色调,以“水韵”为主题,以七彩河流和卡通人物“水宝宝”为校园主体图案,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成为“水育文化”的载体。

“水育文化”孕育勃勃生机,形成了一个特有的教育磁场。深深吸引着,默默影响着师生,使他们感受到“水育文化”的魅力。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水育文化”活动。水厂路小学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寓快乐于教育之中。活动是学生自主的活动,快乐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快乐。例如:开展“美丽行”活动,“争创水宝宝”活动,“星级水滴班级”创建活动,等等。这些活动都很有创意,富于情趣,为学生喜闻乐见。教育本应是一种快乐的生活,良好的教育本应是一种精神享受。然而当下许多中小学生,包括他们的老师,负担太重,活得太累。对此,水厂路小学践行“水育文化”,在“减负”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虽然很艰难,甚至可能有反复,但我们仍然期盼着,只要认准了方向,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三、在制度建设上体现“水育文化”,用制度保证“水育文化”的实施。当前,许多学校都提出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口号很响亮,表述很精彩,一些学校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逐渐凸显办学特色。但也有不少学校纸上谈兵,甚至虎头蛇尾,“特色”变成了学校的广告词。原因是什么?没有制度上的保证,一旦校长调离,办学特色也随之而去。水厂路小学注重以学校制度建设促进“水育文化”的实施和落实,在制度内容、执行、完善上都体现了水的文化品格。制度建设和学校中心工作、常规管理紧密相联,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水平。

水厂路小学一班人以对教育的赤诚和奉献,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提出了“水育文化”的办学理念,在几年的教育实践中已初见成效。“水育文化”从学校教育实际出发,遵循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实现学校总体目标上增添特色,在学校常规管理上凸显特色,在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中彰显特色。不虚夸,讲实际不张扬求实效,这正是“水育文化”的特点。如杜甫诗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