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铭文:不朽的“史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铭文:不朽的“史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印刷术远未兴起之前,青铜器以金刚不朽之躯,保存了中国古老的文字―“钟鼎文”,又称“金文”。商代铭文较少,多不过几十字,周代长铭不乏上百字的,铭文最长的为毛公鼎,共有497字。青铜铭文的功能和内容包括族徽、祭祀、征伐、赏赐、策命、约记、颂辞等,是可靠的文字考古资料,说明了许多历史疑难问题。在书体风格方面,商后期、周前期多用中间肥而首尾出锋的波磔体,显得典雅秀美;周代后期的厉、宣王时,铭文排列整齐、字体严谨精致,竖笔上下等粗,称为“玉柱体”,书法与铸造精到成熟,为研究金文书法者所喜爱;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铜器铭文多种多样,文体多用韵文,出现了“错金书”,吴越地区还出现了文字盘旋曲折的鸟虫形,称为“鸟虫书”,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器物铭文可以说是中国青铜器最大的特点。世界各地古青铜器绝大多数没有铭文,只有印度出土的少量青铜器或铸有很短的铭文。中国古铜器有铭文者仅出土的就达一万余件,且名文长篇巨制不少,如毛公鼎铭文。这些铭文字体,或粗犷放达,或苍劲有力,具有很高的书法欣赏价值。这些铭文也是鉴定中最难把握的一环。

青铜器的铭文,文字以铸成者为多。凹入的字样,称为阴文,少数文字凸起,称阳文。商代和西周,可以说铭文都是铸成的,只有极个别用锋利的工具刻字的例子。

西周晚期,开始出现完全是刻成的铭文。战国中期,大多数铭文已经是刻制的,连河北省平山中山王汉墓的三件极为典重的礼器,都是契刻而成,其刀法异常圆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古人认为青铜器极其牢固,铭文可以传流不朽,因此要长期流传的事项必须铸在青铜物之上。因此,铭文已成为今天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材料。

商周青铜器铭文的铸造,是另外做一块铭文范,镶嵌入主体内范中。有的铭文范嵌得很平整,周围没有明显的痕迹。也有嵌得较低粗糙,突出器的表面,如秦公簋、蕞器组的铭文皆是如此。商周青铜器在铸造长篇铭文时,有的还要划好线条或打好格子,所以一般铭文横行直行都比较规整,范土的铭文是阳线条,而铸成的铭文往往有字口小底部大的感觉,同时在字口内具有磨砂玻璃那样均匀的无光感,字体笔画的转折处,呈非常自然的圆势,而从事在陶范上刻铭文的技工,技术很高超,书写也很流利。

春秋战国青铜器上出现整篇刻上去的铭文,但原刻的文字是当青铜器脱范不久刻的,因古时无钢刀,就用小轮子在铜器上琢磨出来的,所以字体比较光洁,只有琢磨痕,而无刀痕。宋代以后很多在没有铭文的青铜器上作伪铭文,作伪铭文是用刀刻的,一笔要刻上好几刀,往往会留下刀刃的痕迹。宋代以来,金石家的研究重点是文字,青铜器当作历史文献对待铭文,所以当时有铭文的青铜器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那时收藏家们对青铜器的搜集,往往偏重在铭文方面,宋代仿制的青铜器也大部分带有铭文。