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掌握方法 轻松新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掌握方法 轻松新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断句是文言文考查的传统题型,浙江省高考卷于2007年和2008年连续两年涉及这一考点,足以说明它的重要性。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文原意,因此不少同学畏惧文言文断句题。其实,给文言文断句是有方法可循、有关键可抓的。

让我们先来看一道文言文断句题的解题过程。

(2008年高考语文浙江卷)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县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市而死者果政也

(1) 断句的第一步是“瞻前顾后”,熟读文段,理解大意。

同学们给文言文断句时,经常一边看一边点断,看完了语段,断句也结束了,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给文言文断句时切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断章取义。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多了,自然就理解文段的意义了。

对上面这道断句题,应先通读几遍,了解事情概况:政的姐姐荣听说有人刺杀了韩国的宰相,不知道刺客的姓名,朝廷只能暴尸悬赏。荣怀疑凶手是她的弟弟政,于是马上起身到韩国去,跑到集市上一看,果然是政。了解文章的大意之后,抓住事情的发展过程,抓住刺客政的姐姐这一陈述对象,就可以开始断句了。

(2) 断句时应“先易后难”,辨别词义。

一节文言语段中往往有两三个语句比较难懂。我们可以在掌握语段大意的基础上,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先给这个文段初步断句:

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县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市/而死者果政也

这个文段大多数地方是容易点断的,但“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立起如韩之市”就比较难断开了,应联系上下文,认真推敲。

比如“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的理解难点在“贼不得国”。我们知道“国”在文言文中有“都城”的意思,如“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所以这里应是“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意为“不知道这个贼是谁,都城的人都不知道他的姓名”。

同时,整个文段讲的是荣听说有人刺杀韩国宰相后的反应和行动,“立起如韩之市”中的“起”“如”“之”都是动词,表示荣的三个动作,应当分别断开。解决了这些难点后,整个文段断句如下:

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县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市/而死者果政也

(3) 通过“对话标志法”和“虚词起讫法”查漏补缺。

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常用“曰”“云”“言”等字。遇到这些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

文言文中“之乎者也”之类的虚词特别多,其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也是断句的重要标志。

句首的语气词有: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这些词的前面可断句。

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有:嗟夫、嗟乎、呜呼……这些词前后都可断句。

句首的关联词有: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这些词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句首的时间词有:顷之、向之、末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这些词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句末语气词有: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这些词后面可断句。

例题中的“嗟乎”就是句首常见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其前后可断句。

当然,在抓虚词标志断句时,也要注意灵活运用,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乎”用在句中,意思同“于”,是介词,切不可教条地在“乎”后断开。另外,“也”在句中用做舒缓语气时,一般不点断,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查漏补缺后,这道断句题就完成了:

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县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市/而死者果政也

除了上面讲到的步骤和方法,有些时候,我们还可以通过“对照对称法”断句。

古人写文章,十分讲究对仗工整、相互照应,好用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很多句子在形式上往往是前后对照或对称的。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断句,常常是断开一处,接着便可断开几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壅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八荒之心”(《过秦论》)。

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例如,“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愚公移山》)。

另外,断句时要注意“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下面几种文言文的惯用句式,都是我们断句时的“好帮手”。

判断句式:“……者,……也”。

反问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

被动句式:“为……所……”“受……于……”“见……于……”。

其他固定句式:“何……之有”“如……何”“唯……是……”“非唯……抑亦……”“不亦……乎”“何……之为”“无乃……乎”“可得……欤”“得无……乎”。

下面这些文言文中的固定词组,断句时不要轻易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

【牛刀小试】

1. 用斜线给下面这段文言文断句。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2. 用斜线给下面这段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①,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于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②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

注:①四国之为:四周邻国所做的事。

②诸侯之事:诸侯之间的外交活动。

【参考答案】

1.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译文:墨子说:“世间所有的事情没有比义更贵重的。现在有人说:‘(我)给你帽子和鞋子,砍断你的手脚,你肯干吗?’(你)一定不肯干。(这)是什么原因?是(因为)鞋帽不如(你的)手足贵重啊!又说:‘给你天下,杀死你,你肯干吗?’你(也)一定不干,(这)是什么原因?(原因)是天下不如你的身体贵重啊!为一句话而争斗,以致互相残杀,这是由于义比他们的身体贵重啊!”)

2. 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

(译文:(郑国大夫)子产处理政务,选择贤能的人来任用。冯简子能够决断国家大事;子太叔容貌俊秀而有文采;公孙挥能够知道邻国诸侯的行动,能辨别邻国大夫的种族姓氏、官职高低、尊贵卑贱、贤愚与否,并且还善于外交辞令;裨谌善于计划谋略,在野外谋划就能获得成功,在城邑内谋划就会失败。每当郑国有诸侯之间的外交活动的时候,子产便向子羽询问四周邻国的情况,并且多让他参与外交应对。之后便与裨谌驾车来到野外,让他看谋略是否可行。而后再告诉冯简子,让他作出决断。如果判定这件事可行,子产就会把任务分配给子太叔去执行,来应酬对付各诸侯派来的宾客。因此子产执政时很少有失败的事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