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SWOT分析的景区边缘型旅游接待区开发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SWOT分析的景区边缘型旅游接待区开发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旅游景区内部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的外迁,为景区边缘地带旅游配套业发展提供了契机。以国际知名管理学者史提勒提出的SWOT模型为依据,以包头市梅力更牧家乐旅游接待区为例,分析景区边缘旅游接待区发展的优势条件、不利因素、发展机遇以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原则与开发策略,为该类型旅游接待区的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景区边缘型;旅游接待区;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04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6-0062-02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旅游活动和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旅游景区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在旅游景区的建设过程中,景区内部城市化现象日益严重,尤其是内部接待基地的大量建设,严重降低了景区的价值,如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中的天子山、泰山的岱顶等。2006年国务院的《风景名胜区条例》也明确指出“禁止违反风景名胜区规划,在风景名胜区内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在核心景区内建设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以及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无关的其他建筑物;已经建设的,应当按照风景名胜区规划,逐步迁出。”这些都反映出风景区尤其是核心景区内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外迁的趋势,这一方面保护了风景区的旅游景观资源,另一方面也为景区边缘地带旅游配套业发展提供了契机。

景区边缘型旅游接待区是指在成熟的旅游景区边缘,结合核心景区、依靠当地旅游资源和景区稳定的客源市场而发展的旅游综合服务区域。其在地域空间与客源市场上都明显表现出对核心景区的依附特性,但所提供的旅游产品是区别于景区的另类产品,能对游览景区之后的旅游者给予补偿,使其旅游体验更为丰富。

本文运用SWOT分析模型,对包头市梅力更牧家乐旅游接待区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与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为景区边缘型旅游接待区发展提供依据。

二、研究区概况

梅力更自然生态风景区(以下简称梅力更景区)位于包头市九原区阿嘎如泰苏木110国道712km处,是一处集山水、古迹、民族风情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是国家AAA级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梅力更”蒙古语意为聪慧、聪明,景区以“林海奇松、瀑布谭泉、云海幻景、奇峰异石”四绝著称。建设至今,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旅游人次、旅游收入逐年攀升。但景区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景区虽然提供了完备的“游”“娱”设施,但缺少“食”“宿”“购”这些关键环节,使旅游产业效益大打折扣。“游、购、行、食、住、娱”旅游六要素不配套,没有形成与旅游六要素相配套的旅游产业链,制约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梅力更牧家乐旅游接待区(以下简称梅力更旅游接待区)位于梅力更景区南部,是进入风景区的必经之处,区内道路与南面的110国道连接,交通可达性好,距包头西30公里。近年来,依托梅力更景区的发展初步开发了以蒙古族特色餐饮为主的旅游接待设施。

三、景区边缘型旅游接待区发展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Strengths)

1.良好的区位条件。梅力更旅游接待区北依阴山山脉乌拉山南麓,南眺九曲黄河,西临未经开发的门道沟,东面是进入梅力更景区的必经之路,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

2.广阔的客源市场。在周末度假、远足、自驾游、户外运动、生态旅游等时尚消费项目日趋成熟的条件下,政府不断加大对梅力更景区的投入,景区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日趋完善,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梅力更景区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到来,都为接待区发展提供了客源保障。

3.所在区域农牧业经济的发展。梅力更旅游接待区所在区域是包头市近郊唯一的少数民族聚集区,近年来实施了“养殖业向基地集中、种植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农牧民人口向聚居区集中、零散旅游元素向民族餐饮一条街集中”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区域农牧业经济的发展,特色蒙餐、无公害牛羊肉、绿色农副产品等在包头市已形成品牌,具有较强的知名度。

(二)劣势分析(Weaknesses)

1.缺乏统一规划和统筹管理。接待区仍处于自主发展状况,缺乏统一规划,发展目标不明确。接待设施规模小、档次低,未能进行合理有效的组合配置,难以实现规模化经营。在服务功能上,服务和管理水平落后,经营者的特长和优势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不利于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构建合理的旅游产业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促进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2.旅游产品单一、开发程度低。旅游产品仅以餐饮为主,经营规模不大,开发层次较低,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产品形式单一,难于满足旅游市场日趋多层次、多样化的旅游需求。

3.对外宣传促销不够,专业人才缺乏。目前,经营方式为“散户式独立经营”,营销手段基本属于“守株待兔”式,因此,缺乏知名度、客源不稳定。专业人才缺乏,由于缺少相关的理论知识,开发、经营、管理均处在探索阶段,呈现出自发性、盲目性。

(三)机会分析(Opportunities)

1.国民经济发展。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幅度提高,旅游需求明显放大,城镇居民私家车拥有量的增加,使城市周边短途旅游市场需求大幅增加。同时,当地政府也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投资改善基础设施,统一进行规范和管理,帮助宣传,这些都为旅游接待区的建设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旅游需求加大。随着当今信息交流范围的扩大和交流方式的便捷,人们的思想观念包括消费观念正逐步与发达国家接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人不仅要追求物质生活的富裕,更应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因此,旅游的频率及旅游消费所占的比例便成为了当代人生活质量高低的指示灯,这种观念上的转变扩大了旅游客源。

3.乡村旅游的兴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以回归自然、亲近自然为主旨的旅游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全国掀起了一股乡村旅游的热潮。梅力更旅游接待区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整合区域内旅游资源,通过发展与梅力更景区互补型旅游产品,丰富游客的旅游经历,提高其旅游体验。

(四)挑战分析(Threats)

1.与核心景区的耦合存在难度。景区边缘型旅游接待区对核心景区具有较强的依附性,因此与核心景区的协调互动程度决定着景区边缘型旅游接待区的发展,由于分属于不同的开发主体,使两个旅游系统的耦合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2.周边乡村旅游开发竞争激烈。在乡村旅游发展欣欣向荣的大环境下,梅力更旅游接待区周边区域乡村旅游市场均十分活跃,竞争也日趋激烈。已开发的“农家乐”、“牧家乐”、“渔家乐”等乡村旅游产品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四、景区边缘型旅游接待区开发策略

(一)开发原则

1.市场依托性。基于景区边缘型旅游接待区对核心风景区的依附性,开发中要与其所依托核心景区的旅游开发相结合,纳入区域旅游范围加以统筹规划;开局应以核心景区为核心,接待设施需做到有序建设、逐步发展。开发初期,依托核心景区在市场上已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供初级服务和设施,中远期随着市场需求层次的逐步提高,产品开始渐渐成熟,开发深度体验型和文化型产品,形成相对独立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市场[1]。

2.功能互补性。开发中围绕核心景区,深入挖掘与景区互补的旅游资源,功能上主要服务于核心景区,与景区的旅游产品形成优势互补,通过核心景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形成圈层发展格局,与景区构成综合性的旅游区。

3.产品差异性。由于地域相近,文脉相似,在旅游开发中要注重特色的挖掘,要差异开发和错位开发,为游客提供其所依托景区未能提供的旅游产品,通过发展互补型旅游产品,从而丰富游客的旅游经历,提高其旅游体验,最终实现与其核心景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

(二)开发策略

1.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理顺景区和周边区域的关系。核心景区与周边区域存在密切的关系,它们的协调耦合,将共同构成一个复合的旅游系统。景区边缘型旅游接待区的发展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从整体优化的思路出发,理顺两者关系,引导景区发展和周边区域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确立共赢发展的经营理念,通过科学管理规划,促进共同发展。

2.整合周边旅游资源,与景区资源形成互补效应。梅力更景区以山水景观为主,很多游客认为文化感触不深,缺乏人文活动和文化氛围。可通过风景区乡村旅游资源的整合,一方面与景区形成互补,另一方面扩大景区的文化、环境和空间范围,形成一个资源互补、设施共享、旅游产品丰富多样的大旅游地区。

3.功能定位互补,实现区域观光、休闲、餐饮、娱乐、购物多功能。梅力更景区旅游容量的限制以及旅游设施的过分集中,已经成为旅游持续发展的瓶颈。而景区边缘型旅游接待区的开发与发展,可以丰富景区旅游活动内容、完善景区旅游服务功能和分流旅游客流。因此,在开发中应准确定位,在全面了解和熟悉核心景区资源、市场的基础上,对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客源市场等进行客观分析,从而在功能定位上进行科学安排和全面部署,开发具特色的餐饮住宿区、文化活动区和休闲体验区,让旅游者在景区观光,周边休闲,扩充和完善景区的购物、娱乐、餐饮等休闲活动的功能,从而吸引更多游客,形成核心景区与周边旅游接待区发展双赢的格局。

4.景区和周边旅游联动发展,形成大社区旅游格局。根据核心—边缘理论,在发展初期,核心区域控制边缘区域,边缘区域依赖核心区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核心区域扩散作用加强,将带动和促进边缘区域旅游发展,最终会形成优势互补的合作、互赢的空间关系[3]。景区可以把游客引进来,旅游接待区可以把游客留下来;景区形成旅游吸引核心,旅游接待区则构成休闲度假平台,两者互动协调发展,共同构成综合型旅游目的地,引导和推动区域旅游整体发展,形成大社区旅游格局。

五、结语

在核心旅游景区周边发展旅游接待区已成普遍现象,这种类型旅游接待区与核心景区在发展战略上存在优势互补关系,它的开发使景区服务更加全面、更有特色,景区发展也带动了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景区边缘型旅游接待区的发展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旅游服务功能,更要突出特色,发挥饮食、民俗、建筑等资源优势,与核心景区优势互补,打造餐饮、住宿、休闲、游乐、购物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区域,引导和推动区域旅游整体发展,构建旅游综合体。

参考文献:

[1]韩卢敏,焦华富,李俊峰.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开发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4(2):186-190.

[2]汪宇明.核心-边缘理论在区域旅游规划中的应用[J].经济地理,2002,22(3):372-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